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現代營養學把維持人體健康的營養素分為七類;分別是蛋白質、脂肪、糖類以及維生素、礦物質、水與膳食纖維。其中蛋白質、脂肪、糖類均可以給人體提供能量,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礎物質,合稱“三大”營養素。

“七大”營養素合理均衡,才更有利於人體的健康,而任何一種營養素的過多或缺乏,多會危害人體健康,甚至可以能導致疾病。

“七大”營養素在不同的食物中分佈不同,所以我們的飲食需要多元化,才更有利於人體健康。有些食物中雖然也含有人體所需的營養成分,然而容易導致一些營養的失衡,不利於人體健康,因此被人們稱為“垃圾食品”。

營養家眼中的5類“垃圾食品”,老人卻喜歡吃

1、油炸食品

食用油溫度可高達300度以上,高溫下烹飪的食物容易導致食材原有的營養價值發現改變,比如蛋白質、糖類等;破壞食物營養的原有營養價值。

此外,高溫下烹飪還會產生一些不利於人體代謝的物質。

油炸食品往往含有較高的脂肪、鹽等物質,進食過多,也會加重人體代謝負擔。而老年人代謝功能比較弱,因此要儘量少吃,包括煎、炒、炸、燒烤等食物。

2、深加工食品

如火腿腸、泡麵、薯片、鍋巴等等,這些食物中含有很多食品新增劑,包括很高的鈉鹽,味道比較重,老年人也要儘量少吃。

3、高鹽食品

比如臘肉、臘腸、鹹魚包括雞精、味精、醬油等調味料。

研究表明,我國人均鹽攝入量為10.5克;而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健康用鹽標準,正常成年人不宜超過6克;對於一些慢病患者,不宜超過3克。

顯然,我國居民對鹽的攝入量嚴重偏高,而除了烹飪用鹽之外,經常喜歡吃高鹽食物,也是導致鹽攝入量過高的重要因素,故此,高鹽食品經常被列為“垃圾食品”。

4、包裝的麻辣食品

如辣條、麻辣魚等,尤其是一些農村地區,對一些食品的保質期不夠重視,經常還會出現一些過期食品還在售賣。一些老年人對於一些過了保質期的食品又不捨得扔掉。

過期食品存在更多安全隱患,食物的質變還容易導致黴變,產生一些不利於人體健康的物質,甚至威脅生命安全。所以要儘量避免。

而隨著人體的衰老,味蕾數量會下降,所以喜歡吃些重口味食物。所以我們經常說的一些垃圾食品,往往是一些老年人的最愛。

而隨著人體的衰老,代謝功能下降,體內堆積越來越多的毒素會加速人體的衰老,或者誘發一些疾病。因此,人老之後要學會忌口。

在生活中應注意保持營養均衡,尤其是“三大”營養素,要謹防能量過剩。同時也要保持膳食纖維、維生素、水以及礦物質的攝入。

在食材的選擇時,應經歷選擇新鮮的食材;在烹飪方式中,應避免煎炒炸、燒烤等方式。可以採用清蒸、水煮、 清炒、燉、紅燒等清淡的烹飪方式。

與此同時,要注意一日“三餐”要定時定量,注意細嚼慢嚥,合理的運動,以及保持良好的心態就餐,更有利於減輕人體負擔,人體自然更健康。

6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五臟在肘膝關節附近的五個“絡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