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不知道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當告知醫生出現便秘的時候,醫生會讓針灸醫生在腹部扎針,而當出現腹瀉的時候,針灸醫生依舊是在腹部取穴施針取穴也大致相同。明明是兩個表現相反的疾病,為什麼取一樣的穴位?難不成腹針既可以治療便秘,又可以治療腹瀉?
帶著這樣的疑問詢問醫生時,醫生總是說穴位具有雙向調節的作用。是這樣嗎?穴位真的有這麼神奇,那怎麼知道穴位會發生正向還是反向作用?是如何發揮這些作用的?
1.穴位具有雙向調節作用的理論依據針灸治療疾病還得看疾病發生的本質,中醫學認為疾病發生的本質就是陰陽失調,正虛邪實。那麼,治療就應該調整陰陽,扶正祛邪。
正常人體中的陰陽始終是處於一個動態平衡狀態,些許的高低都是在一個允許的範圍之內,當陰或者陽的一方高於或者低於這個限度,疾病就會發生。
疾病的治療就是調整體內的陰陽再次恢復這個平衡,針灸治療疾病也是遵循這個規律的。針灸治療疾病,穴位是發揮療效的關鍵,穴位是經絡上的關鍵點,自身並沒有明確的陰陽屬性。
穴位雙向調節作用的發揮,是依據疾病的性質,當疾病屬於陰虧,則此時刺激穴位需要激發經絡的陰氣,如果是陽虛,則需要發揮補陽的功效;同理也是適用於陰或陽偏盛的情況。
比如大椎穴,可以在患者發熱的時候選用,也可以用在四肢冰冷的患者身上;內關穴可以用在心動過速的患者身上,也可以用在心動過緩的患者身上。這也就不難理解,同樣的穴位可以使用在便秘的患者身上,也可以使用在腹瀉的患者身上。
2.正確的針刺手法是保證穴位發揮雙向調節作用的關鍵針灸治療疾病,除了穴位組方合理,還需要手法到位的支援,特別對於雙向調節作用的發揮,有賴於得當的手法。
還是以大椎穴為例,治療發熱需要用瀉法,甚至需要在大椎刺絡放血,而使用大椎治療全身寒冷,需要使用補法,必要時可以加用艾灸治療。
內關穴治療心律失常,對於心動過速,需要使用重手法,一般以捻轉瀉法為主;在治療心動過緩時,需要輕刺激,捻轉補法為主,必要時配以心俞艾灸。
天樞治療便秘,如果病性屬實證,重手法瀉為主,便秘屬虛,還是得輕手法重補。同理在治療腹瀉的時候,實證宜瀉,虛證宜補,必要時隔鹽灸是最常用的方法。
3.不是每個穴位都有雙向調節作用任何問題都不能一刀切,穴位是雙向調節作用也是一樣的。比如井穴治療意識障礙,在昏迷病人多選用針刺井穴,甚至井穴放血;對於失眠患者十井穴的針刺只能使患者更加興奮了,起不到安眠的作用(排除單獨使用少商作為十三鬼穴治療失眠的用法)。
當然,部分穴位使用過程中已經認為其有某種偏性,如提到關元、氣海、命門等穴就知道其具有補益的作用,這就不可能發揮其瀉的作用了。
針灸療效的發揮是各方面綜合作用的,學習針灸得勤于思考,多多揣摩,在思考中提高技能和療效。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內容 ,歡迎大家關注我,歡迎大家點贊、轉發和評論。#針灸##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