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釋出的資料顯示,目前我國高血壓人群已達2.45億。按照這個資料估算,若所有的高血壓患者都接受降壓治療且控制良好,我國每年將減少80.3萬例心血管病事件。
然而,遺憾的是,當許多患者意識到自身患有高血壓時,往往已不容易控制,因為出現了其他的併發症,如冠心病、卒中、主動脈夾層等。
那麼,合併有不同疾病或併發症的高血壓與單純高血壓,該如何選藥用藥?
降壓藥物ABCD“四大家族”
高血壓患者的降壓治療與控制,主要依靠於降壓藥物。目前有五大主流降壓藥物,根據其英文縮寫,可以總結記憶成ABCD四個字母。
表 常用降壓藥物分類
注:因普利類和沙坦類藥物作用途徑類似,所以一定程度上可以歸為一類藥物。
除了以上五大類藥物的單方製劑,還有由它們組成的複方製劑,如纈沙坦氫氯噻嗪、纈沙坦氨氯地平、培哚普利氨氯地平等。
單純性高血壓治療,看年齡選藥
針對單純性高血壓,因年齡段的不同,首選的降壓治療方案也存在不同。
老年人(≥65歲)高血壓常見收縮壓(高壓)升高和脈壓(高壓和低壓之差)增大,血壓波動較大,易發生體位性低血壓和餐後低血壓。該類患者優先選用B類藥或C類藥。
中青年(<65歲)高血壓多不典型,輕度高血壓居多,以舒張壓(低壓)升高為主,合併有肥胖及各種代謝(如血脂異常、高尿酸及高血糖)異常比例高,家庭自測血壓比例低,治療依從性差,血壓控制率低。該類患者優先選用A類和B類藥物,其中B類主要用於心跳增快(>80次/分)的患者。
兒童及青少年(1~18歲)高血壓在合併某些慢性疾病包括肥胖、睡眠呼吸障礙、慢性腎病和早產兒的人群中患病率較高。目前對於兒童高血壓最佳的初始藥物治療方案尚未達成共識。針對兒童及青少年的藥物選擇應權衡療效與副作用,首選長效的、可一天一次使用的藥物,增加用藥依從性。2017年《美國兒科學會實踐指南》推薦的可供選擇的藥物包括A類、C類或D類。需要注意的是,D類藥物中的氫氯噻嗪可以影響血中葡萄糖的代謝,對於肥胖或超重的患兒可能會增加其發生糖尿病的風險,應謹慎使用。
合併其他疾病,試試聯合用藥
伴有冠心病或心肌梗死
合併穩定性心絞痛或惡化勞力型心絞痛患者,降壓藥物首選B類或C類藥物。因B類或C類藥物可以降低心臟的耗氧量,從而減少心絞痛的發作。如果血壓控制不理想,可聯合應用A類以及D類藥物。
伴有心力衰竭
優選A類、B類和螺內酯,可聯合應用D類藥物(呋塞米、氫氯噻嗪等)。研究顯示,上述3種藥物的聯合使用,不僅可以降低心衰患者的死亡率和改善預後,還具有良好的降壓作用。
如使用上述3種藥物後血壓仍不達標,可加用C類藥物中的氨氯地平或非洛地平。
伴有糖尿病
伴有糖尿病的高血壓患者,在選擇用藥時要特別注意糖尿病症狀。當出現微量蛋白尿時,首先考慮使用A類藥物。如需聯合用藥,可以在A類藥的基礎上,加上C類或D類。若為反覆低血糖發作者,慎用B類藥物,以免掩蓋低血糖症狀。對於糖尿病合併高尿酸血癥的患者,則需慎用D類藥物。
伴有慢性腎臟病
伴有慢性腎臟病的患者,初始降壓治療選擇應包括一種A類藥物,可以單獨使用或者與其他降壓藥物一起使用。但不推薦螺內酯與A類藥物聯用,因其可能加速腎功能的惡化和發生高鉀血癥的風險。使用A類藥物後,如果透過檢查發現血肌酐值較以往升高<30%時,仍可謹慎使用;如果≥30%時,則可考慮減量或停藥,並同時篩查是否存在腎動脈狹窄。
此外,針對慢性腎臟病的患者,不同階段選擇用藥也存在不同。慢性腎臟病1~3期的患者,可以使用氫氯噻嗪或吲達帕胺;4~5期應選用呋塞米和托拉塞米。但因B類藥物具有保護心腎作用,可用於不同時期慢性腎臟病的降壓治療。
伴有下肢動脈粥樣硬化閉塞症
A類和C類藥物在降低血壓的同時也能改善病變血管的內皮功能,應作為首選。部分選擇性較強的B類藥(如美託洛爾、比索洛爾)對冠心病事件有一定的預防作用,也可使用。因D類藥物會減少血液容量,增加血液黏滯度,一般不推薦此類患者使用。
注:本文只探討原發性高血壓,以及無法明確病因的高血壓的藥物治療,對於其他疾病導致的高血壓不做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