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疫情的原因絕大多數地區的孩子開學時間延遲,網上開始流行一個段子:
等疫情一過,要麼養出一群胖子,要麼餓出一群瘦子......
的確是這樣,在假期的時候家長可能自己減肥控制飲食,但是絕對不會在孩子的飲食上進行控制,放假了就該各種營養補起來,出於孩子“缺營養”的擔心,只要孩子想吃對孩子身體有好處的都整起來:
各種中式燉湯降火補身,營養餐每日不重樣,再加上邊玩遊戲邊吃飯的無節制飲食習慣,以及平時因為學業較重,上課寫作業佔據了每天的大部分時間,說起運動頓感無興趣,沒力氣。
於是我們的下一代,總是在小學的時候就被“肥胖”這個詞給“圍攻”。要說改改“飲食習慣”,孩子們頓感“做不到”啊!
小樂今年9歲,可是體重已經120斤了,還不到150cm的身高,這個數字有點太“沉重”了,放學回家寫完作業,即使被媽媽趕下樓,他也不愛在小區裡散步,更別提打籃球,跑步等運動了。小樂更願意窩在沙發裡看電視,玩手機,打遊戲。也不愛和其他小朋友玩,因為動一下就感覺好“累”啊!
其實小樂這種由於“胖嘟嘟”,導致不愛活動,愛好不夠廣泛,社交幾乎沒有的情況非常普遍。並且,兒童時期的肥胖,如果不進行大幅度調整飲食結構,以及作息規律,會持續將此現象帶入到成年。
前段時間公佈的一組數字可謂是觸目驚心:據央視新聞報道,由國家義務教育檢測機構進行了一組抽樣調查發現,將20萬四年級和八年級的學生作為樣本,這兩個年級的肥胖率分別到達8.8%,以及9.7%,並且跟蹤調查發現,近幾年的資料一直呈上升態勢。
國家統計局顯示的中國平均肥胖率佔總人數的12%,由於人口基數龐大,中國的肥胖總人數佔世界第一。
如此大量的肥胖人群,如此高比例的兒童肥胖患者,父母是時候反思為孩子養成的飲食習慣了。兒童期的肥胖將導致成年期的肥胖,這點毋庸置疑。肥胖既然對孩子的身心發育不利,父母應該如何應對?
一、 首先,需要區分“兒童肥胖”的易感人群1、 飲食結構不合理:高熱高脂,營養失衡
佳佳喜歡肯德基麥當勞型別的油炸食品,搭配可樂等飲料更是“優哉遊哉”。每次媽媽帶佳佳出去玩,一大杯奶茶,一個甜筒冰淇淋是必不可少的“小零食”。佳佳不喜歡吃水果,更別提蔬菜了,每次吃飯都讓媽媽傷透了腦筋。佳佳雖然才五歲,但是媽媽給他買衣服都是得七歲孩子的號碼了,佳佳幼兒園舉辦運動會的時候,因為太胖,他也不敢報名跑步比賽,因為一跑就累的“氣喘吁吁”。
年輕的父母以為給孩子買他喜歡吃的高熱量食物,比如“蛋糕、甜筒、冰淇淋”,或者“奶茶、可樂、炸雞、漢堡”,就是愛孩子的表現,實際上這些行為都是錯誤的。 “中國學生營養與促進協會”對中國學生飲食結構和飲食習慣進行調查後,釋出了《中國兒童少年營養與健康報告》,報告顯示:大多數中國家長對食物的營養價值一無所知。
對孩子身體發育有益的包括:白煮雞蛋、洗乾淨的蔬菜、多種型別的自然成熟的水果、必要的肉類。
對孩子身體發育無益的包括:高含糖飲料、油炸食品、精細的高熱量蛋糕等。
父母必須從自身做起,學習食品營養知識,為孩子搭建好的飲食習慣,單靠孩子自覺搭配營養飲食,是父母不負責任的表現。
2、 運動比例太低,幾乎無運動
花花小的時候愛跳舞,媽媽還給她報了舞蹈培訓班,但隨著花花進入小學三年級後,學業變得“繁重”,媽媽也沒有時間經常接送她,於是沒再繼續學習。媽媽說一週一次的舞蹈課上花花運動量最大,不上舞蹈課了之後,除了上課學習,就是看會電視,幾乎就沒有像樣的運動了,花花漸漸變胖了,這讓時刻追求“苗條、健康”的媽媽“無法容忍”。
其實像花花這樣沒有“刻意”的運動機會的孩子很多,他們的爸爸媽媽沒有運動健身的意識,孩子沒有課程的要求就對自己沒有了“要求”,宅在家看電視、刷抖音成了休閒的日常,這樣的孩子不發胖誰發胖呢?
3、 飲食習慣差,家長喂得多喂得勤
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一直擔心孩子沒吃飽,於是一天恨不得“喂五遍”。主食來一遍,水果來一遍,零食來一遍,飯菜來一遍,輔食來一遍,老人們把家裡自己捨不得吃的各種食品,拿出來給孩子,雖然剛吃過午飯,也非常“熱情”的把孩子再“喂一遍”。於是經常有父母驚呼“我剛把孩子送給媽媽看了一週,回來孩子就長了三斤,抱出去被人誇孩子白白胖胖,我媽還開心的不得了”。
“我數了數,我婆婆一天餵我兒子十二遍,不到半個月,我兒子已經有雙下巴了。”
我們尊敬小的時候受過苦難的父母,但是在孩子飲食習慣這件事上,需要和老人溝通:
孩子吃飽了就不要繼續餵了;
孩子小的時候太胖,長大以後容易發胖
孩子一日三餐就可以;
好吃的不用都給孩子,自己留著吃就好。
4、 飲食作息無規律
現在父母的生活節奏非常快,經常早晨不做飯,路上簡單給孩子買點;中午的時候孩子在“小飯桌”或者學校食堂吃點“大鍋飯”,晚上孩子又等很晚才被父母接走,回家吃飯就已經八九點了。長期的飲食和作息的不規律,讓孩子“飢一頓飽一頓”,碰見好吃的就多吃點,碰見自己不愛吃的就靠零食來解決。
孩子的飲食沒有任何規律可言,生物鐘也被打亂,暴飲暴食,高熱量飲食構成了孩子的日常,不發胖在所難免,當然這種飲食習慣不可避免的會帶來胃腸道疾病。
二、 幫助孩子遠離“肥胖”?1、 膳食均衡,保證營養
父母應在空閒時間了解一下孩子飲食方面的營養知識:
根據營養學會發布的《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居民每日膳食纖維攝入量參考區間為25-35g;
《2016年版營養膳食指南》:每日谷薯類食物攝入量參考區間為250-400g。
《幼兒園三至六歲兒童的每日膳食計劃要求》:兒童穀類攝入量參考區間為100-125g,肉類中位數為65g,蛋類中位數為40g,蔬菜中位數為110g,水果、牛奶各一次。
科學的營養搭配不僅讓孩子擁有健康的身體,而且為孩子大腦發育提供了必要的營養元素。
2、 健康飲食,少油少糖
有條件的父母還是儘量在家為孩子換著花樣做飯,畢竟半成品或者外賣的製作環境衛生堪憂,家庭自制飲食不僅品質衛生有保障,而且在為孩子做飯的過程中,還可以加深親子關係。當然,可能有些父母工作太忙,拿不住時間來進行大量的買菜洗菜切菜等工作,但是可以通過父母之間協調時間、勞動分工、電商採購等方式克服困難。
3、 體育鍛煉,全家參與
孩子如果能將學習和運動合理的分配時間,那麼不僅可以通過體育鍛煉增強心肺功能,而且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提高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不僅去除脂肪含量,還能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
只有健康的飲食習慣養成了,才能不在飲食上“吃虧”。因為科學的飲食需要父母具備營養學方面的知識,而不是聽從商家或者一些廣告上的誤導,畢竟孩子的營養均衡還是以專業的醫生和營養師的建議為主。在健康飲食習慣的加持下,再配合適量的運動,既能讓孩子有了充足的營養,又有了健康的體魄,孩子才會有個美好且讓父母省心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