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是人體五臟之一,腎主藏精,藏先天之精和後天之精,是人體氣血的生髮器官,也是主管人體生長和生殖的器官,所以說腎對我們人體的健康非常重要。
《黃帝內經》中說:“年四十則陰氣自半,起居衰矣。”四十歲左右的中年人,由於生活的種種壓力容易造成健康的不斷透支。就如同午後的太陽,精力由充沛走向減弱,這是人的自然衰老,也是腎臟的自然衰老,每個人都要面對和經歷。
中醫認為:腎“藏精”,主人體的生長、發育、生殖、水液代謝和納氣。腎中精氣是構成人體生命的原始物質,是生命活動的原始動力;在腎中精氣的作用下,人體逐漸生長、發育和生殖,開始人的正常生命活動。也就是說,構成人體生命的各種物質皆由腎所產生,並且在產生之後仍由腎繼續供應維持其生生不息,故體內的任何一種物質之盛衰變化均與腎的強弱息息相關,身體的種種不適與“腎”也就有著直接或間接關聯。
另一種情況,由於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致使身體長期透支,使身體超負荷地運轉,從而導致腎臟缺少補養而過早衰老,以致於出現種種不適的症狀。要改善身體狀況,除了加強身體鍛鍊以外,可以進行食補,也可以採用傳統中成藥進行調理,有很多補腎的方劑都是中醫在臨床實踐中總結流傳下來的,藥味簡單,但功效強。從中年開始,就要對腎臟進行養護,抓住初期的最佳進補階段,就像給大堤不斷加固一樣,不僅讓你的中年輕鬆度過,而且更重要的是為以後的精彩生活積蓄能量。
腎虛是人體衰老的表現,老年人腎虛是衰老引起的不可抗拒的生理過程,稱之為生理性腎虛,而中年人出現未老先衰的腎虛症狀,稱之為病理性腎虛。對於中年人來說,要預防未老先衰,就應當及時補腎。
腎虛分為腎陰虛和腎陽虛。在臨床上,陰虛較陽虛更為常見。腎陰虛的表現是面色蒼白或黧黑,腰膝酸冷,四肢發涼,精神疲倦,渾身乏力;男人陽痿早洩,女人不孕,性慾減退;大便不成形或尿頻、清長,夜尿多,舌淡苔白。腎陽虛的表現是眩暈耳鳴,面色發紅,腰膝痠軟而痛,齒松發脫;男子遺精、早洩,女子經少或閉經;失眠健忘,口咽乾燥,煩躁,動輒汗出,午後顴紅,形體消瘦,小便黃少,舌紅少苔或無苔。腎陰陽的消長變化與平衡調節影響著五臟六腑的陰陽動態平衡,所以腎虛可以影響到人的整體狀態。
針對腎虛,可以採取以下方法:
(1)經常活動腰部,可使腰部氣血迴圈暢通,使腎氣得到不斷充養。適宜的運動能改善體質,促進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從而使腎氣得到鞏固。
(2)多吃含鐵、蛋白質的食物,如木耳、大棗、烏雞等;平日護腎要多吃韭菜、海參、人參等。
(3)自我按摩腰部和腳心。腳心的湧泉穴是濁氣下降的地方,經常按摩湧泉穴,可益精補腎、強身健體、防止早衰。
(4)有選擇地使用藥物治療。中藥有許多留傳千年,療效卓著的補腎名方,比如醫聖張仲景的藥方金匱腎氣丸至今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