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很多患者都對止痛藥有些誤解:認為副作用很大,會上癮等。
很多人看到說明書寫了那麼多不良反應,就非常害怕,不敢吃了。
其實這些都是不正確的觀念。
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下止痛藥。
止痛藥根據作用機理可以大致分為兩種,主要包括鎮痛藥和解熱鎮痛抗炎藥。
鎮痛藥的機理主要是中樞性鎮痛,主要是激動阿片受體的阿片類藥物,這種就是常說的成癮性止痛藥。
本文要介紹的止痛藥,是解熱鎮痛抗炎藥,即非甾體類抗炎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其實是臨床使用最多、最廣泛的藥物之一。
NSAIDs之所以叫非甾體,其實是為了區分甾體類抗炎藥,也就是常說的類固醇類物質(激素)。
激素具有強大的抗炎能力,但是副作用較大,需要謹慎使用。
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s)的抗炎能力盡管不如激素強大,但對於常見疾病的炎症抑制都有很好的效果。
COX是環氧化酶,非甾體類抗炎藥的作用就是透過抑制COX酶實現的。
COX酶分為COX-Ⅰ和COX-Ⅱ兩種,簡單來說,COX-Ⅰ在生理狀態下就存在,可以調節正常組織細胞的生理活動。COX-Ⅱ在正常組織細胞內的活性極低,當細胞受到炎症等刺激時就會大量增加表達。
一些觀點將COX酶簡單界定:COX-Ⅰ就是好的,COX-Ⅱ就是壞的,但這並不是絕對的。
COX-Ⅰ和COX-Ⅱ像是雙刃劍,對參與炎症反應來說有著其各自的作用。
根據作用機制,藥物可以大致分為三種:COX-Ⅰ選擇性抑制劑、COX非特異性抑制劑、COX-Ⅱ選擇性抑制劑。
COX-Ⅰ選擇性抑制劑:小劑量阿司匹林(由於極強的抗凝作用,現用於預防心腦血栓病變,是心血管病很常用的藥),不良反應主要是胃腸道反應、凝血障礙等。COX非選擇性抑制劑:對兩種COX酶的抑制較為均衡,療效和不良作用並存。但是一些經過改良設計的藥物,其實對於沒有禁忌症的人群來說是很安全的,如扶他林(雙氯芬酸)、芬必得(布洛芬)、醋氯芬酸等。COX-Ⅱ選擇性抑制劑:由於較少抑制COX-Ⅰ,因此對胃腸道反應較小。如西樂葆(塞來昔布)、尼美舒利等。不良反應是可能會使血栓形成的風險增加,尤其是心血管病的患者。總體來說,只要沒有胃腸道和肝腎功能的嚴重禁忌症,非甾體類抗炎藥是安全的。
其實當存在禁忌症時,在臨床上依然可能會使用NSAIDs,只是需要專業醫生進行評估來制定藥物計劃。
NSAIDs的副作用主要是對COX酶的抑制,如阿司匹林抑制COX-Ⅰ導致的胃腸與腎臟不良反應。然而阿司匹林抑制COX-Ⅰ導致的胃腸道出血不良反應,經過藥學家的改造,最終被開發成一款預防心血管血栓的常用藥物。
這告訴我們,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如COX-Ⅱ選擇性抑制劑的藥物如西樂葆、尼美舒利等,雖然對胃腸道反應小,但是會增加血栓的風險。
因此,藥物的選擇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考慮。
但是對於一般的人群來說,真的不必過分擔心。
阿司匹林已經成為了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意外高風險人群的一種預防性用藥。
非甾體類抗炎藥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大量的實驗、臨床研究資料支撐,已經成為治療骨關節炎最有效、最安全和最常用的藥物之一。
因此,對於中老年人的骨性關節炎,絕大部分沒有肝腎功能禁忌的人群都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安心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