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人體脾的運化水溼功能下降,或水液在體內的迴圈、排洩過程中遇到障礙,水液就不能正常滋潤人體,反而會在體內形成異常的積聚,成為一種病理物質。這種異常積聚的水液,中醫就將它稱為"痰飲"。
其中穢濁、黏滯、稠厚的部分,叫作"痰",另外清稀、澄澈、透明的部分稱為"飲"。
因此,中醫意義上的"痰",並不是單單指日常所說的產生於肺部、通過咳嗽可以排出體外,並能被我們所看到的痰,中醫的"痰",還包括因為水液代謝障礙而產生的,符合穢濁、黏滯、稠厚特徵的病理產物,和西醫所謂的血管內垃圾相近。
比如肥胖,中醫就稱之為"痰"。由於這個"痰"不像肺部的痰那樣可以被我們直觀地認識到,所以中醫又把它稱為"無形之痰",而把產生於肺部、通過咳嗽可以排出體外,並可以看到的痰稱為"有形之痰"。這兩者共同構成了中醫"痰"的概念。
"有形之痰"主要存在於肺,可能是自身水液代謝障礙所產生,也可能是外界邪氣侵襲肺部所產生,這種痰產生後,可以通過咳嗽排出體外,能被觀察到,因此比較好理解。
我們對"有形之痰"應該是比較熟悉的,在感冒咳嗽的時候常會接觸到它,但我們有沒有注意過這樣的一個細節:同樣是肺裡咳出來的痰,在性狀上又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差異。
比如有的痰呈白色黏腖狀,有的痰色白而稀薄,有的痰呈白色泡沫狀,有的痰色黃而稠厚,有的痰呈灰黑色,有的痰呈黃綠色……為什麼同樣是痰,卻會有這麼多變化?
仔細分析一下,上面各種痰的性狀歸納起來,無非在兩個方面存在差異:一是質地有稠厚、稀薄、泡沫之分別;二是顏色有白、灰黑、黃、黃綠的差異。
1
痰的不同質地和顏色是什麼意思?
我們來看個日常現象,把糖溶解在水裡。得到一種無色透明的液體,如果把這些無色透明的糖水放到火上加熱會出現什麼結果?我們可以看到糖水會逐漸變得稠厚,顏色也會逐步由透明變為淡黃、深黃。
由這個現象推演到體內的痰,原來,痰的稠厚程度和顏色的深淺程度與體內的"熱"有著密切的關係。體內有熱,那麼痰就黃稠,體內無熱,那麼痰就稀白,而黃稠的程度越高,也就反映了體內熱的程度越高。
據這個道理,中醫把色白而稀,或呈泡沫樣,或呈膠腖樣的痰稱為"寒痰",而把色黃而稠厚,甚至為黃綠色的痰稱為"熱痰"。
由於寒痰和熱痰所反映的本質是完全相反的,所以對寒痰和熱痰的治療也是完全不一樣的。治療寒痰要溫化寒痰,常用的藥物有乾薑、細辛、姜半夏、陳皮、白芥子、萊菔子等;而治療熱痰則要清熱化痰,常用的藥物有浙貝、川貝、天竺黃、膽南星、瓜蔞、天花粉等。
但無論是寒痰還是熱痰,中醫在治療上都側重一個"化"字,那"化"有什麼含義呢?以前沒有自來水的時候,如果水質較渾濁,我們常常會在水缸中加入少量的明礬,過一會兒,水就會變得澄清,明礬起到了使渾水中穢濁物質分解、沉積的作用,這就是"化"。
中醫在治療各種痰症時使用的化痰藥,就相當於"明礬"的作用,能使痰濁分解、沉積。從而去除由痰濁引起的疾病。
西醫對痰的認識,其實也分兩種:一種是感染性的痰,如細菌、黴菌、支原體、衣原體感染引起的痰;二是滲出性的痰,往往由於呼吸道黏膜細胞分泌黏液過多而形成。
其中,使用抗生素對細菌感染引起的痰有一定療效,而對黴菌、支原體、衣原體感染的痰以及滲出性的痰,西醫辦法不多,那中醫又是如何看待和治療這些"痰"病的呢?
中醫認為,黴菌、支原體、衣原體等微生物本來就存在於空氣當中,正常情況下並不會對人體造成損害和影響,只有當體內水溼過度積聚,形成了過於潮溼的內環境,這些微生物才會大量孽生、繁殖,從而對人體的健康造成破壞,產生各種疾病。
因此,對於這類疾病。人體內在環境的"潮溼"才是這類疾病的真正根源。就好比梅雨季節環境潮溼,黴菌得以大量繁殖,因此東西容易發黴。既然在自然現象中你可以認識到潮溼的環境是黴菌繁殖的主要原因,難道人體就不一樣嗎?
那麼,內環境的潮溼引起的痰又該如何治療呢?在日常生活中,潮溼往往和陰雨聯絡在一起,如果晴空萬里、Sunny普照,當然就不會形成潮溼的環境。
有句話叫"烈日當空,陰霾自散",就是這個道理。烈日能驅除潮溼,主要靠的就是它的熱量,所以我們在治療這類痰的時候只要使用效能溫熱的藥物使體內產生一種"烈日當空"的效果,潮溼的"陰霾"散去,這就消除了水溼在體內聚集的根源,杜絕了黴菌等微生物生存繁殖的環境,從而能對黴菌、支原體、衣原體等感染引起的痰以及滲出性的痰有快捷的療效。
漢代醫聖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就已經提出治療本病的原則是"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這在現在看來,仍是那麼卓有遠見,由此,我們不得不由衷地佩服古人探索生命和疾病奧祕的方法和思路。
2
無形之痰
上面講述了有形之痰,那麼"無形之痰"是什麼,我們該怎樣來判斷"無形之痰"的存在呢?中醫判斷體內有"無形之痰"的依據有四個。
①肥胖。中醫說的"肥人多痰溼",就是指肥胖的人體內多有"無形之痰"存在,因為脂肪具有"痰"的穢濁、黏滯、稠厚的特性,它是積聚在體內的水溼中的穢蝕部分凝聚而成。
②舌苔厚膩。厚膩的舌苔,是體內水溼穢濁過多最直觀的表現。
③腫塊。凡是腫塊顏色不紅,突起於面板表面,呈結節狀,按之軟或韌。內含水液、黏液或黏腖樣物質的,在中醫上都稱為"痰塊"。
④滑脈。中醫按脈象在指下的不同感覺,將其分為二十多種,滑脈就是其中之一中醫對滑脈的描述是"往來流利,如珠走盤",就是指我們摸到的脈象就像是珠子在光滑的盤子上滾動這麼流利迅捷,滑脈的出現是體內有痰濁的特徵性表現之一,也是中醫診斷"痰"的主要依據之一。
根據中醫對痰的認識,藉助西醫的微觀檢查,可使"無形之痰"的概念更具體化和直觀化。比如說西疾上的高血脂症、囊腫、淋巴結結核、骨結核等,這些疾病都具有穢濁、黏滯、稠厚的特徵表現,因而也可以認為這些病是痰引起的,這樣,西醫的檢查成為了中醫望、聞、問、切的延伸。
而通過中醫對痰的產生機理的認識,我們便可以把這些疾病的產生和人體的整體平衡狀態聯絡起來,為疾病找到根本性的治療手段。比如說高血脂症、囊腫、淋巴結結核,這些疾病都符合中醫痰的特性,它們產生的根本原因當然也是和脾的運化失常、水溼痰濁在體內過度積聚有關,所以可以通過健脾助運、化痰軟堅的方法來治療。而且由於從根源上杜絕了"痰"的生成,治療效果是長久的。
在這裡我可以舉兩個例子。一位高血脂症患者,服用舒降之、力平脂等沒有明顯效果,自覺頭暈乏力,精神不振,胃納不佳,白天嗜睡,夜間多夢,心慌心悸,大便經常不成形,面色無華,舌苔淡白,兩手的脈象都細微無力。
我診斷為脾虛不能運化水溼,導致體內痰濁凝聚,留滯於血脈之中,影響氣血執行而發病。給予健脾化痰的中藥7劑:炒白朮30克,黨蔘15克,陳皮10克,半夏l0克、甘草6克,茯苓15克,橘絡6克,膽南星l0克,焦山楂15克,生薑5片。
患者服完7帖藥後,自己感覺精神、胃口有明顯好轉,頭暈比原來減輕了一大半,大便已基本成形,於是我讓患者按原方再服用7帖。患者再來複診時各種症狀已經基本不明顯了,複查血脂,已經恢復到正常範圍之內。
另一位膕窩囊腫患者由於害怕手術而前來我處諮詢。
中醫認為,囊腫的形成是體內痰濁在某一部位凝聚的結果,而痰濁的產生又是和脾的運化水溼功能有著直接的關係,所以通過改善和增強脾的運化水溼的能力,就能夠去除痰濁在體內的積聚,從而消除囊腫。
基於這種思路,我給患者開了一個健脾化痰、利溼消腫的方子:炒白朮45克,澤瀉15克,滑石15克,豬苓10克,茯苓15克,桂枝10克,半夏20克,制南星10克,薏苡仁30克,青皮10克。
這個方子患者連續服用了約一個月的時間,膕窩囊腫完全消除,期間根據症狀的變化,藥物略有加減,但基本以上述藥物為主。從這兩個例子也不難看出,中醫痰的理論是完全經得住實踐考驗的。
脾對水溼的運化不足,導致水溼在體內積聚,水溼中的穢濁物質會在人體某一部位凝結形成痰塊,如上面講的囊腫、淋巴結結核、骨結核等;也會進入經絡血管,隨著人體的氣血執行而到達全身各處,如前面講的血脂等。
這些穢濁物質具有黏滯的特性,所以往往會導致氣血在經絡、血管中的執行受阻,使臟腑組織產生缺血缺氧的病理改變,引起各種疾病。比如痰在頭部,影響腦部供血,則會出現頭暈、健忘、嗜睡,甚至昏迷、半身不遂、語言不利等症狀,如西醫稱的腦梗塞,很多在中醫上就屬於痰引起的。
痰在經絡四肢,則會導致四肢的血液供應障礙,從而出現四肢麻木、手足逆冷等症狀;痰在血脈,則會導致心臟自身的供血不足,而產生心悸心慌、心率失常、心胸憋痛等症狀,如西醫說的冠心病,很多情況下也和痰有著密切的關係。
此外,痰還會影響到人的精神狀態,如果痰溼的穢濁之氣阻礙了人體正常的精神思維活動,則會使人出現自言不止、鬱鬱寡歡、無故悲傷等抑鬱型的精神失常性疾病。由於中醫認為"心"是人體神志的主宰,所以這類由"痰濁"過盛而引起的精神失常,中醫上稱為"痰迷心竅"。
3
痰的遊走性
關於痰的遊走性,元朝的大醫家朱丹溪就說:"痰之為物,隨氣升降,無處不到。"也正因為痰"無處不到"的特徵,中醫上把很多的怪病或是各種方法治療效果不佳的疾病都責之於"痰"。
所以中醫上有"怪病多由痰生"的說法。朱丹溪也提出"百病中多兼有痰"的理論,這給診治疾病增加了新的思路,有些疾病雖然辨證正確,用藥也對證,但臨床效果卻並不理想、這時,我們便可以考慮加入化痰的方法,很多時候可以取得出乎意料的效果。
我曾治療過的一位眩暈症患者,眩暈有一年多時間了,久蹲或久坐後如果突然起立則會眼前發黑,甚至暈厥。
平時整天都感覺昏沉沉的,精神萎軟,講話聲音低微,面色蒼白無華,胃口一般,大小便都還正常,舌淡紅苔薄白,雙手脈都細弱無力。近一個月來,眩暈似乎還有加重的跡象。西醫診斷:腦供血不足。
當時我還想,這不是典型的中氣下陷嗎?氣虛下陷,導致氣血不能上升濡養頭部,這還不容易治嗎?於是我給患者開了5帖補中益氣湯,開完藥方,我還蠻有信心地告訴患者,這5帖藥吃完,你肯定會有明顯的好轉。
可五天後患者來複診時,卻給我當頭潑了一盆冷水,他告訴我眩暈沒有任何好轉!同時他也安慰我說,可能是我這毛病時間長了,要好轉也沒這麼快吧。我再仔細詢問了患者的情況,得出的結論還是氣虛下陷,既然辨證上不存在什麼失誤,為什麼會沒療效呢?
這時我想起朱丹溪"百病中多兼有痰"這句話,心裡便豁然開朗了,心中的疑團也解開了,既然是氣虛,那勢必會導致水溼運化失常,痰濁內生、痰濁阻於腦部而發為眩暈。
前面治療無效,是隻考慮了氣虛,而沒有考慮存在於經絡血脈中的痰濁,於是我為患者重新開了一張補氣化痰的方子:黃芪15克,黨蔘15克,炒白朮l2克,姜半夏10克,茯苓10克,陳皮6克,川芎10克,升麻3克,柴胡3克,桔梗6克,橘絡6克,制南星6克。仍舊服5帖。
五天後患者欣喜地說,這次的藥真靈,才吃了五天,我的頭已經不大暈了。後來我讓患者服用香砂六君丸鞏固,服用了一個月左右,隨訪患者一年,眩暈都未發作。
4
怪病梅尼埃氏綜合徵也是痰溼引發的
這裡,我想提一下梅尼埃氏綜合徵(以前也叫美尼爾氏病)。
這個病的臨床特徵是:陣發性眩暈,容易經常發作,眩暈時患者會覺四周物體旋轉,好像有坐在車船上旋轉不定的感覺,並伴有噁心、嘔吐、頭部昏痛,活動會導致眩暈嘔吐程度加重。
所以發作時,患者往往靜臥閉目,不敢活動,有的病人會感到耳內有堵塞和壓迫的感覺,或伴有眼球震顫。
西醫認為本病是內耳淋巴液增多、壓力升高而引起的耳源性眩暈。
我根據張仲景《金匱要略》有關"冒眩"證("冒",是噁心嘔吐的意思,冒眩也就是指一種發作時眩暈和噁心、嘔吐並見的疾病。
張仲景認為是"心下有支飲"所致,這和梅尼埃氏綜合徵非常和似)的記載以及現代醫學對梅尼埃綜合徵的認識,認為此病是水飲停留於內耳所產生的,並採用《金匱要略》中的"澤瀉湯"治療,取得了很好的臨床療效。
澤瀉湯的組成就兩味藥——澤瀉和白朮。澤瀉,《神農本草經》中記載它的功效是"主風寒溼痺,消水";白朮,晉朝醫家陶弘景的《名醫別錄》中稱它"消痰水,逐皮間風水結腫",並稱它能"暖胃消谷"。
這兩味藥組合在一起,澤瀉通利小便,瀉體內水飲為主,白朮健脾消痰水為輔。既能去水飲積聚之標,又能絕脾虛生痰飲之本,所以藥味雖少而獲效迅速。
我曾治療一夏姓女患者,43歲,患梅尼埃綜合徵三年多,這次因勞累誘發疾病,自覺天旋地轉,噁心嘔吐,不能進食,水入即吐。閉目靜臥在床上稍覺好轉,一動則又加劇如前。
頭部昏沉,語音低微,她在就診過程中就跑到門口嘔吐兩次,嘔吐物為清水樣東西,自述已經一天沒吃過東西了,仍時時有泛惡感,舌淡苔白膩,脈象弦。
我根據"飲停內耳"的思路,用澤瀉湯:澤瀉30克,炒白朮45克。用水一碗半,濃煎成半碗,溫服。
並囑咐患者,服藥時不要一口喝完,先喝一口,過5分鐘左右,如無不適,再喝一口,如此慢慢將這半碗藥喝完。
患者喝完竟不吐,漸漸安睡,直至第二天天亮才醒,醒後覺病如失,後用健脾化溼藥調理兩天,身體全安,並至今沒有再復發。
痰溼體質自測。
1.頭眩、頭痛、頭重。
中醫認為,頭為清虛之府,元神所居,須氣血精髄濡養,不容濁邪干擾。如痰溼上犯,干擾清空,則頭眩、頭痛而悶重。
頭痛、頭眩、頭部悶痛屬實者,常見於高血壓。
西醫認為,高血壓乃腦血管痙攣,或血管硬化失於彈性,因而血液執行受阻,壓力升高。
從中醫來講,痰溼之邪,重濁有形,加之"痰之為患,隨氣升降,無處不到"的發病特點,因此痰溼上犯,遏阻清陽,充斥、痺阻於血管內外,亦可導致血管痙攣,失去彈性而使血壓升高。
故高血壓患者,凡具有痰溼上矇頭部清陽見症者,按清化痰溼論治,收效極為顯著。
痰溼上犯而形成的頭眩、頭痛、頭重,或遷延不愈或時好時發,但與氣血虛損之症有本質的不同,用補益劑不獨無效,反可加重,此因犯實實之誡故耳。
如頑痰死血聚結不散,並可凝結成為腫瘤,盤踞於顱腦或機體其他區域性,非化散搜剔頑痰死血,腫瘤之患不能消除。
2.嘔惡或嘔吐痰涎,或胃腸中有水聲漉漉,或口粘、口膩、口乾不欲飲水。
痰溼之邪留伏於胃腸,造成胃失和降,腑氣受阻,故常作嘔惡或嘔吐痰涎,或胃腸中小聲漉漉。
痰飲上逆,故常有口中粘膩。痰濁本為津液所化,但又反過來遏阻津液的執行,故又時而口乾,如飲水過多,徒增飲邪,則水入而嘔惡。
以上症狀,臨床上常診斷為胃、腸神經官能症,因而服藥往往無效,如按溫化痰飲為治,或兼主疏肝運脾,收效甚捷。
3.咽喉中似有物梗塞,吞吐不利,時消時現。
本症的發生,一般是始於肝氣鬱結情志失和,進而肝鬱脾陷。肝脾不和,脾氣亦為之抑部,運化失司,津液聚而為痰,隨氣上壅,阻於咽喉。故咽喉似有物梗塞,吞吐不利。
痰之為患時聚時散是其特點,又因本症始於肝氣鬱結,繼而脾運失健而痰聚,故本症為咽喉如物梗塞之症,亦隨情志之抑鬱和愉快與否而表現為時現時消。
本類症狀,多見於女性患者。如病情經久不愈,因病致虛,可形成陰虛挾痰之症。如專事化痰消散,則陰津更加耗損,咽喉阻塞乾燥之症必更為嚴重。必須同時配伍足夠的滋養陰液之品,以滋養為主,寓養於消,痰氣阻塞之症,方可愈而不發。
4.易驚悸,失眠難寐,或昏厥、抽搐,或神志失常,但神經科檢查無異常,亦無陰虛陽亢諸症可憑。
"痰氣犯心"、"痰迷心竅",即指此類病症而言。中醫講"心",亦指腦的功能,如"心主神明"、"腦為元神之府","靈機論性在於腦"等等即是。
故痰氣犯心,痰迷心竅,常常以大腦皮層功能失調的病變表現出來。此類病症,治以滌痰開竅,常可收到滿意效果。
5.大便粘裹痰涎,或大便祕結不暢。
痰濁留伏胃腸,隨便而下,則大便粘裹痰涎,治以健脾化痰,當有收效。如痰濁留伏腸中,遏阻腑氣,則大便反而祕結不通(但糞便並不乾結)此症愈潤下愈祕結,如投以行氣化痰宣肺之劑,則大便迅速通暢。
6.低熱身困,或自覺身熱不揚,體溫並不明顯升高。
痰為陰邪,其性粘滯而易於內伏。痰濁內伏,遏阻陽氣,陽氣不能伸展,形成陰不配陽,陰遏陽鬱而發熱。痰濁遏陽發熱,既不同於外感六淫之氣化火,又不同於血虛、陰虛、氣虛之見症,其特點是身困重而熱不揚。臨床上不少不明原因的低熱,如不見陰虛、氣虛之類體徵者,當屬此類。
如妄投滋陰補氣方藥,則更加助痰戀邪,造成低熱身困,綿綿不已。如能詳察舌脈,審症真諦,以化散痰溼為主,則可收到滿意效果。
7.肢體局部發熱,或發涼(或背部涼冷如掌大或麻木不知疼癢,或肢體某些區域性粗細、感覺不一樣,但神經科、骨外科、面板科等檢查均未發現病變。
"痰隨氣行,無處不到","所(兼)感不同,病變百端",痰濁留伏遏阻,區域性營衛氣血執行受阻,故有上述諸證之變。如痰濁聚結不散,患處還可出現腫脹或結節。
8.潰瘍、糜爛,滋水滲津或滲流粘稠痰液,久不收口,也有區域性面板增厚起屑而不流水滲津。
痰溼留伏,或熱痰凝聚,影響區域性氣血執行,有形之痰濁外瀉,故滋水滲津不止,甚至潰爛流痰。本症長期不愈,正氣虛衰,加之患處腠理洞開,常受外來風寒邪熱之氣的侵襲,營衛氣血難以恢復正常,故患處久不收口。此乃始於痰濁凝聚,繼而導致氣陰虧損,兼挾頑痰不化。
如患處面板增厚起屑,為氣陰虧損、營衛失和,兼有頑痰凝聚。
9.胸悶憋氣,背部作脹,喜嘆氣、槌打。陰雨悶天或天氣寒暖交替時,上症尤為明顯。
痰飲停伏胸中,胸中陽氣被遏阻(包栝肺氣失於肅降)向執行不暢,故常感胸悶憋氣。如痰濁停伏於背部,背部陽氣執行不暢,則背部作脹或發涼。嘆氣和槌打,氣機暫得舒展,故患者常大聲嘆氣或槌打而後快。如痰濁痺阻過盛,使胸中陽氣完全痺塞不通,還可導致一時性的氣血執行遲滯,不通則痛,心前區呈壓榨樣悶痛,發生嚴重的急性心肌梗塞。
10.腫塊、結節,或結於皮下,或凝聚於腹內,也可發生在其他組織器官之中,面板表面無變化,或微打涼冷感,或膚色晦暗。
-
1 #
-
2 #
請問如何跟醫生進行進一步的溝通!
-
3 #
西醫治病,中醫調理。我相信中藥。
-
4 #
女性扁桃體結節也是痰溼嗎?能治療嗎?請賜藥方。謝謝。
-
5 #
大家注意了,中西醫都不會告訴大家的祕密。到底這個痰溼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原因如下:①甜食。②大量喝水,水,無論是開水還是溫水,都無法改變水的性質:陰寒。③冷飲。④陽虛體質。⑤重口味的食物。⑥水果、牛奶、水煮雞蛋等一切性質寒涼的食物。⑦長期熬夜晚睡。⑧植物油。大家想想看,水果擺放到冰箱裡面,一週就會壞掉。這個植物油保質期18個月。裡面到底放了什麼。太可怕了。建議大家到菜市場購買新鮮的豬油炒菜。暫時想到這麼多,其實還有很多。
-
6 #
中醫是個好東西,不過庸醫太多了,假中藥也氾濫成災,所以中醫的治病效果就沒法與西醫比了。
舌苔厚白,脖子痠痛,睡覺多夢,怕冷是痰溼於賭嗎,求藥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