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近70歲的李阿姨,最近解大便的時候總是帶血。她想起當醫生的女兒的話:“便血,不一定都是痔瘡,也可能是直腸癌”!
老太太非常重視,馬上打電話告訴了女兒周姐。
周姐是我們醫院耳鼻喉科的醫生,接到媽媽電話後,第一時間預約了我們內鏡中心的無痛腸鏡。
既然是同事的媽媽,自然會得到一些“特殊照顧”,檢查由我們的楊喜洋主任親自操作。
楊主任詳細問明瞭便血的情況,面帶微笑地對周姐說:“周醫生,你媽媽就是痔瘡出血”。
果不其然,腸鏡檢查順利完成,全結腸未見明顯異常,只是老太太長有內痔。
楊主任一邊熟練地退鏡,一邊問周姐:“老太太做過胃鏡嗎?”
“沒有,她一直胃口很好,沒有任何不舒服。”
楊主任道:“既然一輩子都沒做過胃鏡,即使沒有任何不適,也應該做一次了”。
周姐說:“就是啊,老人家平時不願意上醫院檢查,那就再加個胃鏡吧!”
誰也想不到,楊主任一個簡單的提議,竟然救了老人一命!
體位準備完畢,楊主任輕柔、嫻熟地開始胃鏡檢查。
誰知,剛進境到食管距門齒23CM處,就看到了片狀的發紅、糜爛、伴顆粒狀凸起,看起來似乎是早癌。
楊主任淡定地對周姐說:“你看這片區域,憑我的直覺,應該是食管早癌”。
碘染色後,病灶更加突兀明顯。
周姐吃驚地睜大了眼睛。
隨後,楊主任小心地取了4塊活檢,幾天後,病理回報:食管腺癌。
因為是早期癌,符合內鏡下ESD指徵,老太太隨後在我內鏡中心行了ESD術,順利切除病灶,切緣陰性,也就是說,徹底治癒了。
出院後,李阿姨一隻後怕不已,對楊主任更是感激不盡。
萬一不是臨時加了一個胃鏡,這個食管癌,豈不耽誤到中晚期?
消化道腫瘤在早期,大多沒有症狀幾乎所有的消化道腫瘤,在癌前期、早癌期基本沒有症狀;有的甚至到了進展期症狀也不典型。
李貴齊教授曾說過:消化道早期癌症(食管癌、胃癌、結直腸癌)主要的症狀、唯一的症狀就是沒有症狀;早發現,就能治癒,晚了,治療很棘手。
所以,我們要未雨綢繆,在無症狀的時候做個胃鏡,不要等狼來了,才想到臨時抱佛腳,那往往於事無補了。
出現以下症狀是食管癌的表現,一定要及時胃鏡檢查。
●食物透過緩慢並且有停留感:
當你正在吃東西,食物透過得很緩慢並且還有停留感。
●咽喉部有乾燥感和緊迫感:
經常感到下嚥食物的時候不順利,而且還伴有輕微的疼痛,會有乾燥、發熱的感覺,特別是在吞嚥比較粗糙食物的時候更為明顯。
●食管內有異物感:
有如米粒或者蔬菜的碎片附在食管上,導致吞嚥不下去的感覺,與進食無關,即使沒有吞嚥的動作,也仍能感到有異物存在。
●胸骨後有悶脹感:
只能隱約地感到胸部不適,既不能指出不適的部位,也難以敘述不舒服的具體情況。
●胸骨後疼痛:
胸骨疼痛這種症狀多發生在早期食道癌病人中,經常表現為嚥下食物的時候胸骨有輕微的疼痛感,並且能感覺到疼痛的部位,疼痛的性質可為針刺樣痛。
●吞嚥食物時有哽咽感:
在食道癌的早期階段,由於病變經常表現為區域性小範圍食管黏膜充血、腫脹、糜爛等小斑塊病變,當食物透過的時候,就會出現吞嚥的不適感或者吞嚥不順的感覺。
再次呼籲:“遠離消化道癌症,從胃腸鏡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