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被稱為“萬病之藥”,能延年益壽,但要分“早中晚”選擇。
相信每個人都有生病的經歷,無論生病的大小,即使一個小小的感冒,有時也讓人苦不堪言。與之同時,也會很自然地萌生一個念頭:要是這世界上有一種“能治百病的藥”該多好啊。
這個念頭其實並不是“做夢”,在中醫典籍裡,確實有過這樣的描述。唐代的《本草拾遺》就有“諸藥為百病之藥,茶為萬病之藥”的記載。這裡說的“萬病之藥”,其實就是指“任何病”,茶葉的大名也就從此傳開。
關於茶葉的藥用價值,其實還可以追溯更早,東漢時期的《神農本草》裡,就有“”神農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這樣的記載。因為神農在中國文化裡的特殊地位,茶葉被後人重視也就順理成章了。
為什麼“茶”被稱為“萬病之藥”呢?
中醫對“茶”的闡述,認為它“性味甘苦微寒,有消食下氣、洩熱清神、明目益思、除煩去膩、祛暑止渴、利尿解毒”等多種功效。現代科學研究證實,茶葉的功效成分很多,有茶多酚、氨基酸、咖啡鹼等,對身體的健康確實有益。
總的來說,茶葉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也確實在強身健體、驅邪治病上起著重要作用。我們日常生活中,幾乎所有人都會有喝茶的習慣。工作久了有點頭昏腦脹,喝杯茶;感冒了有點精神不好,也喝杯茶;吃多了油膩食物肚子脹,還是喝杯茶,等等數不勝數。
可以說,我們的生活中離不開茶,但是,作為“萬病之藥”的茶,真要利用它來調理身體,或者解決某些身體的小毛病時,也還是有很多需要注意之處。最簡單的一種,就是區分時間段來選擇不同的茶葉:
1、早晨和上午,適合綠茶:“一日之計在於晨”,陽氣經過一個晚上的濡養,到了上午重新煥發活力。綠茶能益氣昇陽,讓人心神俱旺。這時候喝一杯綠茶,能讓人口齒留香,心曠神怡,也就更利於陽氣的升發;
綠茶是一種不發酵的茶,所以較多地保留了茶葉裡的天然物質,維生素的損失也比較少,能幫助脾胃運化水谷精微,並輸布到全身;還能滋養心神,讓人頭腦清醒,精力充沛。所以,早晨和上午,最適合喝綠茶;
2、中午和下午,適合黑茶:我們的飲食習慣,有“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的說法。因此,一般中午的飲食,會有較多油膩的食物,容易滋膩礙胃,時間久了會影響脾胃的消化功能,出現肥胖,壓力和脂肪也會有點升高。
中醫認為,人體的氣機,上午下午是不同的。午後開始陽氣漸弱,陰氣漸升,脾胃功能比上午有所減弱。
下午喝黑茶或烏龍茶,有利於脾胃消化,加強對食物的腐熟和運化,讓脾胃的運化躬耕更好。脾胃健運還是防病治病、養生長壽的必要條件。同時,黑茶和烏龍茶能促進脂肪代謝,身體肥胖、需要減肥的人適合常喝點;
3、晚上,適合普洱:中醫認為,人體的氣機執行,是隨時間不斷變化的,到了晚上陽氣收斂,“陽入於陰則寐”。經過一天的工作運動,機體相對勞累,氣機也隨之下降。這時候最需要的就是安養心神、頤養脾胃,以期睡得快、睡得香。“人臥則血歸於肝”,睡眠品質好的人,肝經氣機與營血相對更平和。
晚上一般少喝茶,喝茶也更適合熟普洱這類的茶,也不要太濃。熟普經過多年的發酵陳放,不會像綠茶那樣激發陽氣執行,反而還可以安神助眠,減少夜尿。晚上喝點普洱,確有益壽延年之用。
天有五行,人有五臟,茶也分五色,不同時間段喝不同的茶,這樣才能讓它發揮“萬病之藥”的功用。
此外,老年人喝茶,還需要注意如下3點:
1、脾陽虛的人,或者感冒著涼,可以喝點薑茶;
2、脾氣比較急躁的人,或者女性朋友,可以喝點玫瑰花茶或者佛手花茶;
3、“火氣”較大,有點上火的人,可以喝點菊花茶以清熱降火。
總之,作為一種傳統飲品,茶不但有益健康,還能修身養性。很多健康長壽的人,都有喜歡喝茶、喝好茶的習慣。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借鑑上面三點來使用茶葉,讓它真正起到“萬病之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