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餐後高血糖在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發生和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糖尿病患者應重視餐後高血糖的控制,以減少疾病的進展和危害。

飲食:細嚼慢嚥 少食多餐

影響餐後血糖升高的因素很多,一方面是食物中營養物質的攝入,包括進餐的數量和種類;另一方面是胃腸道吸收功能的強弱。針對這些環節,餐後血糖高的患者可多動動腦子。

為避免血糖在飯後驟然升高,糖尿病病人應強調少食多餐。對於餐後血糖波動較大的患者來說,最好每日進餐5~6次。此外,進餐時切忌暴飲暴食,而應細嚼慢嚥。

進餐種類也應嚴格把關,應多吃低熱卡的食品,如黃瓜、大白菜、豆芽、菠菜、冬瓜等;多選粗雜糧(如蕎麥、燕麥、黑麥等)代替細糧,因為粗雜糧消化吸收緩慢、升血糖指數低;同時,要注意補充高纖維食品,如豆類、海帶、紫菜等,這類食品可延長胃的排空和腸道運送速度,可溶性纖維在腸內形成凝膠,可延緩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攝取,使進餐後血糖不會急劇上升,並具有降低膽固醇,預防消化系統腫瘤的作用,長期食用還可減輕體重。

運動:循序漸進 長期堅持

運動可以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改善脂質代謝,矯正肥胖體型,從而改善機體各系統的生理功能。而且,進餐後適量地運動對降低餐後血糖有很大幫助。

業已證實,在飯後1~2小時參加運動,可有效降低餐後血糖,還可避免低血糖的發生。糖尿病患者在正式運動前應該先作10分鐘左右的準備活動,通過熱身活動可以使肌肉先適應起來,避免運動時肌肉拉傷。

一般情況下,每次運動時間應在20~30分鐘。但剛剛開始運動的患者,可以先每次堅持運動5~10分鐘,然後再逐漸加量。在運動即將結束時,患者切莫突然停止,最好再做10分鐘左右的恢復運動,如伸伸腰、踢踢腿等。另外,運動對糖尿病的改善並非一日之功,需持之以恆。

用藥:認清病情 辯證施治

經飲食和運動治療後,主要表現為餐後高血糖的,肥胖和超重的患者可首選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如拜唐蘋),根據情況也可選用二甲雙胍;消瘦者則可選擇快速作用的胰島素促分泌劑(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而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均高的情況下,肥胖或超重者可首選二甲雙胍;消瘦者可首選胰島素促分泌劑或胰島素促分泌劑與二甲雙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等選擇性聯合使用。

應用胰島素治療後,主要表現為餐後血糖高的患者,可適當增加短效胰島素或換用超短效胰島素(如諾和銳、優泌樂)或聯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而空腹血糖與餐後血糖均高的患者可合理增加胰島素劑量或聯用二甲雙胍等。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市場上控制血糖的藥物種類繁多,您一定要在正規醫院的專業醫師指導下,選擇適合自己的藥物,千萬不要隨便相信報刊、電視、廣播上所謂的“根治糖尿病的靈丹妙藥”等廣告,或者將別人的降糖經驗“生搬硬套”到自己身上,以免得不償失,後悔莫及。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氣溫低擔心腦中風,醫:這 2 部位要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