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經過一系列檢查,發現右側小腦佔位性病變,最終取活檢確診為:原發性顱內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我這麼年輕怎麼會?我還要回去工作呢?我前幾天還好好的啊!我這是什麼病,我從來都沒有聽過。”檢查結果對王女士來說,猶如晴天霹靂,她找到腫瘤中心劉志奇副主任醫師,諮詢病情,尋求治療辦法。

治療前

劉醫生安慰朱女士不要過於緊張,積極配合治療,就能迴歸原來的生活。劉醫生解釋,原發性顱內淋巴瘤是指用現代診斷技術僅能發現存在於中樞神經系統(CNS),全身其它部位未發現的淋巴瘤,而且不包括硬膜外、眶內、累及顱骨或脊柱的淋巴瘤。本病少見,估計佔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1%~3%,顱內統淋巴瘤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發病高峰為45~70歲,也有報道為40~50歲。有免疫功能缺陷的病人發病年齡較早,如兒童期感染AIDS者發病高峰在10歲左右。

朱女士這種疾病,病程短,多在半年以內,無特定的症狀和體徵。主要表現為佔位病變或瀰漫性水腫引起的頭痛、嘔吐等顱高壓症狀,可伴有精神方面的改變,如性格改變、智力降低、行為異常或嗜睡等,可能與病變多位於額葉、額-胼胝體區或顳葉有關。侷限性體徵取決於腫瘤的部位和範圍,可出現肢體麻木、癱瘓、失語和共濟失調等,但癲癇少見。部分患者有腦炎、腦卒中、顱神經麻痺等表現,少數有脫髓鞘疾病表現。上述各種表現皆可為首發症狀。

治療後

朱女士的這種原發顱內淋巴瘤的發病率較低,常見的病理型別為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顱內淋巴瘤的治療主要以全身化療,以及頭顱放療為主的聯合治療。全身化療應用的化療藥物需要透過血腦屏障,經常應用的化療方案為大劑量甲氨蝶玲,替莫唑胺等。而顱腦放療分為全顱腦放療以及區域性放射治療等,放療有一定的副作用。另外患者還可以給予鞘內藥物注射治療。

一個月後,經過積極配合劉醫生的治療,病房的走廊上,朱女士邁著矯健的步伐,懷著愉快的心情,迎著窗外的朝陽,彷彿看見上班路上,年輕精英朱女士精神抖擻迎面走來。

供稿:腫瘤科 劉志奇

9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挪威科學家提出“飲食-脂質順應模型”,駁斥“飲食-心臟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