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接觸過一個名叫貝茨的小女孩。她在三個月左右就能自己一覺睡到天亮了,但是,在
那之後,她的睡眠質量一落千丈,會在夜裡反覆醒來。我見到貝茨的時候,她已經10個月大了,
夜裡仍舊反覆醒來。她無法獨自入睡,需要家長輕輕搖著她、摸摸她的背哄她入睡,這個過程要持續20分鐘。
她的父母告訴我,她有時候明明開始打瞌睡了,卻會忽然睜開眼睛,四下張望,然後繼續打
瞌睡。父母將她放到嬰兒床上之後,她頂多安安穩穩地睡15分鐘,然後就會醒來,又哭又鬧,家
長只好再抱她起來哄她入睡。有時候,家長將她放在嬰兒床上,輕輕摸著她的背哄她入睡,一旦
停止,她就會立刻醒來。
貝茨只有在極度睏倦的時候才會好好睡上幾個小時,可是從半夜開始到凌晨4點的這段時間
,她會數次醒來,哭鬧不休。一旦醒來,就無法再次自己入睡。奇怪的是,在凌晨4點到6點這段
時間她會睡得很好,但早晨往往是哭著醒來。貝茨有在白天小睡的習慣,早晨一次,下午一次,
每次小睡都要家長哄著,跟晚上睡覺前一模一樣。
貝茨的父母絞盡腦汁,試過了所有能想到的辦法。有時候實在沒辦法了,他們就放任女兒哭
鬧15~20分鐘,然後再過去哄她,但是這個方法也沒有效果。有一次,他們帶著貝茨去看醫生,
醫生建議他們放任女兒哭鬧,等她哭鬧累了,自然就會睡了。這對可憐的父母就照做了,可是貝
茨一直哭,不但絲毫沒有停止的跡象,反而越哭越厲害。一個半小時後,這對父母再也忍不住了
。他們衝進房間,安撫貝茨,像往常那樣輕輕搖著她,哄她入睡。從那以後,他們再也不敢放任
貝茨哭鬧了。
試過所有方法之後,貝茨的父母只好求助醫生,希望醫生能給貝茨開一些藥。醫生給貝茨開
了抗組胺劑,貝茨吃了一個禮拜,效果並不太好。雖然她晚上入睡得稍微比以前快了點兒,但是
半夜頻繁醒來與白天小睡需要人哄的問題都沒有改善。
貝茨這樣的情況是很普遍的,對家長的“殺傷力”很大。但是,只要明白癥結
所在,解決起來也不難。兒童的睡眠週期在運作過程中會出現階段與階段間的轉換
,在轉換的間隙,就很容易醒來。事實上,家長在孩子醒來後去安撫他們,試圖幫
助他們再次入睡,這本身就是對睡眠的一種干擾,或者說是在變相地鞏固這種夜間
的頻繁清醒狀態。
拿貝茨來說吧。貝茨在入睡時父母總是搖著她、哄著她、摸著她的背,可是當
她在半夜醒來時,卻發現自己獨自躺在嬰兒床上。她無法自己再次入睡,不是她不
想,而是她不知道應該怎麼做,所以她只好哭鬧,而此時父母的介入剛好阻礙了她
自己入睡的努力。如果家長一直哄她入睡,那她就永遠學不會自己入睡。我認為,
孩子在半夜醒來根本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關鍵在於孩子在醒來後因為睡眠環境發
生改變而無法自己再次入睡。
睡眠環境在成年人的睡眠中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所以,我們可以透過分
析成年人的睡眠環境問題來理解兒童的睡眠環境問題。成年人通常有一個固定的入
睡模式:固定睡在床的某一邊,用一個專用的枕頭,蓋特定的被子,睡前看電視、
聽收音機或者看看書。在睡眠中,我們不時會醒來,尤其是在快速眼動期與非快速眼動期交替時。醒
來後,我們通常會翻個身,調整下睡姿,拉一拉被子,觀察一下身邊的環境是否與
入睡時一致。如果一切正常,我們會馬上再次入睡,早晨醒來後甚至不記得這些清
醒的過程。但是,如果半夜醒來後,發現身邊有異常,比如聽到異常的聲音或聞到
奇怪的味道,我們就會徹底醒來,去搞清楚發生了什麼事。其實,根本用不著真的
發生什麼大事,只要有樣東西放的地方跟入睡時不一樣了,我們都會完全清醒過來
,表現出高度的警惕。
很多孩子在入睡時身處客廳,被家長抱在懷裡,放著電視,有微弱的燈光,但
是半夜醒來時,卻發現一切都變了,他獨自一人睡在自己的房間裡,周圍一片漆黑
,也沒有聲音。他立刻意識到在睡著的時候有人移動過他。他無法在這樣的環境中
入睡,也不能改變這種情況,所以只能哭鬧,讓家長進來幫助他。家長趕來後,重
復孩子入睡時做的事,抱著他,哄他入睡,等孩子睡著後,就再次將他獨自放在漆
黑無聲的環境裡,直到他再次醒來,再次哭鬧。整個晚上就反覆上演這樣的戲碼,
孩子與家長都睡不好。
我們回過頭來檢視貝茨的睡眠環境。對貝茨來說,如果有人能一直輕輕搖著她
,她就能一覺睡到天亮,即使半夜醒來,也能自己再次入睡,不哭也不鬧。在貝茨
睡著後,要將她放到嬰兒床上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為她已經練就了一
項適時醒來的“絕技”,時刻防止大人將她一個人放到嬰兒床上去。貝茨在半夜醒
來後,如果發現環境發生了變化,就會覺得有什麼東西“不對勁了”,她會表現得
很絕望,然後大哭起來,直到父母趕來,輕輕搖著她,哄她入睡為止。
貝茨在進入睡眠狀態之前,記住的最後一件事就是父母抱著她輕輕搖晃,而她
半夜醒來後意識到的第一件事就是這種搖晃不見了。她不會記得在入睡後曾經被父
母移動過,甚至不會記得自己剛剛睡著了。對她來說,這一切就好像是一眨眼父母
就從身邊消失了,而自己就從父母的房間到了嬰兒床上,那種輕輕的搖晃眨眼之間
就沒有了。時間久了,她就會明白父母每晚都會移動她。所以她養成了一個習慣,
每次半夜醒來都立刻清醒,仔細觀察周圍的環境是否變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她睡
得好才怪!貝茨的問題其根源在於睡眠環境,入睡與醒來時環境的不同讓她沒有安全感。
如果睡眠環境能保持不變,絕大多數孩子都能睡得很安穩,他們不必保持警惕去反
復確認環境是否變了、家長在哪裡。而且,父母不應該在孩子睡著後偷偷溜走,這
會讓孩子缺乏信任感,而良好的信任感恰恰是優質睡眠所必需的。
貝茨那樣的睡眠問題多出現在嬰幼兒身上,比起年齡稍大一點的孩子,這個年
齡段的孩子根本不具備對外界環境的控制能力。當然,也有一些年齡稍大的兒童會
有類似的問題,有些5歲左右的孩子在入睡時睡在家長的房內或客廳,睡著後家長就
會偷偷地將他們移動到自己的床上去。有些孩子在入睡時會依賴特定的環境,比如
只有在客廳裡才睡得著,或者要開著音樂或電視等。對這些對睡眠環境有著特殊依
賴的孩子來說,一旦醒來,就需要父母還原入睡時的環境才能繼續入睡。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兒童睡眠問題都與父母有關。我們來看另一個案例。
阿蕾克莎是一個16個月大的小女孩,跟父母一起睡。一開始,父母也樂意帶著她一起睡,可
是慢慢地就出問題了。阿蕾克莎的就寢時間是晚上8點,到了這個時間,她的媽媽就必須出現在
床上,陪伴她入睡。一般在阿蕾克莎入睡後,她媽媽就會偷偷溜走,但是必須在她醒來之前趕回
來。
到了後半夜,阿蕾克莎就會醒來,這可麻煩了,父母這時就只能把所有的精力都騰出來照顧
她。而且阿蕾克莎的睡姿不好,她喜歡橫躺在父母中間,頭枕在媽媽身上,腳擱在爸爸身上。媽
媽覺得這種姿勢太彆扭了,嚴重干擾到了她的睡眠。可是一旦她試圖移動阿蕾克莎,或者讓她的
頭枕到爸爸身上去,阿蕾克莎就會大哭。爸爸也覺得這種睡姿讓他們很不舒服,還將他們夫妻分
開了,可是阿蕾克莎毫不妥協,有時候他只好到隔壁房間去睡。
可就算這樣,阿蕾克莎的父母也還是願意跟她一起睡。所幸阿蕾克莎的情況還
不算嚴重,只要逐漸矯正她的睡姿,讓她把頭枕到枕頭上而不是媽媽身上,然後幫
助她逐漸改掉需要媽媽陪伴入睡的習慣就可以了。
有的家長就沒這麼好運了,有些孩子的睡眠問題麻煩到讓人頭疼。我們再來看
看薩姆的案例。
薩姆是一個兩歲的小男孩,晚上父母在客廳看電視的時候,就讓他睡在身邊,看完電視後再
將他抱到小床上。整個過程都很順利,薩姆能自己入睡,父母搬動他的時候他也不會醒來。但是
睡到床上幾小時後,他就會醒來,指著客廳的方向大聲呼喚父母。如果此時父母跟他睡在一起,
或者他大叫後父母過來將他抱到自己的床上一起睡,他就會保持清醒,重複地念“電視,電視”
。他這樣的表現並不是因為受了驚嚇,而是希望到客廳去。父母只好把他抱到客廳去,安頓到沙
發上,然後開啟電視。只要電視開著,不管父母是否陪在身邊,他都能很快再次入睡,而且一覺
睡到天亮。薩姆的問題就出在入睡環境上,跟阿蕾克莎需要父母的陪伴才能入睡不同,薩
姆依賴的是特定的入睡環境。對薩姆來說,只有在特定的地點、特定的燈光下,伴
有特定的聲音才能睡得安穩。所以,要矯正薩姆的睡眠習慣,就要讓他習慣在黑暗
、安靜的環境裡入睡。
當然,黑暗、安靜的環境也並非萬無一失,有的孩子在這樣的環境裡也會出現
睡眠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