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養生有五難:名利不去為一難,喜怒不除為二難,聲色不去為三難,滋味不絕為四難,神慮精散為五難。五者必存,雖心希難老。

一、名利不滅

漢代醫聖張仲景曾說過追求名利者,向在權貴威勢,不惜絞盡腦汁,為身外之物丟了身體這個根本。

看清名利得失的無常變化,對外境名利、物慾的追求與攀附來獲取安全感,都會隨著外境無常的變化而如人入浮沙,隨時都有被吞沒的危險。和生命相比,物質的得失是極其的輕微,你想控制的越多,越被更多所控制。簡單起來,讓心力不再無謂的耗散,收回你自己。人生沒有十全十美,有得,有失,有遺憾,才是人生。

二、喜怒不除

喜傷心、怒傷肝、憂傷神、思傷脾、悲傷肺、驚(恐)傷腎。

這裡說的喜怒憂思悲恐驚,其實說的是過分地高興、發怒、憂思、悲痛和驚恐……

歷代養生流派對心靜留下許多名言警句,如:“養生互動,養心在靜”、“心亂則百病生,心靜則百病息”、“靜者壽,燥者夭”。身體受制於心,病由心生,所以養生要先養心。

清代名醫何夢瑤在《醫碥・氣》說:“喜則氣緩,志氣通暢和緩本無病。然過於喜則心神散蕩不藏,為笑不休,為氣不收,甚則為狂。”

《儒林外史》中的“范進中舉”就是過喜致狂的典型。怒則氣上,是指過度憤怒可使肝氣橫逆上沖,陰陽失調,血隨氣逆,阻塞經絡,使臟腑功能紊亂而致病。

三、聲色不去

聲”泛指歌舞、娛樂;“色”指女色。

聲亂耳,色亂眼,這都是人性的弱點,是人類繼承動物本能的那一部分。

“聲色犬馬”源自清代蒲松齡所著的《聊齋志異・續黃梁》:“聲色狗馬,晝夜荒,國計民生,罔存念慮。”指的就是荒淫無恥的生活方式。若娛樂無度,通宵達日亂了生活規律,久而久之,必然會把身體搞垮;房事過度,不節制性生活,會損精耗氣,這把“伐性之斧”可造成百病纏身、未老先衰的惡果。

四、滋味不絕

這裡所說的“滋味”,不是指滿足人基本生理需要的吃喝,而是指對大吃大喝、豪華餐飲的過分追求,也就是不利於養生的“膏粱厚味”。中醫養生尤其重視飲食的調控,把好“病從口入”這一關,是養生的重點。只有在生活中始終保持粗茶淡飯而不貪嘴的人,才能獲得身體健康。飲食上的滋味太多,往往是招致疾病的根源。

五、神慮精散

“神慮精散”即思想負擔太重或腦力勞動過度,以致耗精損神,引起疾病。《黃帝內經》說,“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有人整天斤斤計較,患得患失,使生理失常,心絃緊繃,不堪重負。因處心積慮過多損傷人體機能,免疫力自然下降,疾病便乘虛而入。《壽世新編・養心說》主張:“聽其自樂,應以自然,任其自去。此養生之法也。”告誡人們要正確對待生活中的問題,既不為無端瑣事憂慮煩躁,也不為一時得失牽腸肚,更不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苦思冥想。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慢性炎症吃啥好?這份“抗炎飲食攻略”請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