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清代醫家王泰林(字旭高)所闡述調治肝病的治療法則,對後世影響甚大,為什麼這樣說呢?其認為“肝病最雜,而治法最廣”,也是因所著的《西溪書屋夜話錄》唯存“肝病證治”一篇,梳理出治肝三十法,頗具臨床指導價值。

王氏對肝病的調治,分肝氣、肝風、肝火三方面。

一.肝氣證治

肝氣自鬱本經,兩脅氣脹,甚或作痛者,宜用疏肝理氣法。藥用香附、鬱金、蘇梗、青皮、桔皮之屬;兼寒加吳茱萸;兼熱加丹皮、山梔;兼痰加半夏、茯苓。

凡病久由經入絡,營氣痺窒,絡脈瘀阻,治宜疏肝通絡法,藥用旋復、新絳、歸須、桃仁、澤蘭葉等。

肝氣脹甚,疏之更甚,是肝失濡潤所致,宜用柔肝法,以柔濟剛。藥用當歸、枸杞、柏子仁、牛膝等。兼熱加天冬、生地;兼寒加蓯蓉。

肝氣急甚而中氣又不足,則肝必恃強侮脾,便當緩肝扶脾。藥用炙草、白芍、大棗、桔餅、淮小麥。

若中氣先虛,肝氣乘脾,出現脘腹脹痛者,宜用培土洩木法,當培土為主,洩木為次。藥用六君子湯加吳茱萸、白芍、木香之類。

凡肝氣乘胃,脘痛、嘔酸等,宜用洩肝和胃法。洩肝以左金丸、金鈴子;和胃用二陳湯、白豆蔻之類,二法合用,效驗尤捷。

肝氣上衝於心,發為熱厥心痛者,當洩肝氣降衝逆為首務,藥用金鈴子、延胡索(金鈴子散)、吳茱萸、川連(左金丸)等。兼寒加川椒、桂枝;寒熱俱有者,重加川連,或再加白芍。因苦、辛、酸三味是洩肝主法也

肝氣上衝於肺,猝然脅痛,暴上氣而喘,急宜抑肝下氣,以安肺金。藥用吳茱萸汁炒桑白皮、蘇梗、杏仁、桔紅之屬。

二.肝風證治

肝風初起,肝陽亢盛,肝陰未傷而見頭目昏眩等證,宜用熄風和陽法。藥用羚角、丹皮、甘菊、鉤藤、決明、白蒺藜等。

若肝陰被傷,肝陽仍亢,投熄風和陽不效者,當改用滋陰潛陽以熄肝風。藥用牡蠣、生地、女貞子、玄參、白芍、菊花、阿膠等。

若胃陰不足,中氣虛餒而致肝風上逆者,宜滋陽明,洩厥陰以緩肝家之急培土寧風。藥用人參、甘草、麥冬、白芍、玉竹等。

若營血不足,肝木失養,肝風旁走四肢,經絡牽掣,甚至出現麻木諸證,便當養血熄風,即所謂“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是也,藥用生地、歸身、枸杞、牛膝、天麻、制首烏、三角胡麻之類。

脾胃陽氣虛弱,外則易受風寒侵襲,內則易為肝腎濁陰上犯,故不論內傷外感,凡中氣虛而致頭重眩暈者,都屬此證。治療須暖土御風寒,即所謂“扶正達邪”之義。方用《近效》白朮附子湯,治風虛頭重、眩若急、不知食味者,即屬此法

三.肝火證治

一般來說,肝火為病,在上在外宜清,藥用羚羊、丹皮、黑梔、黃芩、竹葉、連翹、夏枯草等;肝火之證,在下在內宜瀉,方如龍膽瀉肝湯、瀉青丸、當歸蘆薈丸之類。

肝火上炎,清之不已,則當清金以制木火之亢逆。藥用沙參、麥冬、石斛、枇杷葉、天冬、玉竹、石決明等。

肝火亢極,瀉本髒不能獲效時,便須兼瀉心火,即“實則瀉子”之義。藥用甘草、川連之類。

若因水虧而致肝火旺盛,以清金不能平木者,則取“乙癸同源”之義,著重補益腎水,即“虛則補母”之法。方用六味丸、大補陰丸之類。

鬱怒傷肝,氣逆動火,而見煩熱脅痛、胸滿動血等。可用張景嶽的“化肝煎”,清化肝經鬱熱。藥用青皮、陳皮、丹皮、山梔、芍藥、澤瀉、貝母等。

若因肝經有寒而致嘔酸、上氣等形似火熱之證,治宜溫肝以除寒。藥用肉桂、吳茱萸、蜀椒。如兼中虛腎寒,宜加入人參,乾薑,即大建中湯法。

以上是肝氣、肝風、肝火三證的調治大法。此外,王氏還有補肝、鎮肝、斂肝三法:

補肝,用制首烏、菟絲子、枸杞子、酸棗仁、山萸肉、脂麻、沙蒺藜;

鎮肝,用石決明、牡蠣、龍骨、金箔、青鉛(黑錫)、代赭石、磁石;

斂肝,用烏梅、白芍、木瓜等。

又有平肝、散肝、搜肝三法:

平肝,用金鈴、蒺藜、鉤藤、枯葉;

散肝,即《內經》“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及“木鬱達之”之義,方用逍遙散;

搜肝,即搜風法,搜風藥有天麻、羌活、獨活、薄荷、蔓荊子、防風、荊芥、殭蠶、蟬蛻、白附子等。

最後王氏提出四種補肝方法:

一補肝陰,藥用生地、白芍、烏梅;

二補肝陽,藥用肉桂、川椒、蓯蓉;

三補肝血,藥用當歸、續斷、川芎;

四補肝氣,藥用天麻、白朮、菊花、生薑、細辛、杜仲、羊肝。

不可否認,以上是一套比較完整的肝病治療方法,非學識經驗豐富的人,難以做到這種程度。王氏治肝之說,驗之臨床,療效頗著,對後世影響甚大。

19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女性朋友們注意了!婦科醫生給的10條健康小貼士,速速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