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許多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患者,醫生建議在積極治療的同時要加強腰背肌功能鍛鍊。患者總是擔心病情剛有好轉就要鍛鍊,萬一再復發了是不是就會前功盡棄,所以顧慮重重,心理上甚是緊張。這種情況,如果從醫學上講,屬於腰椎間盤突出症。
什麼是“恐動症”
顧名思義就是對運動恐懼的一種病症。據臨床初步觀察,有近一半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恐懼現象。當受到疼痛性刺激,就害怕活動後再受到損傷,從而對運動產生一種過度的恐懼心理。有些手術後“恐動症”患者還會誇大疼痛感知,對康復鍛鍊產生恐懼心理,減少家庭和社會活動,嚴重者甚至出現腰背肌萎縮。此外,少數長期恐動症會導致患者緊張,焦慮,抑鬱等不良影響,增加患者精神疾病和輕生念頭的風險,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
“恐動症”有啥表現
有些患者害怕運動或康復鍛鍊會加重自身的腰腿痛,有些患者則擔心運動或康復鍛鍊會引起腰部的再次損傷,會加重病情。一般來講,腰椎間盤突出症急劇期疼痛劇烈,患者會產生恐懼心理,隨著病情的進展,疼痛轉為慢性或持續性麻木疼痛。恐動程度越高,疼痛感越強烈,患者會將疼痛信念放大,將康復鍛鍊及運動視為對自身的威脅,從而產生消極的行為改變,少活動甚至拒絕活動,長時間甚至導致腰背肌廢用性萎縮,無力,正常腰椎功能下降。
“恐動症”還可以給患者產生嚴重的心裡負擔,可引起焦慮,緊張,抑鬱等不良情緒,嚴重影響其身心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發現,腰椎間盤突出症疼痛患者容易患抑鬱症,而如果是“恐動症”患者則抑鬱症的發病率可高達64.6%。恐動症和抑鬱症能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即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由於疼痛導致身體活動減少,使其產生緊張,易怒,焦慮等不良情緒,而不良情緒的積累會加重患者對運動的逃避,嚴重者導致惡性迴圈。
“恐動症”如何治療
臨床上,確診腰椎間盤突出症後首次應積極採取中醫綜合療法治療,“急則治其標”,首要解除患者疼痛;其次,向患者講解“恐動症”的危害,糾正個體不良認知,達到消除負面情緒和消極行為的目的;再次,正確指導患者每次進行康復鍛鍊及運動,鼓勵患者將恐懼思想轉移到康復運動上,透過對運動的不良認知,引導患者克服恐懼的行為,樹立正確的康復信念,投身於康復功能鍛鍊之中。
預防五策略
一是正確認識疾病。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症不要恐慌,透過正規醫院治療,絕大多數可以治癒,少數需要手術治療(約5%)。
二是尋求專業治療。個人病情不同,治療不同,效果不同,應尋專業醫生治療。
三是積極進行心理治療干預。如果合併抑鬱症,需要心理專科,及時進行心理干預,防止病情加重。
四是患者和家人要互相配合,互相理解體貼,鼓勵樹立信心,丟掉思想包袱。
五是掌握正確的功能鍛鍊方法。在醫生指導下,堅持鍛鍊,預防復發。
常有鍛鍊方法鯉魚打挺(燕子飛),抱膝觸胸,仰臥蹬車,拱橋式(五點支撐法),直腿抬高,倒走,反覆搓腰,引體向上等,可根據病情選擇合適方法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