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學過傳統中醫的人都應該知道,傷寒論裡將人的所有疾病分成了太陽病、陽明病、少陽病、太陰病、少陰病、厥陰病六種病。每種病都有特定的症狀表現,稱之為主症。使用這個方法給人看病定主證,定病類,就是“六經辯證”的過程。

六經,即上述所指的“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也有人叫三陰三陽,六經是後人概括的,傷寒論裡沒有六經的說法。正因為這種概括,使用人對六經的認識與經絡系統產生了混淆。因為經絡系統也有““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等經絡,而且手足各一條,共十二條。

經絡系統在醫書文獻《黃帝內經》中就有表述,而《傷寒論》成書時間在《黃帝內經》之後,經絡系統的出現比傷寒論的六經要早。張仲景在撰寫《傷寒雜病論》的序中說過,參考過《黃帝內經》的內容,但這並不代表傷寒論裡的六經就是特指經絡系統。

因為從傷寒論的方劑中看,方劑的藥力作用並非是獨特地作用於所謂的經絡。如如麻黃湯,它的作用是發汗解表,用於太陽病的表實證,但它並不單獨針對背部的足太陽膀胱經或手部的手太陽小腸經。它針對的是人的整個體表層,包括皮毛、肌肉、腠理及這個體表層的各個微迴圈組織。所以發起汗來是全身上下均會出汗,腿也出汗。從藥力所及的病層病位來反看。太陽病並非是單指膀胱經或小腸經的問題。恰好的是,太陽病的體層包括有足太陽膀胱經和手太陽小腸經在內。

由此可見,傷寒論的”六經“與經絡有淵源,也是同出一源:即人體陰陽。只不過經絡是有具體的路線,反映了氣血迴圈中一個具體過程。而六經中的經則是包含了經絡在內的一個同範疇的陰陽體層。

也就是說六經將人體按不同陽氣劃分成六個體層,肌表腠理為太陽,中空各腑為陽(其中小腸為太陽,胃與大腸為陽明,膽為少陽和淋巴網膜為少陽),髒為陰(其中脾肺為大陰,心腎為少陰,肝心包為厥陰)。如此看來,所謂”陽“是大範圍的,體層淺的,”陰“是小區域性的體層深的。有的醫學家說”陽病不死,陰病難治“,有如有的人說”陽明無死證“,如果從體層的深淺來看,也就很容易理解了這些說法了。

經方家倪海夏曾經說過,附子能回陽救逆,但如果用它來化癌還得講究一下,要配合葛根來用,利用葛根的拔升之功,通使附子的藥力夠到達病灶。不難看出,發生在身體深層的癌,是很難治療的,因為體層越深,病灶也深,藥力所達越弱。排解的路徑也越長越複雜。由此可見,傷寒論中的”六經“並不是指經絡。現代經方家胡希恕在其書《中國湯液經方》中也明確指出,傷寒論的”六經“不是指經絡。

如果說六經跟經絡有關係,那麼它的體層包含了相應經絡!由於經絡是氣血聚流之地,體層受病,經絡先知。所以用經絡套六經,是反過來以小套大,會出現總是似是而非的問題。這就是形面上學,有時準,有時不準。

張仲景不用八綱辯證,借鑑經絡對人體的陰陽劃分,就是等於放棄不要形而上學的機械經驗主義,將人體作為一個圓整的整體來看,這就比較科學的辯證思維。目前來說,六經仍然是中醫的精髓。

11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中醫養生:中年人如何預防病理性腎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