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超級疫情當前,我們對健康和養生的意識空前高漲,很多人都驚慌失措。別怕,不要慌!

我們總在說養生,到底什麼是養生?說到底,養生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種生命理念,一種生命態度。它不是商業運作,不用精明計算。養生,養的不僅是身體,更是養心。

現代人生活壓力很大,誰都不想生病,生病了花錢是小事,耽誤時間也損傷身體,那是最令人痛苦的。其實,很多疾病我們的祖先已經幫我們尋找到了解決的方法,而那些可怕的現代病,也一樣能夠預防和防治。

從哪裡開始呢?答案是,從吃開始。

吃的學問,實在是非常廣博。若要吃得健康,我們就需要從很多方面注意自身。

首先是必須吃對,而不是吃貴。每個人的健康與壽命60%取決於自己,無論從什麼角度上來說,人完全可以是自身健康的規劃者。

吃在現代社會已經不再是個果腹、吃飽的問題了,吃得好是基礎,而吃的對才是智慧。最怕的是我們以為的吃的好,卻是吃的錯。食物是人與自然最重要的一種關係。甚至可以說,只要吃的對,我們就可以不生病。

吃的均衡、不挑食偏食

人天生就是雜食動物,看看你的牙就可以看出來。一口牙,有管磨的,有管切的,還有管撕扯的,磨牙用來磨碎穀物,切牙用來切斷蔬菜,犬齒用來撕扯肉類。所以《黃帝內經》中說,人要以“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這裡的“五”實際上是泛指各種蔬菜穀物,意思是讓我們在飲食的品種上要多樣化,不能偏食,這也是中國傳統飲食膳食平衡的一個基本原則。

所以,飲食有偏頗本身就是違反自然規律的。

從現代營養學角度來說,各種食物提供給人體的營養素也不同。穀物主要提供人體所需的能量,家畜肉類主要提供動物蛋白和脂肪,果類、菜類主要提供人體必需的維生素、微量元素和纖維素。這些食物,缺了哪種都不利於身體健康。

注意節制,不亂吃

吃飯的時候,每種食物都有個先後順序,不能亂了。人在肚子餓的時候,容易控制不住。此時吃了大量的高熱量、高蛋白食物,就會導致腸道吸收過多,長此以往必然肥胖。飲酒也應該在飯後進行,而不是配合著各種菜餚喝到盡興,最後才胡亂的吃點兒主食。各種甜點也應該在飯後食用,而不是作為主食。

還有,很多地方菜都具有地域特性,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的。因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地域的飲食習慣也不盡相同。亂吃特色食物,輕則腹瀉嘔吐,重的會有水土不服。

錯誤飲食

飲食能帶來健康,當然也能帶來疾病。病從口入,疾病在很大程度上是與飲食相關的。最輕微的表現,就是飲食不正確導致免疫力下降。脫髮以及頭髮質地或顏色發生變化、乾枯或多油、生長緩慢;頭部鈍痛、活動時疼痛,臉紅有燒灼感,眩暈、視物模糊,頭昏眼花;消化不良、打嗝、胃灼熱,脹氣、疼痛、便祕、腹瀉等,都與飲食不當有關。

錯誤的飲食還會導致心臟病和癌症。紅肉、油炸食品、奶製品以及鹹味零食組成的西方飲食非常容易誘發心臟病。全球大約30%的心臟病例會由這種飲食方式導致。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是最有益健康的一種飲食方式,能將心臟病發病概率降低30%-40%;以豆腐和黃豆為主的飲食方式對心臟病發病沒有明顯影響;而西式飲食最容易誘發心臟病,能將心臟病發病概率提高35%。

1/3的癌症是與飲食相關的,尤其是消化系統的癌症。結直腸癌的發生與長期的高脂肪飲食以及食物纖維的攝入不足密切相關。攝入食物纖維不足,容易引起便祕,便祕時糞便通過腸道的時間延長,可使致癌物與腸道接觸機會增加,成為結直腸癌的危險因素之一。

胃癌的產生,是因為食物被吃下後首先停留在胃,又在胃內消化,胃經常到物理、化學、生物學因素的刺激,而食物中各種致癌物、促癌物也要接觸胃。食物黴變、儲藏時間過久,喜歡吃醃製、高溫煎炸的食物等都可導致胃癌發病率增高。主要是由於這些食物中所含致癌的亞硝酸鹽,可在胃酸及細菌的作用下轉化為亞硝胺而誘發癌變。

細嚼慢嚥

現代人因為工作的原因,吃飯狼吞虎嚥已經習以為常,可是經年累月,消化系統和心血管就會出現問題,會導致很多疾病。殊不知細嚼慢嚥能給身體帶來太多好處,不光是消化系統和心血管方面的健康,還能幫助防癌和預防口腔疾病。相反,吃的太快,也會導致很多疾病。

總之,吃的不健康,你就不健康。飲食決定了我們的健康,疾病也與飲食相關。若想要長壽,必須在“吃”上下功夫。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不停咳嗽、咳痰、憋氣是肺癌的早期症狀?得了肺癌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