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夏天的一個晚上,還在上小學2年級9歲的衚衕學,突然和身邊的爸爸說,“爸爸我的右側眼睛看不見了”。
胡爸爸嚇壞了,趕緊把自己的娃娃帶到了附近醫院。
附近是個小醫院,醫生判斷病情嚴重,建議去市級醫院,市級醫院的眼科和兒科也不能給衚衕學做診斷和治療,建議他去大城市的醫院治療。胡爸爸知道,自己女兒的疾病不是那麼簡單了。於是帶著衚衕學和胡媽媽來到了上海市兒科醫院。
兒科醫院的醫生經過一系列的診斷和治療,考慮衚衕學的疾病為“顱內脫髓鞘病”,經過積極的激素和丙球治療後,右眼視力稍有改善,但未恢復正常。
接下來的幾年裡,衚衕學就像中了魔咒一樣,不僅是視力出現了問題,還包括癲癇、記憶力變差、複視、意識不清.......各種症狀反覆發作,每次發作後她都被爸爸送到上海兒科醫院繼續治療。
雖然衚衕學用過激素治療後,症狀都會好一點。但過一段時間,莫名奇妙的症狀就會再次反覆。
在衚衕學14歲時候,一次眼外肌麻痺+癲癇症狀發作,經過激素治療逐漸緩解後,疾病好像被徹底自愈了,未反覆發作過。
2020年,22歲的衚衕學已經長大成人,她和她的爸爸、媽媽幾乎已經忘記了7年前衚衕學的疾病魔咒。
2021年底的一天早上,衚衕學在家睡了很久也不起床,當媽媽去叫她的時候,她喊頭疼,家人又喊了她幾遍,她跌跌撞撞的下樓吃飯,衣服也穿不好,話也說不清,行為舉止紊亂。
不好的預感纏繞在衚衕學的母親頭上,她趕緊打電話催著胡爸爸回家。
匆匆趕回來的胡爸爸,將她帶到了醫院。當地MRI檢查提示:兩側大腦皮層下、右側基底節、左側側腦室旁異常訊號。
這一次,胡爸爸帶著她再次來到了上海,來到了我們給成人治病的醫院。
看著身邊焦急的衚衕學父母,我們給他認真做了檢查,當查到抗髓鞘少突膠質細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體,MOG-IgG的時候,我們發現了疾病的端倪。
下面和大家一起學習下這一類中樞系統脫髓鞘疾病MOG相關性疾病:
MOG-IgG是MOG相關性疾病的致病性抗體。這是一種免疫介導的中樞神經系統炎性脫髓鞘疾病。
該類疾病為單相或復發病程,主要症狀包括視神經炎、腦膜腦炎、腦幹腦炎和脊髓炎等。
臨床分型:
1、視神經炎是臨床常見的分型。在成年患者中累及率達到90%,兒童也同時累及。我們的病人小胡就是在9歲的時候和爸爸說,我的“眼睛看不見"的。
比較明顯的症狀還包括眼痛或眼球轉動痛,常合併眼眶痛,主要為眼眶結締組織受累,導致視神經周圍炎。
2、腦膜腦炎
當出現無菌性腦膜炎時,會出現局灶性定位症狀,同時還會有意識障礙、認知障礙、行為改變或癲癇發作,癲癇的比例達10.3%-24.0%。
3、腦幹腦炎
30%的病例會出現腦幹腦炎,還包括呼吸衰竭、頑固噁心嘔吐、吞嚥困難、眼球震顫、眩暈、聽力喪失等。
4、脊髓炎
20%-30%病例會出現脊髓炎。可為長階段或短階段,可出現肢體乏力及大小便障礙。
檢查:
1、實驗室檢查:MOG-IgG檢測MOG-IgG是MOGAD的診斷生物學標誌物。腦脊液檢查提示大多正常,也有近一半的病人出現白細胞>5×10^6/L,IgG寡克隆區帶陽性。
2、影像學檢查:MRI表現類似於其他脫髓鞘病變,多分佈在兩側腦室旁白質區,皮層、丘腦、海馬病灶為主,累及視神經會表現為視神經增粗邊緣模糊,強化明顯。
3、脊髓:可表現為長階段或短階段病變。
4、眼科檢查:可發現顯著視盤水腫、乳頭炎、視盤腫脹。
診斷:
在查明血清MOG-IgG為陽性後,要以病史和臨床表現為依據,結合患者輔助檢查,來尋找亞臨床和免疫學證據來輔助診斷,同時需要排除其他疾病可能。如下圖。
MOG相關性疾病的治療:
急性期用大劑量激素有助於該疾病急性期的治療,效率達50%-90%。同時應用丙種球蛋白衝擊治療。
緩解期治療對於已出現復發的MOGAD患者應進行緩解期預防復發的治療。包括小劑量激素、硫唑嘌呤、嗎替麥考酚酯、利妥昔單抗和氨甲蝶呤等,可能會降低MOGAD患者的復發風險。
寫在最後——
衚衕學疾病在兒時就有發作,發作數次均用激素得到了控制,但在數年前沒有條件查明血清MOG-IgG指標。近些年來神經醫學的檢驗逐漸發展,也讓查明疾病的真相變得容易很多。
衚衕學在本次發作後,在我院及時診斷並應用了大劑量激素衝擊+丙球治療,及時的治療也讓她的視力、精神症狀及頭疼等諸多症狀得到了改善。
而後續我們需要選擇一種免疫抑制劑,來控制其像兒時“魔咒”的疾病反覆復發的現象。希望在應用諸多藥物後,衚衕學能恢復健康,像以前一樣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