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目前癌症是我們健康的“近敵”。據統計,晚期癌症的死亡率可高達90%以上,可以說是“九死一生”。

最常見的癌是一種惡性腫瘤,具有細胞分化、增殖異常、生長失控,侵犯周圍組織等特性。所以治療起來十分困難。有些人認為患得癌症是命運不好。其實不然,研究發現大約有30%以上的癌症與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密切相關。因為每個人的身上都存在原癌基因與抑癌基因。而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很容易誘發原癌基因的結構發生變異。從而使其活性增強、過度增殖,從而形成惡性腫瘤,這種癌症常被稱為“生活方式癌”。

提醒:生活中常做7件事,可能會“惹”出癌症!

1.長期偏愛肉食

一般肉食的脂肪含量都很高,長期大量的進食肉食,就會促進肝臟大量的分泌膽汁。而這些膽汁進入腸道後,膽汁中含有的膽汁酸與腸道中厭氧細菌結合,可轉變為脫氧膽酸及石膽酸,損傷腸黏膜,易使腸道黏膜發生癌變。

建議:平日應均衡飲食,適量多吃些新鮮的水果和蔬菜。

2.長期喝過熱的水或濃茶

口腔、食道、胃等消化道的黏膜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耐高溫,而是十分嬌嫩的。一般消化道黏膜對溫度的適應程度在50度左右,而且胃黏膜的耐熱溫度還要更低一些。如果長期喝過熱的水或濃茶,以及吃過燙的食物,就會對消化道黏膜造成損傷,形成潰瘍。時間久了,就會誘發黏膜的癌前病變。

建議:喝熱水、喝熱茶、喝熱湯先涼一涼,用嘴勤吹吹,熱菜上桌要先等一等在吃。

3.經常食用變質、發黴的穀米

發黴、變質的黃豆、玉米、花生、大米等穀米中,一般會藏有黃麴黴毒素。而黃麴黴毒素不僅會導致人中毒,而且還是一種很強的致癌物質,尤其是對肝臟的損傷最為明顯。經常食用含有黃麴黴毒素的食物,可以說是導致肝癌的重要因素之一。

建議:家中的穀米應放置在陰涼、通風處儲存為好,一旦發現發黴、變質,應及時處理掉。

4.經常憋便

大便是人體內代謝所產生的廢棄物,含有大量的毒素。經常憋便,不僅會使這些廢棄物在腸內長時間停留,而且大便中水分,還會被腸道反覆吸收,使大便乾結,導致便祕,更加難排。大便中的毒素會損傷腸黏膜,時間久了,易導致腸道發生癌變。

建議:養成定時排便的好習慣,以便毒素及時排出體外。

5.經常累了才歇、困了才睡

當感覺累的時候,其實是身體迫不得已發出的休息訊號,實際上身體已經是過度疲勞的表現。而經常過度疲勞,就會導致人體的免疫能力下降。

不困不睡,經常熬夜黑白顛倒,會導致人體生物鐘發生紊亂,不僅影響身體排毒,還會導致機體免疫能力下降。

而當機體免疫能力下降時,如果有致癌物質侵入體內,機體將無法將其完全殲滅,留下致癌隱患。

建議:勞逸結合,養成定時睡眠的好習慣,儘量保持每天睡眠時間不少於8小時。

6.經常不餓不吃

不餓不吃會打亂飲食規律。當餓了的時候,其實胃內已經排空,此時胃黏膜會被胃液自我消化。時間久了,就會引起慢性萎縮性胃炎、消化性胃潰瘍等慢性胃部疾病。而且治療起來十分困難。據研究表明,大約有10%的慢性萎縮性胃炎及消化性胃潰瘍患者有癌變的可能。

建議:三餐定時定量、營養均衡是養生保健的物質基礎。

7.經常等病了才治

疾病應該以預防為主,特別是中老年人。經常等病了才治,從不預防這是不對的。因為等疾病上身時,已經對身體造成了危害,並且有些疾病很難根治,會留下病根。時間久了,很容易形成致癌的誘因。

建議:平日應多做戶外有氧運動,規律飲食、睡眠,常吃些有助提高免疫力的食物來提前預防疾病。當發現疾病早期訊號時,應儘早就醫,以免後患。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腦血栓的飲食,遵循5條調養之道,能把血栓慢慢"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