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中醫藥學在應對當代面臨的嚴重健康挑戰中可以發揮獨特的優勢和特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當代的醫學也正在由實驗醫學時代向整體醫學時代逐步過渡,中醫藥必將為人類健康作出新的重大貢獻,迎來一個大放異彩的新時期。

當代的兩種醫學體系

當代社會存在著兩種不同的醫學體系,一種是發源於西方、近200年得到快速發展的現代醫學體系,另一種是發源於東方、已有數千年曆史的傳統醫學體系。

中醫學產生於經驗醫學時代,強調整體觀念,注重系統調節。中醫整體論體現在生命的精神層面、整體層面、動態層面,其樸素的系統論源於“天人合一”的哲學理念。中醫的思維方式較多地應用模擬推理、經驗總結,中藥方劑通過多種有效組分對機體多系統、多途徑、多靶點的綜合調節,達到祛病養生的目的。中醫強調整體和多因素的相互聯絡,重“辨證”,用哲學思維闡釋發病機理,著眼於調治“患病的人”,重視整體效果。

現代醫學產生於實驗醫學時代,其突出特點是強調分析和還原,但整體綜合顯得不足。西醫認為,人體由組織器官等組合而成,偏向於採用還原論和“物理-化學”反應的純生物醫學模式,多強調單一活性化合物對機體靶點的作用,因而採用的藥物往往偏重高度的選擇性,具有明顯的對抗性。西醫比較傾向於形態、區域性醫學,注重直接的因果關係,重“看病”、治“人的病”,重視直接效果。

由此可見,兩種醫學體系具有不同的理論基礎、思維方式和醫療模式,顯示出各自不同的顯著特點。

當代醫學面臨的挑戰

當代社會,醫學面臨著兩方面的嚴峻挑戰。第一方面的挑戰,主要表現在人類疾病譜發生的重大變化。隨著經濟和社會發展轉型,當前人類所面臨的全球性健康威脅已轉變為非傳染性的慢性病(NCD),如心腦血管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代謝障礙性疾病、腫瘤等,這些疾病都是病原體不明確、多因素導致的複雜疾病。以線性思維和還原分析為特點的西方醫學因此遇到嚴峻挑戰,在闡明覆雜生命系統的整體行為特徵和系統活動規律方面遇到嚴重困難。在尋找治療多因素導致的嚴重複雜慢病(如腫瘤、神經退行性疾病、代謝性疾病等)和病毒感染性疾病(如艾滋病、肝炎等)的有效藥物方面,至今進展遲緩,迫切需要發展新的思路和方法。

第二方面的挑戰是醫學模式面臨的困境。一是以征服心腦血管、癌症等非傳染性慢病為目標的第二次衛生革命受阻,促使人們對現代醫學模式——生物(治療)醫學模式進行深刻反思。美國對1歲以上人群死亡率居前10位疾病的致病因素大樣本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表明:對於非傳染性慢病的發生而言,生活方式和行為的作用遠大於生物學因素。顯然,這類疾病的有效控制,要求醫學模式必須有根本變革,要從生物醫學模式轉向生理-心理-社會-環境四者相結合的新醫學模式。二是醫療費用惡性膨脹引發的全球醫療危機,迫使人們對醫學的目的(GOM )、醫學的核心價值進行深刻反思。1992年,WHO組織了GOM國際研究小組,四年後該小組總報告明確指出:目前醫學的發展是在全世界製造供不起的、不公正的醫學,許多國家已經走到了可供性的邊緣。

以人均衛生投入最高的美國為例:1950~1976年人均醫療費用上漲了302.6%(以不變價美元計),而平均壽命無明顯提高。1980~2005年,其醫療費用從GDP1.2%升至17%。按這一趨勢,如果不採取有力的應對措施,到2028年美國醫保體系將無錢可用。“導致這場迫在眉睫危機的根源是醫學的目的,而不是手段出了問題”。“錯誤的醫學目的,必然導致醫學知識和技術的誤用”。要解決這場全球性的醫療危機,必須對醫學的目的作根本性的調整,把醫學發展的戰略優先從“以治癒疾病為目的的高技術追求”轉向“預防疾病和損傷,維持和促進健康”。只有以“預防疾病、促進健康”為首要目的的醫學,“才是供得起,因而可持續的醫學”,“才有可能是‘公平的’和‘公正的’醫學”。

中醫藥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

當代人類健康和現代醫學發展面臨的這些嚴峻挑戰,引發了人們對於中醫藥在當代地位和作用的重新認識和深入審視。中醫學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臨床實踐積累。其優勢在於具有整體論的生命科學理論、辨證論治的治療方法和以“治未病”為指導的綜合調理養生保健理論。中醫藥學的這些特點,使得它在當代生命科學前沿探索、應對當代面臨的以非傳染性慢性病等複雜疾病為主的健康挑戰、實現醫學模式的調整和轉變等方面,將可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和勃勃生機。

當代生命科學的探索和發展在很多方面與中醫藥學有密切關係,人們可以從中醫藥中得到非常深刻的啟示。例如,以中藥黃連活性成分——小檗鹼為探針,揭示了人體內一條新的血脂調控通路;溫腎陽中藥顯示出促進幹細胞增殖的作用,這些例子表明中醫藥可以在化學生物學、幹細胞研究等生命科學前沿研究領域做出重要貢獻。中醫學的很多思想、理論和實踐,實際上走在了當代科學的前面,歷久而彌新。

為了應對疾病譜轉變而帶來的健康挑戰,現代醫學的思路必須調整,必須有系統性的思考。因此,中醫整體的、多靶點的、多層次的作用和調節,就顯示出重要的價值和意義。近年來,中醫藥在治療白血病和實體腫瘤、慢性肝腎疾病等重大複雜疾病方面取得了具有重要意義的成就和進展,引起國內外的高度關注。

不僅如此,傳統中醫藥學對於醫學的目的和模式也有著非常深刻的思考和先進的思想。中國傳統醫學的核心理念——“上工治未病”和21世紀醫學目的調整的方向完全一致,集中體現了醫學目的調整和醫學模式轉變的核心價值。中國傳統醫學的基礎是身心統一的生命整體觀,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統一的天人合一論,體現了“生理-心理-社會-環境”相結合的新醫學模式。這種模式已經過了數千年億萬人實踐的檢驗。顯而易見,“治未病”的醫學正是“關於健康的科學”。

上面論述表明,具有悠久歷史的中醫藥學在應對當代面臨的嚴重健康挑戰中可以發揮獨特的優勢和特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事實上,我們已經看到,中醫藥學的蓬勃發展和它與現代醫學的匯聚和互補已經成為迅速發展的時代潮流。這一潮流不僅成為醫學科學發展的強大推動力量,而且也已成為臨床實踐中提高醫療保健水平、降低醫療費用和社會成本的有效手段。

科學技術的發展為東西方醫學的匯聚創造了現實的可能性。當代科學技術正出現從分析向綜合迴歸的顯著趨勢。通過多學科交叉,應用資訊科學、系統科學、複雜科學等新理論和新方法來認識生命奧祕和疾病現象已成熱點,從而為認識中醫學的整體觀念、辨證論治、因人施治、複方用藥等優勢和特色提供了機遇和條件。

中醫藥的國際化是東西方醫學共同發展的必由之路。隨著中醫藥的國際化不斷深入,中醫藥發展過程中對生命和疾病的系統性和複雜性等關鍵問題認識的突破,將對生物醫學、生命科學乃至整個現代科學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將會促進多學科的融合和新學科的產生,使人類對生命和疾病的認識得到進一步提高和完善。

當代科學正展現整體與區域性並重、綜合與分析並重、經驗與實驗並重的發展趨勢;當代的醫學也正在由實驗醫學時代向整體醫學時代逐步過渡,中醫藥必將為人類健康作出新的重大貢獻,迎來一個大放異彩的新時期。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今日立春,學點規矩增強體質,抵禦疾病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