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2020.2.4 星期二

農曆:正月十一

庚子年【鼠】年

戊寅月 丁丑日

立春

立春,2020年2月4日,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之首。

立,是「開始」之意;春,代表著溫暖、生長。干支紀元,以立春為歲首,立春意味著新的一個輪迴已開啟,乃萬物起始、一切更生之義也。

與立夏、立秋、立冬一樣,立春反映著一年四季的更替。冬春交替之際,溫度時冷時熱,並不穩定。特別在一年四季並不分明的部分南方城市,因為忽冷忽熱的溫度,讓人以為是幾個季節在短時間內交替迴圈,美其名曰「一日四季」。

經過了一個冬天的蘊藏,萬物復甦,我們的身體也需要重新舒展一下,為新的一年儲備能量。中醫講究“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立春養生要順應春天陽氣生髮,萬物始生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

立春三侯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春,正月節。立,建始也,五行之氣往者過來者續於此,而春木之氣始至,故謂之立也,立夏秋冬同。

1

初候,東風解凍

凍結於冬,遇春風而解散。不曰春,而曰東者,《呂氏春秋》曰:東方屬木,木,火母也。然氣溫,故解凍。

2

二候,蟄蟲始振

蟄藏也,振動也,密藏之蟲因氣至而皆蘇動之矣。鮑氏曰,動而未出,至二月乃大驚而走也。

3

三候,魚陟負冰

陟,言積,升也,高也。魚陟,負冰陟升也。魚當盛寒伏水底,而遂暖至正月,陽氣至則上游而近冰,故曰負。

立春的重要意義

探討立春,我們從天地執行的位置和頻率開始。

先來看這一張天地執行圖,剛剛過去的大寒在北方壬癸水的位置,現在到了立春,則處在東方甲乙木起點的位置。這個時候天地間已經開始呈現出一定的生機,與前面的大寒小寒完全不一樣了。

立春是干支歷24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也叫歲首,在古代,春節實際上是以立春的這一天為標準的,到了近現代我們才把它改成了大年初一,這是表明立春在古代非常重要的一個依據。

今天仍然沿用立春為歲首的是哪個方面呢?就是我們的屬相,屬相是以立春作為判定標準的。

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立春節氣就到了,立就是開始,春代表溫暖、生長,代表春季。立春反映一年四季的更替,意味著一個新輪迴的開始,它還是中國古代立法上多條軸線的共有的交叉點,具有非常獨特的意義。

古人對歲首很重視,立春要祭春神、祭太歲,敬天法祖,由此便產生了辭舊布新、迎春祈福等一系列祭祝祈年文化活動。

中國古代將立春分為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蟄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說的是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魚兒上浮。

立春還對應周易裡的泰卦、寅月,六十四卦裡面有幾個卦是特別吉祥的,其中就包括立春對應的泰卦。

彖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內陽而外陰,內健而外順,內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這是說的泰卦的德行和代表的品質。

《象辭》說:泰卦的卦象為乾(天)下坤(地)上,地氣上升,乾氣下降,為地氣居於乾氣之上之表象,陰陽二氣一升一降,互相交合,順暢通達。

這在中國古人的世界觀裡是非常好的事情,認為是各自得位,陰陽能夠互相迎合,順暢通達,君主這時要掌握時機,善於裁節調理,以成就天地交合之道,促成天地化生萬物之機宜,護佑天下百姓,使他們安居樂業。

立春運氣

庚子年五運六氣全年中運為金運太過,全年氣候偏燥,金太過則克木,導致木弱而生髮無力。少陰君火司天,主上半年氣候火氣偏勝;陽明燥金在泉,主下半年氣候燥氣偏勝。金運太過之年易傷肺系統和肝系統。

大寒(2020.01.20)至春分(2020.03.20)為初之氣,主氣厥陰風木,客氣太陽寒水。《內經》雲:“地氣遷,燥將去,寒乃始,蟄復藏,水乃冰,霜復降,風乃至,陽氣鬱,民反周密,關節禁固,腰椎痛,炎暑將起,中外瘡瘍。”初之氣,逐漸變寒,且春行冬令,風氣、寒氣、燥氣夾雜,影響肝木之氣生髮。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立春雨水二節。冬寒之後,春氣轉溫,溫者冬時封藏於地下水中的陽熱,升出地面,火從水出,其氣溫和也。立春者,大氣的陽熱,由沉而升也。雨水者,陽熱秋降,地面氣冷,露則成霜。陽熱春升,地面氣溫,雨則成水也。此時陽根動搖,小兒即多虛病。

立春養生五大原則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

庚子年初之氣“寒乃始,水乃冰,霜復降,風乃至,陽氣鬱”,從之前冬行春令的暖冬,到開春後春行冬令,很有可能出現倒春寒,即使到開春也相對寒冷,肝木生髮之力不足,肝氣易鬱。而春季又恰好是最佳的調肝、養肝的時間。如果春生受阻,肝氣不能正常生髮,就會“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影響夏季的生長。去年大寒前全年土運不及,暖冬冬季陽氣封藏不足,所留下的隱患可能會延續。如脾主清升,脾升不足也會影響開春後肝木生髮。

春季萬物生髮,細菌、病毒也會瘋狂生長,立春後的兩個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防控最為關鍵。《黃帝內經》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反過來“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只有自身的正氣充足,抵抗力、免疫力、自愈力才會提升,才能夠無懼病毒侵襲。宜健脾養肺,補腎疏肝,兼顧疏通心繫統。

1

早起早睡以養肝

《黃帝內經》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

意思是說立春開始後自然界生機勃勃,萬物欣欣向榮,這時人們應當順應自然界生機勃發之景,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鬆形體,使情志隨著春天生髮之氣而不可違背它,這就是適應春天的養生方法。

違背了這種方法,就會損傷肝,這是因為春天生養的基礎。因此,春季以舒暢身體調達情志為養生方法。

2

防止舊病復發

古諺語:“百草回芽,舊病萌發。”可見立春後是疾病多發的季節。春天的多發病有肺炎、肝炎、流腦、麻疹、腮腺炎、過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精神病等。因此對於有肝炎、過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等的患者要特別注意調養預防。

3

不要過早減衣

“春不減衣,秋不戴帽”。立春氣溫還未轉暖,不要過早減掉冬衣。冬季穿了幾個月的棉衣,身體產熱散熱的調節與冬季的環境溫度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由冬季轉入初春,乍暖還寒,氣溫變化又大,過早減掉冬衣,一旦氣溫下降,就難以適應,會使身體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虛襲擊機體,容易引發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及冬春季傳染病。

4

少吃補品和鹽

很多人崇尚冬季進補,但是立春後進補要適度。一年四季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特點。人生於自然,應順應自然規律。冬季根據個人體質適量進補,符合冬藏的養生原則。

但立春的這段時間裡,不論是食補還是藥補,進補量都要逐漸減少,以便逐漸適應即將到來的春季舒暢、升發、條達的季節特點。

與此同時,減少食鹽攝入量也很關鍵,因為鹹味入腎,吃鹽過量易傷腎氣,不利於保養陽氣。

5

適當多吃韭菜香菜

春季陽氣初生,飲食的調養除了注意升發陽氣,還要投臟腑所好應適當吃些辛甘發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因為酸味入肝,具有收斂之性,不利於陽氣的生髮和肝氣的疏洩。

食物可選擇辛溫發散的蔥、香菜、花生、韭菜、蝦仁等,少食辛辣之物。

韭菜蝦皮炒雞蛋是立春時節很好的藥膳。韭菜一把洗淨、雞蛋2-3個、蝦皮適量。韭菜切小段,雞蛋破殼後打勻。炒鍋上火,植物油燒溫熱後,放入蝦皮煸炒至香。然後倒入打勻的雞蛋,待雞蛋炒得稍有固定形狀後將韭菜倒入。煸炒一陣後加鹽,薑末、味精,再翻炒一陣即可。韭菜辛溫發散,有助於人體陽氣生髮、舒暢,雞蛋養血,這道菜能滋肝養血,生髮陽氣,適合立春食用。

疫情當前我們怎樣增強衛氣?

1

護陽氣,少生病

俗話說的「人活一口氣」,這個氣指的是陽氣,而寒傷陽,如果在春季不注意養護陽氣,長此以往,容易出現風溼性關節炎、鼻炎、哮喘、胃病等不適。

因此,立春養生講究的是「春捂秋凍」。春天如果沒有適時、適當多穿一點衣服,就容易患呼吸系統疾病及消化系統疾病。這是為什麼呢?

在經過春節的胡吃海喝後,人體有限的氣有相當一部分被「調配」來運化水谷,機體表面用於防禦的氣就相對減少,這時候就更容易受風邪侵襲,從而出現感冒、發燒、咳嗽、鼻炎等呼吸系統疾病。

中醫講「肺與大腸相表裡」,如果生病之初不繼續控制飲食,或者濫用藥、誤用藥,導致病邪內陷腸道,便極易誘發腹瀉、嘔吐、腹痛等胃腸炎症狀。

因此,春節期間,除了建議飲食均衡,不暴飲暴食,還要注意適時增減衣物,注意身體,特別是腹部的保暖。

2

肝腎同源與過敏性疾病

立春是肝膽生髮起作用的節氣,但前提是冬天腎精骨血的收藏,如果冬天的時候沒有做到足夠的養護,那麼到了春天,就很有可能發作一些疾病。

一個是和肝腎有關的疾病,另外一個是小朋友的過敏性疾病,過敏性疾病的發生從根本上說仍然是肝脾腎三髒的問題。

「肝腎同源」的理論源於《內經》。在先天,肝腎共同起源於生殖之精;在後天,肝腎共同受腎所藏的先後天綜合之精的充養。

肝腎的結構和功能體系,通過一些相互聯絡的環節密切相關,所以補肝調腎要緊密結合。

肝與腎都是人體的陰藏,相對於人體的位置來說,它藏得最深。並且藏的是最精微最精華的東西,比如說肝可以藏血,腎可以藏精。當人體出現慢性虛損性疾病的時候,要落實到肝腎兩大臟腑去,當然有的時候也會落實到脾臟上去。

對於這樣的疾病,治療的最開始主要是治療症狀,逐漸過渡到培補肝腎,可以達到長期效果。

春天也是兒童過敏症的多發季節,花粉、粉塵、蟎蟲等,都是誘發因素。過敏性疾病經過中醫的觀察,大部分都有內外兩個因素構成。

從外部來說,是風寒溼三氣雜質的侵襲,從內部來說,是身體稟賦不足,比如說脾胃虛寒或者腎氣不足,或者體內有淤熱,長期地停留在體表,無法化解。

當風寒溼進入到人體的口鼻之後,因為體內稟賦不足,或者體內出現有溼熱或者明顯的寒溼,導致風寒溼無法正常排除,這個時候就會爆發出來變成過敏症的症狀。

3

注意辨證治療

當出現了腹瀉、腹痛等症狀,可別著急吃止瀉藥,還應遵循中醫的辨證治療原則。臨床上,多見寒溼、溼熱、食積、脾虛這4種。

01. 寒溼瀉:多由於受寒受風,或者進食生冷所致。患者的大便往往不臭,瀉出白沫或清水,或伴有腹痛,或腸鳴,或下利清谷。患者往往不喜歡喝水,納少,手腳發涼,怕冷,出汗少,面色晄白,小便清。

此時,我們可以用藥物貼敷,比如小兒臍貼,或者用藿香正氣液敷棉球貼肚臍。也可以艾條艾灸神闕、中脘、湧泉等穴位。中成藥可以選用理中丸,或胃苓東加炮姜。

02. 溼熱瀉:體質偏熱之人,即使感受寒溼,寒溼也容易隨著體質轉變成溼熱。症見口渴口臭,怕熱煩躁,手腳心熱,四肢酸楚,骨節痛;患者出汗多,小便黃,大便臭穢,肛門覺熱,或伴有腹痛,脈洪數或滑。

這種情況一般就不建議艾灸,可以找專業醫生進行推拿。中成藥可選葛根芩連片,兼有腹痛的常用黃芩湯或大橘皮湯;口渴但喝水容易吐的,也可以用五苓散。

03. 食積瀉:食積阻滯腸胃,運化功能失調。出現胸脘脹滿,惡食吞酸噯腐。常用保和丸,雞內金顆粒或者保濟口服液。

04. 脾虛瀉:如果腹瀉了3-4天,大便已從臭穢轉至不臭,並見胃口差、乏力、沒精神,可以選用參苓白朮丸健脾祛溼。或將麵粉幹炒後,加水熬成麵湯,放入少許紅糖,溫熱服用。

如果是選用艾灸、藥物貼敷,可以選取天樞、湧泉等穴位。

在這裡特別需要提醒大家的,有四點注意事項:

1、疾病錯綜複雜,上述方藥僅供供參考,不可完全不加辨證去套用。

2、切勿一開始就服用蒙脫石散,單純止瀉,不僅沒用,反而容易閉門留寇。

3、不要隨便服用補液鹽!腹瀉是一種症狀,病毒性心肌炎有時也會出現胃腸炎的症狀,如果這時候補液,反而會加重心臟的負擔,嚴重時會引起心臟衰竭,有生命危險。

4、不管是任何問題,哪怕是感冒,也要正確治療,不要濫用誤用清熱解毒或者抗生素等藥物。

生病了,誰都不好受,還不如防患於未然,平時養護好身體,有了好的基礎,第一不容易生病,第二即使生病也容易好。

立春為什麼要調順肝氣呢?

立春時節護肝是最有效果的,也是必須要做的,中醫學認為,肝主生主動,喜條達而惡抑鬱,故稱之為“剛髒”,另外,肝在五行中屬木,為陰中之陽,與自然界春氣相通應。經過一冬天的寒冷天氣,人們不僅穿著厚重,而且屋內也經常開著暖氣而燥熱,體內勢必鬱積了許多內火,春季始臨,人的肝氣亦開始旺盛,排內火,排濁氣,暢氣血,正式調養肝臟的大好時機。那麼如何調養肝臟呢?

1

伸懶腰,護肝防衰老,立春後要常做!

護肝最簡單的方法是伸懶腰,這是人體自我保健,特別是對肝臟保健的一種條件反射。

因為伸腰展腹,需要全身肌肉用力,並配以深呼吸,有吐故納新、行氣活血、通暢經絡關節的作用,可以激發肝臟機能,使肝臟得到“鍛鍊”。

動作要領:伸展時,要儘量吸氣;放鬆時,全身肌肉鬆弛,儘量呼氣,效果會更好。老年人經常做這一動作,可增加肌肉、韌帶彈性,延緩衰老。

2

按太沖穴

我們在看電視的時候,可以敲打、按揉、拉伸肝經;順著肝經按揉,如果有疼痛點,一定要通過敲打、按揉、艾灸到不痛為止。否則就會肝氣不順。“太沖穴”是肝經的原穴,也是儲存肝經元氣的倉庫。每天按摩或艾灸它20分鐘能養肝護肝;艾灸之前最好按揉太沖穴3分鐘,如果腳每天有意識地用力重複抓握動作,也能起到補肝作用。

另外,立春護肝,飲食上還要注意下面這兩個禁忌:

1

立春後飲食忌酸

立春後的飲食調養要考慮春季陽氣初生,宜食辛甘發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在五臟與五味的關係中,酸味入肝,具收斂之性,不利於陽氣的生髮和肝氣的疏洩,飲食調養要投其臟腑所好,即“違其性故苦,遂其性故欲。

具有酸收性質的蔬菜有:番茄、柑、橙子、橘、柚、杏、木瓜、枇杷、山楂、橄欖、檸檬、石榴、烏梅等。

2

立春後飲食忌辣

少吃麻辣火鍋、羊肉、燒烤、油炸:立春後要少吃過於辛辣的食物以及油炸、燒烤的食物。與冬季不同的是,立春後麻辣火鍋要少吃,羊肉也要少吃,因為這些食物都可能損耗陽氣,導致上火。

春季養生的簡單三法

一年之計在於春,不管新年許了什麼新的願望,我們都要有一個好的身體才能更好的完成。

養生之始在於春,在萬物欣欣向榮之際,順應自然節氣,助力陽氣升發,早睡早起,飲食有節,做好防寒,擁有一整年的健康。

在立春時節,我與大家分享三個簡易的養生方法。

1

早睡

《黃帝內經》講:春三月,夜臥早起。傳統醫學來說,睡覺是價效比最高的養生法。孩子儘量21點前入睡,不然不利於生長髮育。睡覺正是長身體的時候,雖然現代小孩營養充足,但「食補不如覺補」,吃得再好,都不如早睡。

對於成人來講,成年人儘量不要超過22點入睡。晚睡容易導致氣血虧虛、腎虛、溼氣重,從而出現倦怠乏力、易怒、脫髮、面色發黃等不適。

入睡困難的朋友,平時可以泡點烏梅、龍眼肉或者酸棗仁茯苓茶來喝。酸棗仁、茯苓、龍眼肉都有安神、疏肝健脾的效果。

近幾年有研究發現,烏梅的安神作用也很明顯,配合蔗糖,酸甘可以化生津液,進一步滋養心血,心血補足後,心藏神的功能發揮正常,我們的睡眠就可以改善。

2

梳頭

《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曾提到「被髮緩形」。意思是,披散頭髮慢走,同時放鬆腰帶,穿著寬鬆舒適的衣服,讓氣血得以疏通。

那麼,平時我們可以多梳頭來增加頭部氣血的迴圈。「頭為諸陽之會」,多梳頭可以疏通經絡、氣血,除了緩解頭暈、頭痛等不適,還可以提高身體免疫力,減少感冒的機率。

具體的操作非常簡單,用牛角梳從髮際線一直往後梳到後腦勺,再倒著梳回來;從左耳朵上方往右耳上方梳,反方向再來一次;如此重複3-7次左右。

當平時我們沒有集中的時間來養生時,不妨在梳頭的時候多花一點點時間,或在看電視的時候,或在工作休息之際,輕柔而緩慢地梳下頭,日積月累的效果將不可估量。

3

吃蘿蔔

可能有些朋友會覺得,白蘿蔔,這麼稀鬆平常的食物,有這麼大效果嗎?蘿蔔又稱萊菔,性涼,味辛甘,無毒,入肺、胃經,能消積通便、化痰行氣,清熱解毒,因此,適當食用蘿蔔,不僅可以消積解膩,還可以改善倦怠乏力等狀態。

明《酌中志》曾載:「立春之時,無貴賤嚼羅卜,曰‘咬春’。」春節期間過食肥甘厚味造成積食,血液又集中在胃,很容易出現“春困”的情況。適當多吃蘿蔔,有助於行氣、消積化食。

很多小朋友在春節期間,各種大吃大喝,從早到晚,大魚大肉,水果糖果零食,優酪乳、飲料不間斷,導致咳嗽反反覆覆,痰還特別多,而痰的成因之一,是未消化的食物積累而成。

「胃不和則臥不安」,積食後又容易睡覺多汗、入睡困難、睡覺翻來覆去、磨牙。這時候喝點蘿蔔水或者吃點蘿蔔條,不僅可以幫助化痰消食,還可以改善睡眠。

艾灸穴位調養肝腎

在立春節氣,身體會發生特定的變化,從而引發人體臟腑氣機的變化,那麼當下的臟腑的氣機是什麼呢?把氣機比作一條龍,在大寒時節醒過來了,但是還沒有開始遊動,現在這條龍不僅僅醒過來了,而且開始在水潭裡面搖頭擺尾,但是還沒有要飛出水面的意思。

這個時候我們應該用一點點艾灸的方法,通一通陽氣,同時又要告訴它你不能活動得太多,不能生髮得太早,否則會導致肝腎精血的損耗。

所以這個時候我們要降一下膽氣,推薦大家使用丘墟穴和關元穴。

1

丘墟

主治頸項痛、腋下腫、胸脅痛、下肢痿痺、外踝腫痛、瘧疾、疝氣、目赤腫痛、目生翳膜、中風偏癱等。這些組織都位於肝膽經絡循行的範圍,而肝膽經絡正是春天的陽氣循行的部位,所以我們選擇丘墟穴。

2

關元穴

養生保健,益壽延年的要穴。如果說我們在人體上找一個立極點,給人體建立一條數軸的話,那麼這個數軸的起點應該在哪裡呢?

古人給時間做一個數軸,他把立春作為數軸的起點。如果我們給人體做一個數軸的話,這個數軸的起點很可能就是丹田,丹田的外表就是關元穴。

關元穴為任、督、衝一源三岐之源,所謂「腎間動氣」之所在。是男子藏精,女子藏血之處,是統攝元氣之所。為肝、脾、腎三陰與任脈之會穴,小腸之募穴。艾灸關元,它可以使清陽上升,濁陰下降,元陽溫暖,血液自然充盈,就能培腎固本。

所以關元的重要性是無論怎麼強調都不過分的,立春這個節點的重要性如是,因為它是一元之始,萬物生髮之處。

關元和雙側丘墟都可以使用無疤痕的麥粒灸,每個穴位三壯。也可以使用艾灸條來懸灸20到30分鐘就可以了,感覺溫溫的就可以了,這是少火生氣。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缺醫少藥時,可用電吹風治新冠肺炎和感冒(能救人,求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