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郝萬山 生於1944年,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國家級名中醫。

不生氣就不會生病,少生病,不作死就不會死。一個健康的人能夠用理智控制情緒和一切行為。

情緒過激和負性情緒持久而導致發病,已經成為當代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因素。心要靜,身要動,營養均衡不過剩,是歷代養生家共同提倡的養生三大法寶。

生氣所導致的疾病,到底發病率有多高呢?美國亞特蘭大疾病控制中心發現,90%的疾病都和精神壓力有關。所以我要和大家說,病由心起,魔由心生。

給大家推薦幾種自我調節的方法:

宣洩法:如喊山、跳舞、唱歌等。

轉移法:如果在某一方面遇到挫折,不要陷在裡面出不來,可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方面。

心理疏導法:找心理諮詢師或長輩師友,傾訴自己心中的糾結,請對方解說開導。

以情勝情法:恐勝喜,喜勝悲,悲勝怒,怒勝思,思勝恐。這樣的案例在醫案、小說中有很多。

改變觀念法:換一個角度看問題,就可能柳暗花明,峰迴路轉。

長時間熬夜……就算是有睡足8小時,幾年下來會容易內分泌失調生理時鐘也會亂掉。

小孩最好在晚上8:30之前睡覺,因為長身體嘛……

青少年應該在晚上10:00左右睡覺……

至於愛美的人,應該在凌晨2:00之前睡,因為面板在凌晨2:00前新陳代謝

老人嘛,應該在晚上9:00--10:00之間睡覺比較好。

對於失眠的人,可是使用薰衣草緩解,它有很好的鎮定安撫的效果,是一種萬用精油。協調和平衡身體。使人放鬆、鎮定,並能平衡、鎮痛。有利於減輕過敏反應、輕度焦慮和壓力。

在飲食上要遵循“食不厭雜”的原則,粗細、葷素都吃,不要單一化。

家庭一日三餐,堅持多吃粗糧,少食葷腥厚味。即使節日聚餐,也都點到為止。

有病就要忌口,就像糖尿病患,醫生會告戒不能食用高糖份等食物,如果病者不能聽從,仍然不禁口,則很難療愈。

只要是人,身心疾病是正常現象,有病則需要請醫生治療,最怕的是有的人喜歡用偏方、有的則急病亂投醫,這些都會延誤醫治的黃金時間。

運用各種刺激手段,推動激發人體生理機能的活力。

人體原本就有很好的自動優化調節機能,這種“自調機能”可調節我們身體內環境各個器官之間的協調性和穩定性,也調節人體對外環境的適應性和順應性。這種調節機能,是與生俱來的,是健康的保證。

對於老人來說,老年人運動要輕、勤。另外,拍打、刮痧、拔罐、點穴、推拿、正脊、針刺、艾灸、敷藥、光照、足部按摩等,都屬於促進自我調節機能的方法。

養心、靜心、修心、調控意識情緒,本身就是一個養生常識,但可惜經常不被大家認識。所以很多人才會有“治不好的胃病”、“伴隨一生的咽炎”等。

增加在室外Sunny下的運動時間,在Sunny的照射下,就能增加大腦血清素的分泌,人的情緒就會淡定愉快。從中醫的角度看,只要運動,動則生陽,陽氣通達,代謝流暢,氣機暢達,痰溼不生,自然也就不會出現抑鬱的問題。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這些水果(降壓降脂、開胃助消化、護心血管)效果好,春節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