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中醫的“引經報使”是什麼?8種“直達病所”的引經藥,了解一下。

中藥,在中國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從《黃帝內經》和《神農本草經》開始,就對中藥的運用、有了非常詳盡的論述。

關於中藥的使用特點,大致分為“性味”和“歸經”兩個大的部分。所謂“性味”,指的就是中藥的“四氣五味”,或者說,這是中藥的“本質特性”;而“歸經”,指的就是中藥的“外部傾向”,和哪個臟腑、哪條經絡更容易溝通。

隨著時代的進步,到了宋金兩朝時,張元素根據中藥四氣五味的厚薄、升降浮沉的緩急,創造性地提出“引經報使”之說。

所謂引經報使,聽起來似乎很神祕,其實,我們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嚮導”即可。也就是說,在組方之時,有意新增的、能“帶領”諸藥直達病所的、起輔助作用的中藥。

一般來說,一個成方里,作為“引經報使”的中藥大多隻有一味,少量有兩味的引經藥,三味以上則極為罕見。

例如我們常說的“清熱瀉火”,按照張元素的理論,瀉心火宜用黃連,瀉肺火宜用黃芩,瀉肝火宜用知母,木通偏瀉小腸,石膏偏瀉胃火等等。另有柴胡佐黃芩以清洩下焦,疏散少陽之火,須佐以黃連,這時候,黃芩黃連,就是所謂的“引經藥”。

張元素“引經報使”的理論出後,對後世醫家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在此基礎上,逐漸整理、歸納出了大約8種“引經藥”:

1、引藥上行 :這個名詞很好理解,也就是引導藥力上行,對病位在上、在頭面的方劑,有目的地選擇“引經藥”。比如擅去頭面諸風的“細辛”,擅通頭腦的蒼耳,開提肺氣的桔梗,等等,都是引藥上行的“引經藥”。值得一提的是“桔梗”,素有“諸根多降,桔梗能升”之說,當病在上焦,需要升提氣機時,常被作為“引經藥”使用

2、引藥下行:所謂引藥下行, 和我們理解的“峻下、瀉下”不同。常作為引藥下行的中藥有兩個:川牛膝、旋覆花。其中的“牛膝”,更是歷代醫家都公認的引藥下行良品,而旋覆花則有“諸花皆升,旋覆獨降”之說。病在下焦,需要氣機下降的時候,多擇其一即可;

3、引藥到病位:古文說“引藥到病所”。舉個例子,羌活能引藥直到上肢末梢,而它的“好兄弟”獨活,則善於引藥直到下肢。最出名的,莫過於頭面的引經藥:厥陰頭痛藁本為引,少陽頭痛柴胡為引,太陰頭痛蒼朮為引等等;

4、引火歸元:所謂引火歸元,“元”是哪裡?也就是少陰是也。比如金貴腎氣丸之“肉桂”,其實就是一味最常用的“引火歸元”之品。虛火上炎、陰陽互格的浮陽外越之證,肉桂幾乎是不可或缺的“引經藥”;

5、引氣上升:這個也好理解,當氣機下陷時,升提中氣就成了必不可少的方法。如著名的補氣成方“補中益氣湯”,裡面就有柴胡與升麻兩味“升提藥”,其目的,也就是將人蔘黃芪補益的中氣向上升提,以促進中焦的清氣上升。

6、引血下行:在中醫理論裡,有一個“肝陽上亢”的證候,其本因是肝經陰血虛損,不能收斂陽氣,乃至肝陽過度上亢,此時,可見頭面紅赤諸像。中醫認為,這是“血隨氣逆”而成,常用“牛膝”作為引血下行的“引經藥”,以防止“血之餘氣,並趕於上”而成氣厥。

7、引邪外越:外邪內侵機體,如果鬱而不散,容易閉塞氣機。故中醫常有“疏散外邪”之說,最常用的引邪外越的“引經藥”就是柴胡。少陽證之小柴胡湯,柴胡之“和解少陽”,其實就是引邪外越之意;

8、引邪下洩:和引氣上升相反,引邪下洩主要是誘導邪氣下行,從下焦而出。比如玉女煎裡的“牛膝”,就有引導火熱之邪下行之用;導赤散裡的木通,也有引導心經火熱之邪從水道而出之功。

總之,“引經報使”是歷代醫家對中藥使用的經驗總結,歸納起來,其實主要就是根據中藥獨有的“升降浮沉”,對照病位所在的位置而來。對於實際組方,是很有指導價值的。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身體如有這12種情況,多數是寒溼體質,4個方法,祛除體內寒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