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氣和血是組成人體的基本物質,它們關係著臟腑機能的執行,和身體健康密切相關。如果氣血出現了問題,百病就會叢生,正如古代醫學典籍中的論述:“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

不可忽視氣血

“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氣血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也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礎,故《莊子·知北遊》論述道:“人之生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景嶽全書》也強調:“是以人有此形,惟賴此血,故血衰則形萎,血敗則形壞,而在骸表裡之屬,凡血虧之處,則必隨所在,而各見其偏廢之病。”

中醫所推崇的阿膠、紅棗、當歸和留傳千古的四物湯等都是補血的;而氣功、太極拳、六字訣等都是用來調氣的,只要氣血和順,人體自然會安康。所以,養生首要的一點就是養氣血。

氣血是構成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素問·至真要大論》中說到“氣血正平,長有天命”,正平就是平衡的意思,只要氣血平衡,就能延年益壽。古人常用“正平”或“平”概括正常機體的生理活動和健康狀況。

氣血的平衡既是人體正常生理活動的標誌,也是健康長壽所必須具備的條件。“氣血以流,長有天命。”反之,如果氣血執行失常,則會影響臟腑經絡的協調平衡,導致五臟六腑、表裡內外、四肢九竅等出現種種病變。《醫碥》中強調:“鬱者,滯而不通之義,百病皆生於鬱,人若氣血流通,病安從作。”

氣血流暢和平衡是人體健康長壽的必要條件,人如果想延年益壽,就必須保證氣血的通暢。《素問·三部九候論》強調:“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調其氣之虛實,實則瀉之,虛則補之,必先去其血脈而後調之,無問其病,以平為期。”所謂“以平為期”,就是透過調暢氣血,使氣血由不平衡狀態轉向新的平衡,保證臟腑源源不斷地得到氣血的滋養,從而糾正臟腑的虛衰,促進臟腑組織進行平衡和協調的生理活動,使機體處於動態的平衡狀態中。

氣血充盈方能提供人體生命活動的需要,《素問·調經論》指出:“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

氣血失衡,身體就會出現問題。比如,氣能使血液在血脈中正常循行,同時保證血在血脈中不致溢位;但當氣的功能降低或失常時,就會對血產生不良的影響,氣虛使臟腑功能下降,如脾胃功能減弱,則化生血的功能減弱,造血量減少,導致血虛證的發生。氣虛時,可導致血行緩慢,嚴重的會造成血液瘀阻。氣對血液的固攝作用減弱時,則會導致各種出血症的發生,即所謂“氣不攝血”。所以,只有氣血足了,才能百病不生。

11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中醫養生:情緒也會影響氣血?看看五臟對應啥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