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各位聊聊中醫治療耳鳴、腦鳴的方法。
什麼方法呢?先來看我講一個真實的案例。
故事的主人公,是李聰甫。這是老一輩的中醫臨床家、教育家,生於1905年,卒於1990年,生前曾任湖南省中醫藥研究所所長、中華全國中醫學會常務理事。
李師曾經接待過一個患者。這個患者,什麼毛病呢?就是總覺得自己耳鳴、腦鳴。耳邊和腦中不斷有響聲出現。
與此同時,伴隨口乾、吃不下飯、腹脹、心悸心慌的現象。
此人走過不少地方,看過不少醫生,西藥和中藥吃了很多,效果很差。
面對這個人,李師仔細診察。他發現,患者脈象緩滑,舌頭無苔。
於是,給患者開了一張方子,只見:
茯神,茯苓,炒棗仁,竹茹,天麻,姜半夏,陳皮,六曲,白朮,酒白芍,鬱金,遠志,菖蒲,炙甘草。水煎服。
患者藥用三劑以後,耳邊和腦中鳴聲幾乎消失。後來,李師遵原方稍作加減,患者最終諸證悉平,胃口見好,生活恢復正常。
讀者朋友,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生活經歷——你走路時的揹包裡,有灌了半瓶子的水?
你走路的時候,是不是會聽到瓶子水中那咣裡咣噹的聲音?
沒錯,我們都會聽到。這就是容器裡有水,水和容器相互碰撞的聲音。
瓶子裡的水如此,人體裡的水,也是如此。
如果把我們人體也比喻成一個“瓶子”,那麼體內那些無法化散的水溼之氣,就成了那“半瓶子水”。於是,它們在我們體內就會出現“咣裡咣噹”的聲音。這個聲音,就是耳鳴、腦鳴。
這是一種形象的解釋方法,不一定完全正確,但有助於你的理解。
因此,我們在治療耳鳴、腦鳴病的時候,就會考慮到是不是要化散水溼之氣。用中醫行話講,就是水飲之邪上擾“神明之府”了。水溼之氣升起來,我們就腦鳴耳鳴。
現在,你看看上文的患者,他就屬於這個狀態。
第一,脈象滑緩,這個是典型的水溼內積之象。滑,主水溼痰飲。水溼痰飲阻於脈道,則血行不利,於是脈象滑緩。
第二,口乾納呆,沒舌苔。因為水溼內停,無法被轉變為津液來滋養身體,於是我們就會口乾。津液無法上潮於舌,於是沒有舌苔。水溼內停,源於脾胃陽氣不足,脾陽難以運化水溼。脾陽不足,則胃氣不降,於是納呆、吃不下飯。
第三,心悸心慌。這個是水溼之氣上蒙於心,心神不安所致了。
這裡頭,心神不安和耳鳴、腦鳴的影響,也是很大的。中醫講,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啊。心神不定,臟腑不安,氣機不和,鳴叫聲就不絕於耳。這就相當於,你心情不好的時候,看啥都覺得不順眼。相反,你要是心神安定了,心平氣和,雜亂之聲反倒會被壓制下去。
這個時候怎麼辦?自然要化痰溼,安心神。
其中,化溼濁的事兒,交給茯苓、竹茹、半夏、陳皮、白朮、六曲、酒白芍、菖蒲這些藥材。它們可以健脾、燥溼、利水、理脾胃、恢復脾胃對水溼的運化之能。
安心神的事兒,交給茯神、炒棗仁、鬱金、遠志這些藥材。它們可以安神、悅志、寧心。心靜了,一切都安靜了。
方中天麻,可以息頭面之風,有鎮靜的作用。腦袋上的一些問題,比如眩暈、迷糊、鳴叫等,我們可以靠它來改善。
現如今,耳鳴和腦鳴,這都是十分常見的病症了。這是頑症,是疑難雜症,是雖然不要命,但是會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的病。不少人受此折磨日久。我不敢說,此類水溼痰飲上犯所致的情況,一定也會在你的身上出現。但是,這種治療思路和想法,是很有借鑑價值的。因為臨床所見,確實有很多耳鳴、腦鳴的人,用了多種方法都不行,最後嘗試化溼安神之法,有效果了。
而且,說實話,這類的治療思路,在中醫臨床中早就不新鮮了,而是不少業內人都懂得道理。它有廣泛的臨床基礎。
所以說,上面的醫案和方子,就留給你做個借鑑和參考吧。說不定,它真的可以幫助你。當然,前提是,務必在中醫師辨證指導下來借鑑應用。這裡有大量的化溼濁的藥材,性偏溫燥。真要是因為有火熱之邪導致的耳鳴、腦鳴,用此類方法是完全不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