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穴功用】
至陽,又名肺底。在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為督脈經穴。至者達也、極也。如四時節令,夏至為夏之至極,冬至為冬之至極。人身以背為陽,而橫膈膜以下為陽中之陰,橫膈膜以上為陽中之陽。該穴內近於心,背為陽,心為陽中之陽。陽中之陽,即陽之至也,故名至陽。本穴具有理氣寬胸、下氣平喘、利膽退黃之功。用於治療黃疸、咳嗽、氣喘、脊強、背痛、胃脘痛。
湧泉,又名地衢、地衝、厥心。在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足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後2/3交點上,為足少陰腎經腧穴,乃本經脈氣所出,為井木穴。腎為水髒,穴如泉水湧出,故名湧泉。本穴又是回陽九針穴之一,它具有通關開竅、蘇厥回逆、鎮靜安神、清熱降火、平肝息風之功。用於治療屍厥、喑不能言、善恐易驚(如人將捕之)、中風、小兒驚風、癇證、髒躁、頭眩眼黑、巔頂疼痛、咽腫、喉痺、鼻衄、身熱、胸痛、心中結熱、胸脅支滿、咳嗽喘悶、身面發黃、胃脘疼痛、食慾不振、口渴引飲、水腫、大便難、腰痛、足心熱、五趾盡痛、足不踐地、疝氣、陽痿、風疹、高血壓。
【伍用功能】
至陽為督脈經穴,有舒調胸中陽氣、理氣寬胸、宣閉止痛、下氣平喘、利膽退黃之功;
湧泉為腎經脈氣所出,為井木穴,有滋腎陰、清虛熱,通竅絡、蘇厥逆、鎮靜安神之力。
至陽以利膽退黃為主;湧泉以滋陰清熱為要。二穴伍用,一上一下,上下呼應,清熱利溼退黃之功益彰。
【主治】
1.黃疸,症見全身發黃,證屬陽黃者。
2.急性膽囊炎、急性肝炎。
【操作法】
至陽:俯伏或俯臥,於後正中線與兩肩胛骨下角連線的交點處,當第7胸椎棘突下方是穴。針尖向上斜刺0.5~1寸。若針感向心窩放散,其效更佳。
湧泉:仰臥,五趾蹠屈,於足蹠心前部正中凹陷處取穴,約當足底(足趾除外)的前、中1/3的交點,當第2、3蹠趾關節稍後處。直刺0.5~1寸。
【經驗】
至陽—湧泉伍用,出自《臥巖凌先生得效應穴針法賦》:"胸結身黃取湧泉而即可應在至陽。"呂老體會,針刺至陽時,針感宜向上腹放散為佳,不僅可用於治療肝膽疾病,而且對各種胃脘痛(急、慢性胃炎,胃痙攣,胃潰瘍,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均有良好的止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