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常看中醫的人,醫生都會建議,燉藥時加些“生薑”、“大棗”,原來它們是中藥的“藥引子”。

那麼,中醫為什麼要用藥引子,如何正確使用藥引子呢?

藥引子——是引藥歸經的俗稱,指某些藥物能引導其它藥物的藥力到達病變部位或某一經脈,起“嚮導”的作用。

另外,“藥引子”還有增強療效、解毒、矯味、保護胃腸道等作用。

藥引子的作用

“藥引子”在方劑湯劑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中醫學認為,經絡是人體氣血執行的通路。氣血透過全身經絡,通達表裡、臟腑,營養四肢百骸、筋骨皮毛。經絡使人體內外表裡形成了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藥引子”猶如嚮導,它將諸藥引向某經絡臟腑及身體部位進行針對性治療。

增強藥物療效

健脾胃助消化的中藥湯劑,常放入大棗;產後淤血多、乳汁少等,常會用到生化顆粒或生化丸,最好用紅糖送服,以增強補血散寒、祛淤的功效。

直達病處

中醫認為,鹽味鹹,可引藥入腎,作為藥引能幫助藥物直達病變處,更好地發揮補腎的作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六味地黃丸、左歸丸、大補陰丸等,最好用淡鹽水送服。

緩解“毒性”

清熱解毒藥藥性寒涼容易傷胃,含貝殼礦石類的中藥較難消化,都需要用米湯送服,可減少藥物對胃腸的刺激,顧護胃氣。應用甘遂、大戟等有毒或烈性藥物時,常常用紅棗做藥引,緩解毒性。

常見藥引子的用法用量

1、生薑湯

常用於送服治療風寒感冒、胃寒嘔吐、脘腹冷痛等病症的中成藥,如通宣理瞵丸、理中丸、附子理中丸等,亦或是中藥湯劑。一般用生薑3、5片。水煎取汁,溫熱送服中藥即可。

2、稀米湯

主要指粳米湯或糯米湯,能保護胃氣,減少苦寒藥對胃腸的損傷。常用於送服寒性較重的中藥湯劑或中成藥,如三黃瀉心湯、牛黃清胃丸等。一般用粳米或糯米適量熬成稀粥,取上層湯汁,趁溫熱送服藥物即可。

3、蜂蜜水

常用於送服潤肺止咳、潤腸通便的中藥,如百合固金丸、養陰清肺丸、麻仁潤腸丸等,一般用棗花蜜或槐花蜜5~10毫升,衝入溫水300毫升,送服藥物即可。另外,蜂蜜還能減少中藥苦味,使中藥更好入口。

4、大棗湯

常用於送服益脾胃、養心安神的中藥,如人參健脾丸、歸脾丸、香砂養胃丸等。一般用大棗5~10枚,加水煎取汁,送服藥物即可。

5、淡鹽水

常用於送服補腎藥,如大補陰丸、六味地黃丸、桂附地黃丸等。一般取食鹽1~2克,加溫水300毫升左右,溶於水後送服藥物。

6、蔥白水

常用於送服治風寒感冒、鼻炎,痘疹類病的藥物。多以大蔥白1~2段切碎,煎水取汁送服藥物,或入湯劑同煎。

7、竹葉水

常用於送服清熱利尿的中成藥,如導赤丸、萆薢分清丸等。一般取竹葉6克,加水煎煮取汁,待溫送服藥物。

8、食醋

有散瘀止痛、收斂固澀之效。治療婦女帶下、血熱崩漏、蛔蟲腹痛病證時,常取食醋一湯匙作藥引。

9、燈心草

入心、小腸經,能清心除煩、利尿通淋。治療心火盛、小便短赤時,宜用燈心草一小把為引。

10、黃酒或者白酒

酒助藥行,活血活絡,溫經散寒。用於風寒溼痺、腰腿肩臂疼痛、血寒經閉及產後諸疾、跌打損傷和瘡癰、寒疝等。活絡丹、雲南白藥、三七粉、烏金丸、醒消丸等都可用酒送服。用量可因人而異,一般25-50ml左右。

最 後

處方用藥時,若能正確應用藥引,往往有事半功倍、藥到病除之效。

審稿專家:大連婦女兒童醫療中心 主任藥師 李玲

8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16歲女生月經遲遲未來,醫生檢查後發現竟然有兩個子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