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氣虛、血虛、陰虛、陽虛,如何判斷自己的“體質”?

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身體情況都有所不同,這也是中醫一直強調的“臨證施治”的原則。從中醫養生的角度來說,“虛則補之”的方針整體是不變的。那麼,如何判斷自己屬於哪一型別、或者說,屬於哪種體質呢?

我們或者可以認為,“體質”是人身之常,表現出來的“症狀”,一般不會像生病時那樣明顯,這一點,有點類似於我們吃東西,食物用來補充營養,而藥物則矯妄糾偏。

所謂體質,也就是“身體一貫的素質”。根據機體陰陽氣血的虛實情況,結合“陽虛則寒、陰虛則熱”的原則來區分。因此,我們大致可以分為:陰虛、陽虛、氣血、血虛四種“體質”。(本文不討論實證部分):

1、氣虛體質:簡單來說,一個人,如果平時說話聲音很小、甚至不喜歡說話,也不想活動,經常感到疲勞乏力,一有風吹草動就感冒,而且還反覆感冒,並且有胖大舌,或者齒痕舌,一般都可以認為是氣虛體質;

2、陽虛體質:“陽虛則寒”,陽氣也是機體活動的“發動機”,陽氣不足,必然會出現一些“寒像”,如怕冷喜熱、四肢發涼、大便溏洩、小便清長、色淡苔白而且津液多,睡覺喜歡“蜷縮”,窩成一團,這種情況大多是陽虛體質。

3、血虛體質:如果有頭昏眼花,視力模糊,也包括近視眼和老花眼,失眠多夢,面色淡白或者萎黃,稍微運動就氣喘吁吁,女性朋友還有生理期量少色淡,多數也就是血虛體質

4、陰虛體質:“陰虛則熱”,其實,陰虛首先出現的還是“燥”,也就是滋潤不足的表現。就像土壤缺少水分一個道理。比如身體瘦小,舌紅少苔,入睡後渾身發熱、盜汗,喜歡做夢,大多還有點口乾,喜歡喝水但不多的表現,一般都屬於陰虛體質;

那麼,這幾種體質,平素的調理該怎麼去“糾偏”呢?

總的一個宗旨:虛者補之。氣虛益氣,血虛補血,陰虛滋陰,陽虛溫陽。我們平素的飲食也可以從這幾方面著手:

1、益氣:益氣的食物比較多,比如喝點參茶,黃芪泡水,西洋參泡水等等,都是益氣、調理氣虛體質常用的食物。我們也有用人蔘黃芪煲湯進食的傳統,比如人蔘燉雞湯,就是很好的補氣益氣的美食;

2、補血:大多數情況下,益氣和補血都是兼顧進行的,因為“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它們兩個是一種“焦不離孟”的關係。補血的食物有當歸、黃精、熟地、花生、紅棗等等,多和雞鴨等滋補的“血肉有情之品”一起煲湯;

3、滋陰:“陰虛則燥”,也就是缺少“水份”。因此,滋陰的食物,基本都是一些多汁多液的東西,如蜂蜜、百合、牛奶、沙蔘、蓮藕、甲魚等等,它們大多口感厚膩,有點“重口味”。所以,進食這些滋陰的食物時,要注意避免“膩胃”。

4、溫陽:“陽虛則寒”,就像我們冬天覺得寒冷的時候,會烤火取暖,溫陽的機理大致與此相同。也就是進食一些辛溫辛熱的食物,比如狗肉、羊肉、姜、蔥、韭菜等等。溫陽改善陽虛體質,需要注意避免“貪功冒進”,一次吃太多溫熱食物,容易“上火”,這也是需要注意的。

總之,每個人的身體情況都會不同,我們在養生之前,最好先判斷一下自己屬於、偏向於哪一種體質,有針對性地去調理、改善體質,那樣才能讓我們的身體更健康。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痛風的天然“剋星”找到了,常吃這6物,尿酸降的快,痛風不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