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是人體輸送血液、氧氣及其他養分的重要“管道”,好比一個屋子裡的水管,但時間長了,水管內皮會生鏽,主要與水管內流動的液體成分有關,嚴重情況,會堵塞水管。
同理,人體內的血管也是如此。血液是血管內重要的液體,如果血液成分發生改變,尤其是脂肪酸水平失衡,可能促使血栓形成,加速血管堵塞的發生。
血管“怕”堵,切記:2件事少做!一旦血管發生堵塞,就可能危及生命。堵在不同位置,會誘發不同疾病,如堵在腦部,誘發中風;堵在心臟,誘發心梗;堵在肺部,誘發肺栓塞等。
第1件:吸菸
吸菸不僅會讓人上癮,還會損傷血管,加速血管堵塞的風險。
菸草中的尼古丁會促使腎上腺素釋放較多的兒茶酚胺,促使血管收縮,導致血壓上升;而一氧化碳會與血液中血紅蛋白結合,減少攜氧量,容易引起缺氧的情況。
吸菸還會使血管內壁誘發炎症,從而增加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
調查發現,就算平時身體很好,吸菸不多的人,在10年後也會有明顯的動脈粥樣硬化。
所以,對菸民來說,能戒菸最好,還要遠離二手菸。
第2件:久坐
如果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坐著,會使下肢肌肉收縮活動相對減少,這樣會使血液流動減慢,血液黏稠度也會增高,容易誘發深靜脈血栓。
此外,久坐後,突然猛然起身、或大幅度擺動胳膊等,也可能會牽動不穩定的血栓,使之脫落造成血栓栓塞,引起相應部位的缺血、缺氧等表現。
而嚴重的是血栓遊走到肺部,很可能堵住肺動脈,誘發肺栓塞。肺栓塞也很可怕,嚴重者會在短時間內危及生命。
所以,對久坐的人來說,最好每隔一個小時,起身走動走動,如上廁所、喝點水等。
血管“怕”堵,平時堅持“三動、四控”,血管更通暢!“三動”:1,雙手擊掌
擊掌能健腦益智、消除疲勞、增強記憶力、防治動脈硬化、老年痴呆等,還能促進血液迴圈。
做法:自然站立,掌心相對,擊掌動作宜緩,用力適度,連擊30次為一遍,早、中、晚各做一遍。
2,轉動頭部
轉動頭部可增強頭部血管的抗壓能力,還能提升頸部肌肉、韌帶、頸椎血管的耐力,對預防中風、高血壓、頸椎病等有幫助。
做法:雙手叉腰站立或平坐著,放鬆脖子上的肌肉,連續上下點頭3分鐘,再左右扭脖子3分鐘,每天這樣做2-3次。
3,轉動腳踝
轉動腳踝能促進血液執行,利於消退下肢腫脹,降低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
做法:平躺或坐位於床上,腳尖著地,以腳腕為軸轉動,每次30秒,早晚各一次。
“四控”:1,控制鹽分攝入
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若鹽分攝入過多,可能使電解質失衡,促使血管痙攣,引起血壓升高,不利於血管健康。
飲食上控制好鹽分攝入,利於控制血壓,還能降低高血壓病的發生,對心臟動脈、腎臟動脈均有一定的好處。
建議,正常成年人每人每天鹽分攝入不超過6克為宜;對高血壓者來說,每人每天不超過4克為宜。
2,控制食用油攝入
專家提醒:長期食用單一品種食用油,會使脂肪酸攝入不均衡,導致不飽和Omega-6脂肪酸攝入過多,使不飽和Omega-3脂肪酸攝入不足,兩者失衡,會影響血管健康。
飲食上控制好食用油的攝入,同時保證脂肪酸均衡補充,可將亞麻籽油、橄欖油、大豆油按1:2:2比例搭配,每人每天25-30克為宜。
3,控制入睡時間
一個人睡眠好壞,會影響他的身體健康。若睡眠不足,會使身體免疫力下降,同時對血管也有損傷。
作息上控制入睡的時間,最晚不宜超過晚上12點,最好是在晚上11點之前入睡,同時保證每天7-8個小時睡眠,不宜睡得太多。
4,控制好喝水量
水是生命之源。水是人體最好的稀釋劑,也是很好的排毒劑,多喝水能稀釋血液,改善血液黏稠度,還能促進體內毒素排出,減少血液中廢物。
平時喝水時,控制好喝水量,小口、勤喝、慢喝,每次喝大約100-200毫升,根據自身情況,也可多喝一些。
建議成年人每人每天喝水量至少1700毫升為宜,這樣才能滿足體內水分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