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大腸癌,如果病人有明顯症狀,已經到中晚期,所以必須特別重視。

大腸癌,又名結直腸癌,屬於大腸黏膜上皮的惡性腫瘤,我國每年新增病例以4%的速度增長,現佔所有惡性腫瘤的第四位。

一、大腸癌的主要致病因素

(一)飲食因素

1、攝入高脂肪飲食,高脂飲食,在腸菌群的作用下可產生多種致癌物質。

2、食用膳食纖維不足。膳食纖維可以縮短糞便在腸道透過的時間。膳食纖維減少,可以導致腸菌群失調,腸腔內致癌物質濃度明顯增高。

3、食用醃製食品,醃製食品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質亞硝胺。

4、攝入過多高蛋白和油炸食品,高蛋白和油炸食物可產生的雜環胺,均有明顯的致癌、致突變作用。

(二)遺傳因素。

遺傳性非息肉病性大腸癌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均有遺傳性。

(三)慢性炎症性腸病。比如:潰瘍性結腸炎,血吸蟲腸炎,克隆斯病等。

二、大腸癌的主要臨床表現

有排便習慣和性狀的改變。有的出現血便和膿血便。有‬的‬有‬腹痛‬和‬貧血‬及‬全身‬表現‬。

大腸癌起病比較隱匿,無明顯特異症狀,一般如果有明顯的臨床表現,已經到了中晚期。

三、大腸癌的預防

1、對排便習慣和性狀的改變的患者,應儘早進行內鏡檢查,對有危險因素的要長期隨訪,定期內鏡檢查

2、篩查篩檢

(1)建議所有人群,從50歲開始進行一次糞便潛血檢查。

(2)潛血檢查如果檢查結果為陰性,建議每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每五年做一次腸鏡檢查。

(3)潛血如檢查結果為陽性,根據受檢者的身體狀況,建議行腸鏡檢查。如果檢查為陰性,建議每五年一次腸鏡檢查。

(4)如有腸癌家族史的人群,推薦從40歲開始,或者從家族中最早確診結直腸癌的年齡,提前十年開始,每五年一次結腸鏡檢查。

13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惡性腫瘤需要重視的三兩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