首頁>健康>

哮病發作痰鳴喘,宿根新邪肺不宜,

邪實正虛辯標本,冷哮射麻小青龍,

定喘越婢主熱哮,青龍石膏或樸麻,

解表清化祛寒熱,三子滌痰虛固本,

緩解固本最相關,肺脾腎虛有主次,

六君健脾又補肺,生脈金水益肺腎。

【證候特徵】

1、多與先天稟賦有關,家族中可有哮病史。常由氣候突變、飲食不當、情志失調、勞累等因素誘發。

2、呈反覆發作性。

3、發作時常多突然,可見鼻癢、噴嚏、咳嗽、胸悶等先兆表現。喉中哮鳴有聲,呼吸困難,甚則張口抬肩,不能平臥,或伴面色蒼白,脣甲紫紺,煩躁不安或抑鬱不舒,約數分鐘、數小時後緩解。

4、平時可一如常人,或稍感疲勞、納差。但病程日久,反覆發作,導致正氣虧虛,可常有輕度哮鳴,甚至在大發作時持續難平,出現喘脫。

【病因病機】

1、哮病的病理因素以痰為主,痰的產生主要責之於肺不能佈散津液,脾不能輸化水精,腎不能蒸化水液,以致津液凝聚成痰,伏藏於肺,成為哮病發生的“夙根”

2、每遇氣候突變、飲食不當、情志失調、勞累過度等而誘發。

3、發作期的基本病理變化為“伏痰”遇誘因引觸痰隨氣升,氣因痰阻,痰氣搏結,塞塞氣道,肺管狹窄,通暢不利,肺失宣降,引動停積之痰,而致痰鳴如吼,氣息喘促。病理環節為痰阻氣閉,以邪實為主。

4、若哮病長期反覆發作,寒痰易損傷脾腎之陽,熱痰易耗傷肺腎之陰,病變則可從實轉虛,在緩解期表現為肺、脾、腎等髒虛損之候。

【辨證要點】

哮病總屬邪實正虛之證。發時以邪實為主,當分寒熱、寒包熱、風痰、虛哮五類,注意是否兼有表證;未發時以正虛為主,應辨陰陽之偏虛,肺、脾、腎三髒所屬;久發正虛,虛實錯雜者,當按病程新久及全身症狀辨別其主次。

【治則治法】

1、“發時治標,平時治本”為哮病治療的基本原則。

2、發時當攻邪治標,祛痰利氣,寒痰宜溫化宣肺,熱痰當清化肅肺,寒熱錯雜者,當溫清並施,表證明顯者兼以解表,屬風痰為患者又當祛風滌痰,反覆日久、正虛邪實者又當虛實兼顧,不可單拘泥於祛邪。喘脫危候急予扶正救脫。

3、平時應扶正治本,陽氣虛者宜溫補,陰虛者則滋養,分別採取補肺、健脾、益腎等法,以冀減輕、減少或控制其發作。

【分證論治】

(一)發作期

1、冷哮證:喉中哮鳴如水雞聲,呼吸急促,喘憋氣逆,胸膈滿悶如塞,咳不甚,痰少咳吐不爽,色白或多泡沫,口不渴或渴喜熱飲,形寒怕冷,天冷或受寒易發,面色青晦,舌苔白滑,脈弦緊或浮緊;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黃湯或小青龍東加減。

2、熱哮證:喉中痰鳴如吼,喘而氣粗息湧,胸高脅脹,咳嗆陣作,咳痰色黃或白,黏濁稠厚,排吐不利,口苦,口渴喜飲,汗出,面赤,或有身熱,甚至好發於夏季,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或弦滑;清熱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湯或越婢加半夏東加減。

3、寒包熱哮證:喉中哮鳴有聲,胸膈煩悶,呼吸急促,喘咳氣逆,咳痰不爽,痰黏色黃,或黃白相兼,煩躁,發熱,惡寒,無汗,身痛,口乾欲飲,大便偏幹,舌苔白膩罩黃,舌尖邊紅,脈弦緊;解表散寒,清化痰熱;小青龍加石膏湯或厚朴麻黃東加減。

4、風痰哮證:喉中痰涎壅盛,聲如拽鋸,或鳴聲如吹哨笛,喘急胸滿,但坐不得臥,咳痰黏膩難出,或為白色泡沫痰液,無明顯寒熱傾向,面色青暗,起病多急,常倏忽來去,發前自覺鼻、咽、眼、耳發癢,噴嚏,鼻塞,流涕,胸部憋塞,隨之迅即發作,舌苔厚濁,脈滑實;祛風滌痰,降氣平喘;三子養親東加味。

5、虛哮證:喉中哮鳴如鼾,聲低,氣短息促,動則喘甚,發作頻繁,甚則持續喘哮,口脣、爪甲青紫,咳痰無力,痰涎清稀或質黏起沫,面色蒼白或顴紅脣紫,口不渴或咽乾口渴,形寒肢冷或煩熱,舌質淡或偏紅,或紫暗,脈沉細或細數;補肺納腎,降氣化痰;平喘固本東加減。

【附】 喘脫危證:哮病反覆久發,喘息鼻煽,張口拾肩,氣短息促,煩躁,昏蒙,面青、四肢逆冷,汗出如油,脈細數不清,或浮大無根,舌質青暗,苔膩或滑;補肺納腎,扶正固脫;國陽急救湯合生脈飲加減。

(二)緩解期

1、肺脾氣虛證:氣短聲低,喉中時有輕度哮鳴,痰多質稀,色白,自汗,怕風,常易感冒,倦怠無力,食便溏,舌質淡,苔白,脈細弱;健脾益氣,補土生金;六君子東加減。

2、肺腎兩虛證:短氣息促,動則為甚,吸氣不利咳痰質黏起沫,腦轉耳鳴,腰痠腿軟,心慌,不耐勞累或五心煩熱,顴紅,口乾,舌質紅少苔,脈細數,或畏實肢冷,面色蒼白,舌苔淡白,質胖,脈沉細;補肺益腎生脈地黃湯合金水六君煎加減。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極簡中醫筆記」肺系病證之咳嗽(中醫內科學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