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人有三寶“精、氣、神”,“神”究竟是什麼,如何養神?

中醫素有“精、氣、神”的說法。其中, “精”還好理解,大概就是“精華物質”的意思。“氣”,大致就是能量的意思。而精氣之間的關係,是“精化氣”的一種轉換關係。那麼,什麼是“神”呢?

在中醫養生理論裡,“神”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卻又是最難捉摸的。它不像“精”那麼和形體直接相關,也不像“氣”那麼容易補充。

比如,我們日常的進補,有填精益氣之說,而對於“神”,唯有一個“養”字可供調理,根本沒有所謂的“補神”之說。

什麼是“神”:

在中醫典籍《黃帝內經》裡,有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的說法。後世醫家在此基礎上,衍生出:“神是整個生命的主宰”、“生命的體現就是神的活動”之類。

但這些論述都是非常抽象的概念。對於普通人來說,基本就是白搭,並沒有具體的可供參照的標準。因此,“神”的概念,其實也是中醫飽受詬病的一個原因。

我們先從“神”這個文字上理解。左邊是“示衣旁”,右邊是“申”。而“申”則是田字上下出頭。中醫五行學說常說“土生萬物”,任何的生命都是有賴於土地的厚德栽養而生。所以,此處的“申”,其實就是一切有形之物。

但是,這一切有形之物就是神嗎?顯然不是,這有形之物還依附在“衣服”上。因此,可以形象地理解:所謂“神”,就是依附在可以看到的事物上,並由它來散發出一種外在的“態勢”。說白了,“神”很可能就是一種“資訊”的傳遞。

現代科學將世界分成物質、能量,但這就是完整的世界嗎?顯然不是。還應該包括可感知而虛擬的“資訊”。

比如一個人有沒有喝酒,通過他呼吸和面板散發出來的酒味,這是可以感知的。但我們判斷它是否醉酒,其實還需要根據這些可以感知的資訊:比如走路搖晃、脾氣暴躁等等。這就是“神”為什麼常說為“神態”的原因。

神是如何存在的?

如果我們理解了上面“什麼是神”,那麼,對於神的存在,其實就有一個基本的把握:它不是單獨可以存在的,而是需要依附在有形物質之上。

所以,內經所說的“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並非是神的存亡,而是神與生物體之間的有機結合或者分割。

因此,我們常說養神,動養形、靜養神。可見,神的存在,以安寧與祥和為本。從臟腑來說,心藏神,因為心主血脈。所以,心血不足,就會神不守舍,這是血不養神所致。

總的來說,“神”是依附於陰而本屬於陽,體陽而用陰。這個習性,和肝的“體陰而用陽”剛好相反。因此,臟腑理論裡,也有肝藏魂,神魂相應之說。對於大多數失眠的調理,為何基本都本於心肝二髒?這就是神魂的存在關係所在。

正常情況下,“神”無處不在,卻又並不為我們自己所感知。它“指揮著”我們所有的生命活動,比如呼吸心跳。如果我們並不能注意到“神”的變化,一般它就是正常存在的。一旦感知自己“神”的躁動,都可視為一種異常。

比如我們常說的“直覺”、“第六感”等等,其實就是“神”之所動。這個問題,現代科學暫時也無法解釋。我們姑且不談,以免流於形而上之論。

如何養神?

如果我們理解了上述兩點:神是什麼,神的存在形式。那麼,對於如何養神便有了比較清晰的認知了。大致來說,可以分為如下四個部分:

1、靜坐吐納以養神:既然神是體陽而用陰的,那麼,我們養神之時,首先就是要防止它的“躁動”。比較簡便的做法,就是靜坐吐納、閉目養神。看上去似乎比較消極、什麼也沒做。其實,正是以外界的“靜”來濡養內心之“神”,以期達到真正的天人合一之靜。

2、沉香促靜:沉香是一種辛香而溫的中藥材,也是傳統的香料。焚燒時散發出淡淡的幽香,有很不錯的寧心養神之功。好的沉香,放在水中不會浮出水面,而是半浮半沉在水下。浮為陽沉為陰,沉香之能養神,也可以由此取意。

3、養血以安神:因為神的本質還是一種無形之氣,它自己不能單獨存在,對於身體來說,是寄養於營血之中的。所以,適當地養血,也是安神養神的一種方法。比如血虛而致的神不守舍,歸脾湯的調理就取意於此。

4、滋水以定神:中醫對於陰陽的闡述,有“陽在外陰之使”的說法。機體的神想要平靜祥和,必然需要“水”的涵養。這個水來源於哪裡?就是腎中玄陰。所以,比如六味地黃丸,也有一定的滋水定神之用。其因無他,大致就是水火既濟的道理。

總之,人有三寶“精氣神”,精和氣兩者,我們的調理都有“補益”的方法。而對於“神”,是無法直接補其不足的,唯有“養”之一途。如何養神,可以從上述四個方面來考慮。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點穴所點非彼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