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它號稱“血中風藥”,冬天寒氣重,還能調理女子經水。

在浩瀚的中草藥寶庫裡,古人根據各種草藥的性味,做出了很多非常形象的比喻。如川芎被稱為“血中氣藥”,防風被稱為“風中潤藥”,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個比較少人知的——血中風藥。

首先直接說答案:所謂“血中風藥”,指的就是荊芥,或者說荊芥穗。

荊芥,一種非常普通的中草藥,氣味辛香,特點是莖幹成“四面的稜形”,可謂是稜角分明。《本草綱目》認為,荊芥性味辛溫,能入肝肺二經,有“解表散風,透疹止痛”之功,而且還能用於“條理經水”。

荊芥被稱為“血中風藥”,可見它的實際功用上,既有“疏風驅邪”的作用,也有“理血理氣”的功效。其“疏風驅邪”比較好理解,有一點中醫藥基礎的人都知道,荊芥被歸入“辛溫解表”藥範疇,也是因為它性味辛溫。疏風解表的功用決定的。

那麼,荊芥為何還能入血份,並能調理婦人經水呢?

首先,荊芥確實可以入血份,也能調理經水,但它用於這個方面的時候,和疏風解表時是有所不同的。

一般來說,荊芥的“入血份”,大多數情況下都不是直接使用,而是要“炒炭”,也就是需要“炙炒”後使用。那麼,荊芥的“炒炭”是如何處理的呢?

比較常用的炙炒方法,先用淡鹽水均勻地灑在荊芥上,灑的淡鹽水不要太多,但要充分潤散一段時間,然後用文火炒黑。注意在炒的過程中,要窮於翻炒,儘量做到均勻受熱。待到荊芥顏色焦黑,且在翻轉的時候能看到“火星”,說明“炒炭”已經基本完成。

但是,這時候直接移開火源就行了嗎?當然不是。移除火源之後,還要繼續翻炒,讓容器完全冷卻,然後將炒黑了的荊芥拿出來,充分攤開,密切關注。因為此時的荊芥裡面,實際上已有一些“火星”,故需要在關注下讓火星全部熄滅,待荊芥完全冷卻之後,放到密閉的容器裡,這才算大功告成。

只有這樣炙炒過的荊芥,才算有“入血份、調經水”的作用。因為有淡鹽水,鹹入血份,炒黑成痰,本來質地輕浮的荊芥更加的“焦枯”,於是便有收澀、固澀之功了。

荊芥怎麼使用呢?大致可以分為三種情況:

1、疏風散寒:這是荊芥的“本職工作”,風寒在表而邪不太盛時,一般就可以用荊芥疏散風寒之邪了,比如荊防敗毒散。

秋天風寒較重,卻又不似冬天的風寒氣盛,此時疏風散寒用麻桂之屬可能有點“大材小用”,荊芥就比較合適了。荊芥用於疏風解表時,有一個最常用到的“伴侶”就是“薄荷”。

2、疏風止癢:同樣是疏風,疏風止癢和疏風散寒是有區別的。疏風散寒側重於風寒表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感冒”,而疏風止癢則側重於風邪在面板肌腠之間,比如“疹”引起的瘙癢。這時候,常和蒲公英、金銀花、蟬蛻等配伍。

3、調理經水:這個方面就是荊芥作為“血中風藥”的起源。比如血虛生風、而又有洩下的情況,荊芥炭就常被用到。

或許我們可以這麼理解,荊芥的“血中風藥”,乃是指它比較溫和的走散、收斂特點。因此,生理期不慎感受風寒,頭昏、肚子不舒服等等,荊芥也是比較常用的,如荊防四物湯就是取意於此。

當然,中草藥的使用,需要綜合辯證,靈活配伍變通。不是這樣三言兩語可以做到的。本文無意闡述其具體用法,主要介紹一下荊芥“血中風藥”的來源和注意事項,供有識之士共同探討。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糖尿病就怕“它”,喝水放一勺,天天不擔心,血糖高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