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簡介:方淳,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介入科主任,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是國內較早從事腦血管介入治療的專家,是國際上具備顱內血管覆膜支架血管重建技術為數不多的神經介入專家之一。主持完成腦血管疾病血管內介入微創治療累計超過2千例次,擅長各類血管性病變的血管內介入治療,尤其擅長顱內動脈瘤,血管畸形等的腦血管病和超早期腦梗死,顱內及頸動脈狹窄的缺血性腦血管病的介入治療,在腦卒中急救和預防治療有很深造詣。
中風是危害人們健康的重要疾病,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及複發率高的特點,目前已與心血管病、惡性腫瘤成為三大致死原因,並且是首要的嚴重致殘原因。
腦中風,又稱腦卒中或腦血管意外,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中風兩大類,通俗地說,就是腦出血和腦梗死。
腦中風常使人猝不及防。其實,在日常生活中,中風常有些先兆。
腦中風的前兆有哪些表現?
下面列舉的幾種情況即屬於中風的徵兆:
1. 突然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說話不清,吐字困難,失語或語不達意,吞嚥困難,一側肢體乏力或活動不靈活,走路不穩或突然跌倒。
這是由於腦血管供血不足,運動神經功能障礙所引起的。
2. 面、舌、唇或肢體麻木
也有的表現眼前發矇或一時看不清東西,耳鳴或聽力改變。這是由於腦血管供血不足而影響到腦的感覺功能的緣故。
3. 意識障礙
表現為精神萎靡不振,老想睡覺或整日昏昏沉沉。性格也一反常態,突然變的沉默寡言,表情淡漠,行走遲緩或多語易躁,也有的人出現短暫的意識喪失,這也和腦缺血有關。
4. 一過性肢體無力,一過性黑蒙,言語不清,頻頻打哈欠,突然對近來發生的事情全部遺忘。
5. “小中風”,即TIA
主要表現為自覺半身無力或半身麻木,突然說話不靈或吐字不清,甚至不會說話,但持續時間短,最長不超過24小時。
發生“小中風”的患者在一年內有42%發生中風。必須高度重視“小中風”,及早就診。
哪些人屬於易患腦中風的高危人群?
1. 有中風家族史者
與高血壓病一樣,腦血管病具有遺傳傾向。
2. 有高血壓或高血壓病史者
高血壓被公認為腦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
3.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謝和脂肪代謝紊亂,增加了動脈硬化和發生腦血管疾病的危險性。
4. 心臟病
特別是冠心病,心功能不全,都不同程度的減少了腦血流量,容易形成心臟微血栓脫落,使發生腦血管疾病的危險性增加。
5. 一過性腦缺血發作
俗稱“小中風”,往往是發生腦血管病的先兆。如反覆發作,近期更易發展成“完全性中風”。
6. 腦動脈粥樣硬化
是腦血管病的病理基礎,由於腦動脈內膜厚,管腔狹窄,而造成腦供血不足,頸內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微血栓脫落可引起腦栓塞。
7. 其他如:肥胖、喜食肥肉、高脂血症者、菸酒癮過大、脾氣急躁、體力活動少、先天性腦動脈畸形和頸椎病經常眩暈發作者。
一般認為:如果一個人同時具備幾種易患因素,則發生腦血管病的危險性就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