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幾次健康科普宣教會上,我做了多次的現場小調研,那就是在過去的一年裡,由自己或者單位組織的體檢中,實施了包括胃鏡和(或)腸鏡檢查的人數不超過調研人數的10%。看著這樣的一個數據結果,我也不免感到有些小鬱悶。其實,這些對於我們這些腫瘤科醫生也好,消化科醫生也罷,我們還是堅信對於那些消化道疾病的診查,目前還是主要都依賴於及時實施胃鏡、腸鏡的檢查,對於發現的問題則需要進一步的檢查、處理,甚至是及時的進行鏡下治療。尤其是對於我國這樣的胃腸道疾病,胃腸道腫瘤大國這一點很有必要。我也是堅信:不做胃腸鏡的體檢都是在耍流氓。
說起胃腸鏡檢查,其實在很多人的眼睛裡幾乎是視而不見的檢查專案。即便是那些已經有了各式各樣胃腸道不適反應的患者,他們也會找出各式各樣的理由,如沒有時間、內鏡恐懼、置若罔聞、拖拖拉拉、不夠重視等可謂是千奇百怪的理由。但是,他們所不知道的是胃腸鏡檢查是目前臨床診療中最容易被忽略掉的檢查專案,其檢查的頻率和使用程度遠遠低於體檢中實施的血液生化檢查、超聲、CT、腫瘤標誌物等檢查專案。而胃腸道疾病和胃腸道腫瘤,尤其是早癌的檢查幾乎無法從那些最為常用的診療專案檢查無法被發現的。對於那些具有典型症狀,屬於高危人群的患者來說,癌症真的是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及早實施必要的檢查,從而早期發現腫瘤。
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有了“不含胃腸鏡的體檢都是耍流氓”這樣的說法。話說到這裡,我們也要為如何實施胃腸鏡檢查,什麼樣的人員需要實施胃腸鏡檢查做一個範圍的確定,如此也可以避免胃腸鏡檢查的亂用和濫用。對於實施胃鏡和(或)腸鏡檢查的主要適應人群包括:
具有明顯胃腸道臨床症狀者,此類患者需要主動的實施胃腸鏡檢查以明確具體的情況和疾病狀況:患者出現胃部及上腹部不適、疼痛,上腹飽脹感、噁心、燒心、反酸、噯氣、吞嚥不適、梗噎、呃逆,出現原因不明的體重下降、貧血、食慾減退、黑便、嘔血、胸骨後疼痛、口苦、有吞嚥困難等症狀的情況。部分患者出現原因不明的下消化道出血、慢性腹瀉、腹部腫塊,中下腹部疼痛,常規檢查後不能排除並高度懷疑大腸及迴腸末端病變者。
經過一些必要的體檢或者其他檢查以後,發現異常而需要進一步明確診斷的患者:對於完成定期體檢,或者實施了其他檢查,在此間發現一些異常的表現和診療指標,提示胃、腸道可能具有異常或者無法判斷的疾病,則需要進一步實施胃腸鏡的檢查。如,體檢的時候發現有貧血、幽門螺桿菌感染、大便隱血試驗陽性,腫瘤標誌物CEA、CA-199、CA-724、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升高或者持續性升高。已經實施了上消化道鋇劑造影檢查不能確定病變,或者臨床症狀與鋇劑檢查結果不符者。原因不明的急(慢)性上消化道出血或需做內鏡止血治療者。上消化道病變(食管、胃、十二指腸)術後,症狀再次出現或加重,疑吻合口病變者。高度可疑有良性或惡性結腸腫瘤,經X線檢查不能確診者。疑有慢性腸道炎症性疾病。鋇劑灌腸或腸系檢查發現異常,需進一步明確病變的性質和範圍。原因不明的低位腸梗阻。
胃腸腫瘤的高危人群,對於那些沒有任何臨床症狀的人員,如果屬於胃癌、腸癌的高危人群,則需要定期實施體檢。胃癌的高危人群包括:來自胃癌的高發地區;幽門螺桿菌感染的人;曾經患有胃的癌前疾病,例如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息肉,曾經做過胃的手術,肥厚性胃炎等等;有一級親屬罹患胃癌;存在一些不健康的生活飲食習慣,長期高鹽飲食,長期吃醃製食品,吸菸,重度飲酒的人群。腸癌的高危人群包括:有大腸癌家族史人群、大腸癌、大腸腺瘤或息肉術後人群、有結腸炎疾病人群、曾有婦科惡性腫瘤並接受過盆腔放療者、膽囊切除術後10年以上者,超重、肥胖者;經常食用高熱量、高蛋白、高脂肪、低纖維素的食物、經常食用醃製食物和煙燻魚肉者、長期在含有大量煙塵、石棉和鎳環境工作者、久坐不動人群、反覆減肥人群、亂用營養品、保健品者、作息紊亂,時常熬夜,愛吃夜餐人群、長期吸菸、酗酒者等不良生活及飲食習慣者。
最後一句話,無論你是否有以上的臨床表現,只要你的年齡是45歲以上的,建議你最好還是做一個高質量的胃鏡和(或)腸鏡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