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一、典籍摘要

1、《藥性解》:“雖入肺腎,而五臟鹹補,乃生津之要藥,收斂之妙劑。”

2、《藥性賦》:“其用有四:滋腎經不足之水,收肺氣耗散之金,除煩熱生津止渴,補虛勞益氣強陰。”

3、《名醫別錄》:“養五臟,除熱,生陰中肌。”

李杲:“生津止渴,治瀉痢,補元氣不足,收耗散之氣,瞳子散大。”

4、《本草備要》:“性溫,五味俱備,酸鹹為多,故專收斂肺氣而滋腎水,益氣生津,補虛明目,強陰澀精,退熱斂汗,止嘔住瀉,定嗽定喘,除煩渴。”

5、《神農本草經》:“味酸,溫。主益氣,咳逆上氣,勞傷羸瘦,補不足,強陰,益男子精。”

6、《本草經集註》陶弘景:“味酸,溫,無毒。主益氣,咳逆上氣,勞傷羸瘦,補不足,強陰,益男子精。養五臟,除熱,生陰中肌。”

7、《飲片新參》王一仁:“五味子,外紫內紅,核如腰腎形。酸辛苦甘。斂肺氣,納腎氣,治虛咳喘逆,生津止汗。”

8、《雷公炮製藥性解》李中梓:味皮肉甘酸,核中苦辛,且都有鹹味,五味俱備,故名。性溫無毒,入肺腎二經。滋腎經不足之水,收肺氣耗散之金,除煩熱,生津止渴,補虛勞,益氣強陰。北產者良。

五味屬水,而有木火土金,故雖入肺腎,而五臟鹹補,乃生津之要藥,收斂之妙劑。

9、《本草經解》葉天士:氣溫,味酸,無毒。主益氣,咳逆上氣,勞傷羸瘦,補不足,強陰,益男子精。

五味子氣溫,稟天春升之木氣,入足少陽膽經;味酸無毒,得地東方之木味,入足厥陰肝經。氣升味降,陰也。

膽者擔也,生氣之原也;肝者敢也,以生血氣之髒也。五味氣溫益膽,味酸益肝,所以益氣。肝血虛則木枯火炎,乘所不勝,病咳逆上氣矣。五味酸以收之,溫以行之,味過於酸,則肝氣以津而火不炎矣,肝氣不足,則不勝作勞,勞則傷其真氣,而肝病乘脾,脾主肌肉,故肌肉瘦削;五味酸以滋肝,氣溫治勞,所以主勞傷羸瘦也。

肝膽者,東方生生之臟腑,萬物榮發之經也,肝膽生髮,則餘髒從之宣化。五味益膽氣而滋肝血,所以補不足也,陰者宗筋也,肝主筋,味酸益肝,肝旺故陰強也。酸溫之品,收斂元陽,斂則陰生,精者陰氣之英華也,所以益男子精也。

10、《長沙藥解》黃元御:“味酸、微苦、鹹,氣澀,入手太陰肺經。斂辛金而止咳,收庚金而住洩,善收脫陷,最下衝逆。”

11、《馮氏錦囊秘錄》:“五味子,補虛損勞傷,收瞳神散大,味酸而斂肺氣耗散之金。性補而滋腎經不足之水,生津止渴,益氣強陰,澀精定喘,斂汗固陽,補虛明目,除煩熱而補元陽,解酒毒而壯筋骨。”

12、《藥鑑》:“氣溫,味酸,無毒,氣薄味厚,降也,陰也。肺腎二經藥也。主滋腎水,收肺氣。除煩止渴生津,補虛益氣強陰。霍亂瀉利可止,水腫腹脹能消。”

13、《藥籠小品》:“收肺家耗散之金。一分肺邪未盡,用之即受其害。雖名五味,酸居其八,辛居其二,餘味非我所知。其酸不亞於梅,即欲用之,只可十粒,或一分,不宜多用。”

14、《藥性歌括四百味》:“五味酸溫,生津止渴。久嗽虛勞,金水枯竭。”

二、現代研究

1、成分:主含五味子甲素、乙素,五味子醇甲、醇乙等,還含揮發油、多糖、氨基酸等。《中國藥典》規定:含五味子醇甲不得少於0.40%。

2、作用:本品有保肝、免疫增強、鎮靜、抗抑鬱、抗氧化、抗腫瘤、保護心肌等作用。

3、藥理:能增強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與抑制過程,增大神經過程的靈活性,促進二種神經過程的相互平衡;能改善人的智力活動,提高工作效率。能夠調節心血管系統血液迴圈,對不正常血壓有調整作用,對迴圈衰竭者,升高血壓作用頗為顯著。對蛙心有強心作用,使心臟收縮有力,舒張完全而顯著。對呼吸有興奮作用,並有明顯止咳、祛痰作用。能調節胃液分泌,促進膽汁分泌,調節糖代謝,興奮子宮,改善視力及聽力,擴大視野,提高面板感受器的辨別力。其煎劑對人型結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有較強抑制作用。其種子所含五味子乙素等四種成分能明顯降低四氯化碳引起的動物谷一丙轉氨酶升高,並對肝細胞有一定保護作用。

4、臨床報導:用酒精浸液治療神經衰弱,能使患者失眠、頭痛、頭暈、眼花、心跳、遺精等症狀消失或改善。

9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白凡/王俊團隊合作揭示亞實性肺腺癌結節腫瘤微環境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