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干預
(5)微量元素。未控制的糖尿病易發生微量元素的缺乏,鋅、鉻、鎂、銅、錳、硒及鈣元素會不同程度地存在低水平狀態,適量的補充不僅可提高2型糖尿病免疫功能,減少感染的發生,而且有利於病情的改善。
鋅:有“生命火花”之稱的鋅元素,與胰島素的合成、分泌、儲存、降解、生物活性及抗原性相關,能穩定胰島素的結構與功能。人體缺鋅時胰島素合成減少,血胰島素水平下降,從膳食中攝入足夠的鋅可降低空腹血糖,經補鋅後可增加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對減輕或延緩糖尿病合併症的發生有所助益。海鮮產品中含有大量豐富的鋅,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妨採用這種食物,以補充體內缺乏鋅,如牡蠣,海星,鏟泥,海帶,紫菜等,牡蠣又是其中的最優者。植物性食物中含鋅量比較高的有豆類、花生、小米、萵苣、捲心菜、茄子、蘿蔔、大白菜等。動物性食物比起植物性食物而言,鋅的含量不僅更加的豐富,同時還更加容易被人體所吸收利用,一般我們人體對肉類食物中所含有鋅的吸收率為30~40%,而對植物性食物中所含有鋅的吸收率只有10~20%。肉類食物有很多,比如像羊肉、豬肉、驢肉、魚肉等,這些肉類食物中的鋅都非常豐富。
鉻:鉻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對人體許多生理功能的完成, 是維持正常糖代謝必需元素,特別是對碳水化合物的代謝起著重要作用,透過增加胰島素的效能,促進機體利用葡萄糖。缺鉻的老年人易發生糖尿病,機體補充鉻有利於降低血糖。許多食物中都含有鉻,但精製的食品幾乎不含鉻。動物肝臟、蘑菇、花莖甘藍、乳酪、綠豆、海產品等含鉻較多,不妨選擇食用。
鎂:是多種糖代謝酶,它是胰島素髮揮正常效應的重要信使,與胰島素抵抗的發生有關,缺鎂會阻斷胰島素各種效應的發揮,干擾細胞代謝的正常進行。糖尿病伴發的心、腎、視網膜及神經病變合併症都可能與缺鎂有一定關係,血中鎂的含量越低,這些併發症發生風險越高。從膳食中攝入足夠的鎂有助於預防胰島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補鎂可改善糖耐量 ,減少胰島素的用量,補充鎂,也是降低糖尿病併發症和死亡率不容忽視的措施。糖尿病患者缺鎂的主要原因與鎂的嚴重丟失有關,在血清鎂很低的情況下,糖尿病人仍有大量鎂從尿中排出。粗糧、豆類、硬殼果類和綠葉蔬菜中含鎂較豐富,可多吃。
銅:銅元素是人體中獨特的催化劑,人體中有 30種以上的蛋白質和酶中都含有銅,它和血漿銅藍蛋白均能參與胰島B細胞特殊蛋白質的合成,糖尿病病人血銅水平較正常人明顯降低。當機體缺銅,胰腺胰島素的分泌就會減少。富含銅的食物是動物肝、肉類(尤其是家禽)、蘋果、硬殼果、西紅柿、青豌豆、馬鈴薯、貝類、紫菜等。
錳:錳元素能刺激胰島細胞分泌與釋放胰島素,錳減少可使胰島素“產量”減少。茶類含錳非常豐富如磚茶、紅茶、綠茶、花茶、鐵觀音茶,一些常見食物中錳等含量也可以,像河蚌、榛子(炒)、芝麻籽(黑)、姜、黑木耳,麩皮、肉桂。
硒:硒元素能促進細胞對糖的攝取,具有與胰島素相同的調節糖代謝的生理活性。硒主要存在於天然食物中,蛋白質高的食品含硒量>蛋白質低的食品,食物含硒量順序為動物臟器如腎、肝>海產品>魚>蛋>肉>蔬菜>水果。
鈣:鈣、磷代謝異常可誘發骨代謝病理生理改變,如骨質疏鬆、骨量減少。糖尿病人由於持續性高血糖導致多尿,使大量的鈣從尿中排出,引起血中鈣降低,血鈣持續降低時,又使身體中調節鈣、磷代謝重要的腺體—甲狀旁腺,因長期受缺鈣的刺激,發生功能亢進,持續過量地分泌甲狀旁腺素,使破骨細胞活性增強,骨組織中的鈣遊離進入血液,發生“鈣遷徙”,導致骨質疏鬆。同時,遊離的骨鈣進入血液,易沉積在血管壁上,使血管失去彈性,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導致骨供血不足,加重骨質疏鬆,因此,糖尿病人患骨質疏鬆會更嚴重。糖尿病人不但要加強體育鍛煉,而且要注意增加鈣的攝取。日常要吃些如牛奶、海產品、大豆、骨頭湯等含鈣豐富的食物。尤其是光照不足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每天需要口服維生素D 800單位,鈣的攝入1200毫克。
食物中並不匱乏上述各種微量元素,由於糖尿病者須控制飲食,可能減少了某些微量元素的攝入,因此,糖尿病患者應注重適當從食物中攝取鉻、銅、鋅、錳、鎂、硒及鈣元素。
3.甜味劑(新增劑)
蔗糖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甜味新增劑,屬於中等血糖生成指數食物,為提高生活質量,老年糖尿病患者無需過度嚴格禁食含蔗糖食物,但要將蔗糖攝入量作為總能量攝入的一部分來統計計算。糖尿病適量攝入糖醇或非營養性甜味劑是安全的,但對代謝是否存在益處尚無肯定。對甜味劑的攝入,我們不推薦在糖尿病飲食中常規新增大量果糖作為甜味劑,過量果糖不利於血脂代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