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甘草被稱為“十二經之使,調和百藥”,使用時有四點注意。

有據俗話是這麼說的:安化烏藥當柴燒,四川甘草能織壁。這句話裡,包含了兩味中草藥:烏藥、甘草。意思是說,“烏藥”在安化當地,被當作燒火的柴禾,“甘草”在四川被用作編制牆壁的原料。這些都是“就地取材”最好的例證,也從一方面反應了它們的分佈情況。

在浩瀚的中草藥寶庫裡,很多普通的、並不起眼的草木,卻被古人充分用起來,從而獲得了很好的“名聲”。據說,古代四川當地,中醫開出的處方里一般不寫甘草,而是告訴病人,回家在牆壁上抽一根即可。由此可見,甘草在當地是非常普通的一種植物。

以最古老的中藥典籍《神農本草經》來說,它將中藥分為“上中下”三品。但這個三品之分,並不是以其價值來區分,一個最簡單的區分方法:能否長期吃的基本都是上品。但這個觀點在甘草身上,現在已經被否定了,也算是中醫與時俱進的一種方式。

甘草,對大多數人來說,絕對是知名度最高的中草藥,遠超人蔘。在《神農本草經》裡,甘草也和人蔘一樣,同屬“上品”,排在第五位,僅次於菖蒲、菊花、人蔘、天門冬。當然,這個排名並不重要,但也一定程度上說明甘草在古人眼裡的地位。

以補益來說,甘草遠不如人蔘,健脾又不如菖蒲,養肝不如菊花,為什麼甘草還是有這麼高的知名度?我們先看一首有關甘草的“藥性賦”:

甘草甘甜性本溫,調和諸藥首為尊,陰陽六脈皆能入,解毒能醫活死人。

從這首藥性賦裡,我們足可以對甘草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性味甘溫,能調和諸藥,有解毒之功。最大的特色,是甘草能入“十二經”,這個特點在中藥裡是很獨特的。能入十二經,也就意味著其氣味能達五臟六腑。

正是因為甘草有“能入十二經,調和百藥”的特點,所以幾乎絕大部分的中醫方劑裡,都能見到它的身影。即使醫聖張仲景,在他的《傷寒論》113首經方里,大部分也用到甘草。於是,時間久了之後,甘草也就成了知名度最高的中藥,沒有之一。

時至今日,現代科學高度發達之後,試圖探究甘草“調和百藥、入十二經”的原因,對甘草做了大量的研究,雖然未果,但也基本撕開了甘草“組成”的神祕面紗。

近些年,中草藥越來越被大家所重視,也由此產生了很多“新”的用法。比如人蔘泡茶、黃芪泡水、枸杞泡水、三七粉之類的等等,作為“調和百藥、入十二經”的甘草,自然也未能倖免而名在其中。

其實,我們在這樣使用甘草的時候,至少有如下四點需要注意:

1、甘草的生熟之分:儘管甘草有“調和百藥、入十二經”之說,但使用時首先就需要注意它的“生熟”之分,也就是說,甘草也是有“炮製”的。一般來說,用於調和諸藥、清熱解毒時用生甘草,用來健脾益胃時,用炙甘草。

所謂炙甘草,就是將生甘草和煉蜂蜜文火炒幹,甘草裡外充分汲取蜂蜜,呈現一種金黃的顏色。健脾益氣之功明顯一些,但清熱解毒之用會下降;

2、甘草其實不適宜單用:我們說甘草“調和百藥”,既然是調和百藥,如果單獨使用,怎麼發揮它“調和”之功?雖然甘草確實有一些其它之用,舍卻“入十二經、調和百藥”而取其它,不是“棄長用短”嗎?所以,在我看來,除瘡癤外敷之外,甘草其實並不適宜單獨用來泡水或者其它吃法;

3、甘草不宜長用:別看甘草有“解毒”之功,現代科學證實,甘草含有類“阿片”物質,其實並不適宜長期使用。長期喝甘草泡水之類,對血壓、水代謝都會有有點影響。所以,甘草雖好,也應該適可而止,最好不要超過一週。

4、甘草有幾個“好夥伴”:前面說了,甘草不適宜單獨吃,反過來看,甘草還真有幾個“好夥伴”,和它們配合起來,有相得益彰之用。如生薑加甘草,就是張仲景最喜歡用的一種;山楂加甘草,有酸甘化陰之意,大棗加甘草,健脾益氣更好點。

綜上所述,甘草確實是一種非常普通的、非常好的中草藥。但我個人的觀點是,並不適宜用來單獨泡水。我們在使用時,還是遵循其“調和百藥、入十二經”的主要功用為好。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喝醉了不要怕,這樣做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