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有生物鐘,養生也有時間表。一年12個月,不同月份有不同的養生方法。
新的一年,除了工作、生活需要規劃,健康養生計劃也是必不可少。今天養生君為大家整理了一份“2020年養生月曆”,學會了,一整年都健康!
1月養生——補陽1月正值隆冬季節,主旋律是“寒”,寒風凜冽,寒氣逼人!
此時,畏寒之人總覺手足冰冷,衾枕難暖,身體極易沾染寒邪。
中醫認為,“動則生陽”,體內陽氣充足,能驅趕寒邪。因此1月的養生重點是補陽。在日常生活中,不妨多向太陽藉藉陽氣,養護自身陽氣。
養生妙招:向太陽借“陽氣”
1月溫度低,建議上午10點~12點晒,此時太陽高照相對溫暖,每次晒15~20分鐘,以感覺身體溫暖舒適、微微出汗為宜。
2月養生——春捂
2月正值冬去春來,萬物生髮,此時養生關鍵詞是“春捂”,意思是春季天氣剛剛轉暖的時候,衣服不要脫得太多了,要捂著點兒。
為什麼要春捂?因為春回大地,氣候由寒轉暖,冷熱變化較大,如果很早就穿上單衣,當氣候突然變冷時,身體難以適應,很容易患感冒或引發“老傷”。
養生妙招:“春捂”牢記4個數字
① 24~48小時:捂的最佳時機,是在氣象臺預報的冷空氣到來之前24~48小時。
② 8℃:晝夜溫差大於8℃是該捂的訊號,重點捂頭頸與雙腳。
④7~14天:即使氣溫回升,也得再捂7天左右,體弱者或高齡老人最好捂14天以上。
3月養生——養肝肝屬木,正對應著春天的生髮之氣。
大自然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人若違逆了春生之氣,便會損傷肝臟,繼而影響後續的夏長之氣,甚至引發病變。
所以,3月養生,尤重養肝。
養生妙招:做“噓字功”
“噓字功”通過特定的發音來引動與調節體內氣機的升降出入,從而暢通經絡氣血,養護肝臟機能。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①兩脣微合,有橫繃之力,舌尖向前並向內微縮,上下齒有微縫;
②呼氣念“噓”字,足大趾輕輕點地,兩手自小腹前緩緩抬起手背相對,經脅肋至與肩平,兩臂如鳥張翼而上、向左右分開,手心斜向上,同時兩眼反觀內照,隨呼氣之勢盡力瞪圓;
④如此動作反覆六次為一遍,一遍過後,可放鬆調整下氣息。
4月養生——祛溼一到4月,“溼氣”來襲,水溼充盈著身體每個毛孔,很多人睡不好、吃不香、便不暢,全身慵懶、情緒低落……
溼不溼,看舌頭最直觀
溼氣入體,舌象上可總結成兩個關鍵詞:胖和膩。
胖:指舌體胖,舌體兩側邊緣可見齒痕。主要是脾虛不能運化水溼,以致舌體胖大,邊緣受牙齒壓迫。主脾虛和溼盛。
膩:指舌苔顆粒細膩緻密,刮揩難以去除,且舌苔表面有一層油膩狀黏液,或舌面溼漉漉、滑溜溜的,可有口中發甜的感覺。主溼濁內蘊。
在此推薦一款性質溫和、適合全家老小一起飲用的祛溼湯飲,尤其適合4月多雨潮溼季節食用,不妨一試。
養生妙招:一碗健脾祛溼茶
原料:藿香10克、佩蘭10克,通草10克,蘇葉10克,雲苓20克,白蔻仁10克(後下),麥芽30克,陳皮10克,南杏10克,土茵陳(牛至)10克。
功效:芳香化濁、健脾和胃、導滯消食。主治內外溼阻,在潮溼季節尤其適用。
用法:每天1劑,煲水代茶飲。連用3~5劑,溼祛即可停用。
5月養生——養心心屬火,正對應夏天的陽長之氣。
大自然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人若違逆了夏長之氣,不僅傷心,還會導致秋季陽氣收斂不足,冬季陽氣潛藏虧缺,疾病加重。
所以,5月養生,尤重養心。
養生妙招:午睡30分鐘
夏天太陽起得早,人們日出而作,到了晌午時分已經甚是疲乏,故宜消停一會兒,最好睡個午覺。
午時即每天11:0 0 ~13:00,這一時段正對應著人體十二經脈之手少陰心經,心經的氣血流注最為旺盛。
此時,人體的陽氣到達頂點,陰氣慢慢生髮,正處於由陽入陰的轉化階段。如果能靜坐或睡眠半小時左右,有助於心氣的養護。
6月養生——防暑6月熱辣辣的天氣裡,人們大都喜歡冰冰涼的食物,比如,冰棍、冰西瓜、冰鎮飲料。
但涼爽和解暑,其實是兩回事——冰雖然能讓人在一瞬間感覺涼爽,但它並不解暑;姜貌似熱辣辣,實則能解暑。所以,正應了那句老話:冬吃蘿蔔夏吃薑。
養生妙招:姜才是最好的解暑方
《神農本草經》說姜“味辛溫……出汗、逐風溼痺”,也就是說,用點姜能協助排汗降溫,防止中暑。
再者,酷暑之下人多少有點沒胃口。此時來幾片姜,可刺激唾液和胃液分泌,據說薑辣素還能刺激胃腸黏膜,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7月養生——養脾7月正值長夏之際,炎炎夏日,暑溼盛行,調脾祛溼就成為當務之急。
人體的脾亦主運化,與長夏相通,與其說“長夏養脾”,倒不如說在這個季節更需要調脾祛溼,防止脾胃被溼邪所傷。
養生妙招:八段錦第三式
八段錦第三式為調理脾胃須單舉,步驟如下:
①自然站立,左手緩緩上舉至頭,翻轉掌心向上,並用力舉託,同時右手下按附應。上舉時注意吸氣。
②待左掌頂天,右掌按地,胸中大氣已滿,稍停頓後,左手下降,同時注意呼氣。最後左右手自然下垂。
8月養生——潤燥8月初,暑熱未退,立秋已至。
天氣仍很炎熱,此時補身,若補品功力較猛,進補之後容易出現口乾舌燥、喉嚨疼痛等不適。那麼,有沒有潤燥的好食材呢?有,那就是瓜類!
養生妙招:吃肉不如吃瓜
立秋前後,各種瓜都熟透了,正是一年當中最甜美的時候。過了這一茬,就要等來年。
捧一瓣西瓜或香瓜,放開肚皮大口啃,汁水橫流,沁涼直入心肺,暑氣頓時消了一半,多麼暢快!
9月養生——秋凍就秋季而言,“白露為霜”是一個關鍵的劃分點。此前,為初秋,人體陽氣仍充斥於外,正在慢慢的收斂中。這時如果過多過快地新增衣物,容易把人給“燜”壞。
所以,早秋應“凍”,以令人體平和穩定,逐漸地適應氣機變化。而白露過後,草木凋零,早晚都變涼了,這時候就需要及時添衣加被,保暖防寒,而不必拘泥於“秋凍”。
養生妙招:糖友不宜“秋凍”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血糖本身很難控制,如果再“秋凍”增進食量,很容易導致血糖波動幅度增大或加重併發症等後果。
再者,糖尿病患者區域性供血較差,如果血管突然受到冷空氣的刺激,還容易發生血管痙攣,易引起組織壞死和糖尿病足等併發症。
10月養生——養肺肺屬金,正對應秋天的清肅之氣。
大自然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人若違逆了秋收之氣,不僅傷肺,還會由於體內陽氣收斂不足,變生虛寒洩瀉,導致冬日閉藏無源,招致多種虛寒性病證。
所以,10月養生,尤重護肺。
養生妙招:一道酸味菜
元代著名養生家邱處機在《攝生訊息論》中說:“當秋之時,飲食之味,宜減辛增酸以養肝氣。”
肺旺於秋,為避免肺金太過,克伐肝木,所以宜適當增食酸味,如番茄、棗仁、醋等,以入肝養肝。
11月養生——冬補“冬令進補,開春打虎”,冬季進補的理念早已深植民心,而坊間一直以來亦都身體力行地“貫徹”著。
冬季進補,從立冬起就可以拉開序幕了。中國不少地區,在立冬日會置辦特別豐盛的宴席來補養身體,犒勞家人。
養生妙招:冬至進補最佳
冬季最值得補的日子,其實是冬至。因為冬至是一年中日照時間最短的日子,那天自然界的陽氣藏得最深,最適合培陽固本,補進去的東西都能很好地吸收。
錯過了冬至怎麼辦?莫急!實際上,整個冬天都是進補的好時節,進補頻率以一週1~2次為宜。
12月養生——養腎
腎屬水,正對應冬天的伏藏之氣。
大自然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人若違逆了冬藏之氣,便會傷腎,影響陰精的積蓄、陽氣的潛藏,從而干擾來年春氣的正常生髮,導致外感熱病。
所以,12月養生,尤重補腎。
養生妙招:常按“補腎穴”
湧泉穴位於腳底中間凹陷處,是足少陰腎經的起點,乃補腎的重要穴位。
每晚臨睡前,可一手握住腳趾,一手來回摩擦該穴,直至足心發熱,兩腳交替摩擦,摩熱後再入睡。或者用熱水泡腳,以刺激湧泉穴,同樣有很好的保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