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一、五臟之外有六腑

五臟之外,尚有六腑。六腑包含膽、胃、小腸、大腸、三焦、膀胱

為什麼叫它們“六腑”呢,它們與五臟有什麼不同?有一種說法是因為它們的構成材質不同。五臟是紅色的,因為它有重要的血管透過。而六腑是白色的,因為它的肌理結構與五臟有區別。這種說法很有道理。但從漢語源頭上來分析這是因為這幾個器官內部都是空的,可以放東西。而“府”的本意就是“放文書和財物的地方”。

“府”其實指的是人員活動的場所,在器官中你可以理解成消化液

五臟是為“五藏”,所謂“藏”,也指核心物資,象“寶藏”、“經藏”。按中醫的說法,五藏六府是互為表裡的。以建築打個比方,“府”就是供管理人員辦公的地點,也就是辦公室。“藏”才是實際放東西的地方,也就是倉庫。這似乎和我們的常識有所衝突。眾所周知,在我們的膽中盛放著膽汁、膀胱中藏的是尿液、胃中有胃汁、腸中有腸液,可“五藏”是實心的啊!

其實理解這個並不難,因為中醫有所謂“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之前已經解釋了一些。總之,神魂魄意志這幾樣就是我們五臟裡的寶貴收藏,其重要性遠高於六腑中那些容納物。

臟腑的對應

雖然六腑的地位比五臟差一些,但也很重要。可如果一髒一腑的對應的話,那就差上一髒,所以又加上了一個“心包絡”,它們合起來所屬的經脈就是“十二正經”。髒經全屬陰,腑經全屬陽。這裡不一一介紹六腑,但從“七情六慾”這個角度來說,與“身”和“第六感”聯絡最緊密的當屬胃與大小腸。而且相比膽與膀胱,這三腑幾乎可以算是一個系統的獨立部門。因為大小腸與它們所屬的“藏”隔得太遠了。小腸與心臟互為表裡,所謂“心經之火,移於小腸”,而大腸與肺互為表裡,所謂“肺經主外,大腸經主內”。但在西醫中是沒有這種對應的。由是得單獨說說。

一旦說大小腸,一定得帶上胃。因為它們是聯絡在一起的。神話中真武大帝超凡得道之時,就剖開了自己的小腹,取出了自己的腸胃。於是他的胃就化成了玄龜水將、腸就變成了赤蛇火將。龜蛇二將的合體其實就是真武帝的本相玄武。而玄武也正是北方水神,主理津液,而這正是腸胃的最主要工作。

二、胃的神話與功能

人類吃下食物都會先經過食道,落入胃部。胃在我們身體的左側,高於腹部,與肝臟構成了一個太極圖。如果這個圖要求不精確的話,我們可以說陽魚,也就算肝臟吧,它的眼睛是膽。而陰魚,也就是胃吧,眼睛就是脾。

胃有兩個出口,上面叫“賁門”,是食物進來的地方。當然,從這裡出去的話就是嘔吐或者反酸。可能是你胃神經出了問題。所以下面的出口才是正路,那裡叫“幽門”,是通向小腸的地方。同樣如果東西反而從這裡進來也是有問題的。在中醫裡消化道有七個節點,號稱“七衝門”,賁門和幽門是其中的第四道與第五道。

消化系統全圖

正常情況下,食物可以在胃裡面呆上4-6個小時。這時胃就會全力把這些早就被牙齒嚼碎了的東西揉搓和胃液混合,讓裡面的鹽酸將食物腐化,最後變成直徑小於0.2毫米的微粒才會從幽門送入小腸。

中醫很重視胃的功能。它是人體內少有的一個能夠連通三界的器官。天上二十八宿中就有一個“胃宿”,它是西方白虎的胃部,由97顆星組成,它的功能也就是“天倉”,就是天體的倉庫。這與人胃的功能是呼應的。

西方七宿之胃宿

而地上,也有個城市叫“太倉”。它地處蘇州與上海之間,也是座富饒美麗的城市,曾經做為鄭和七下西洋的出海港。它其實也可以理解成中國大地的胃部。

由是天地人三者合一,足見我們的先輩對胃部的重視程度。而在藏象學中,胃與大小腸的功能是統一的,也就是主升降。所謂“升降”,就是升清降濁。“清”就是供給身體的營養,“濁”就是消化後的渣滓。胃就是“水穀之海”,位列人體內四海之一,為氣血生化之源。

而在西醫裡認為,胃並不是很重要,甚至將其切了也不會對生活有太大影響。這是有根據的。因為人的胃部相對於其他生物已經很小了,一般只有1.4升的容量,就算是狗狗也是人的兩倍。其原因當然不是我們吃得比狗少。而是我們透過烹飪,把很多本來應該由胃完成的工作交給了火與菜刀。在食物落入胃中,其中的三大營養成分已經變質,也就是完成了初級處理。人的胃部也不需要像牛那樣為了消化青草而生出好幾個胃來。這樣一來,胃的作用就少了許多。

中醫中的四海

但是西醫依然承認,沒有胃的話,人會生出更多的疾病。因為胃裡的鹽酸對細菌多少有些殺滅作用。大部分細菌是不能夠透過胃部的。不過缺失胃部的病人只要注意飲食衛生就不難解決這個問題。但無論如何始終防不勝防,有些病菌可以透過胃酸的考驗。別指望有人胡說八道的酒精,有些細菌正喜歡酒精呢,它們正好利用其繁殖。而部分西式快餐也是有問題的。美國有家連鎖餐飲店曾經為了保持食物口感,不願意將漢堡加熱到60多度的溫度,那真的是拿顧客的生命冒險。最後導致700人病倒,3人死亡,其中包括一位6歲的女孩。所幸我們吃的大多數是號稱“火之藝術”的中餐。

三、小腸的神話與功能

吃下的食物過了幽門就進入了腸道。有關腸道最有名的神話叫“女媧之腸”,記載於《山海經》,說的是在大荒之西,有十個神人叫這名字。顧名思義,祂們應該是女媧大神的腸子變化而成的。但為什麼是十個,不是九個或者十二個呢?神話中沒有說。

有意思的是,人類的腸子也正好可以分成十個部份。我們都知道,腸子可以分為大腸與小腸。而小腸又可以分為十二指腸、空腸、迴腸。其中的迴腸連線著大腸。而大腸則可以分為迴腸與廣腸。而大腸裡的迴腸又可以分為盲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廣腸又可以分為乙狀結腸和直腸。最後還有結腸左右曲

腸道細部圖

所以分這麼多的結構就是這些腸子的形狀有所差異。所謂“十二指腸”,這個名字來自於古羅馬,指的是其所佔空間相當於普通人十二指的寬度。“空腸”,是因為解剖開來,發現這裡是空的,它有可能就是古詩中提到的“愁腸”。而回腸的中文名稱是根據其形狀,而英文名就是“腹股溝”。這充分說明了其位置。而大腸又名“結腸”,這個名字的來由就是它的外觀真是一節一節的,所以會這樣是為了方便消化殘渣最後的處理。

小腸是消化道的核心,它有七八米長。當食物,哦,這時已經是直徑不大於0.2毫米的一堆糟爛了,或者叫它“食糜”更專業一些,它進入了小腸,於是會以每分鐘2.5釐米的速度移動。這樣食糜在小腸中會停留6-8個小時,這才會進入大腸。而出來的就是一堆殘渣了,裡面的精華物質,不管是碳水化合物還是氨基酸,早就在小腸中被吸收乾淨。

在腸鏡裡小腸內部只是一個溼漉漉、軟綿綿的粉紅色空間,但如果將其稍微放大就可以看見,腸壁上長滿了茸毛。這毛有多密呢?每平方毫米足足有30根。如果將它們的表面積加起來,足足有我們面板面積的100倍,這就是用來吸收營養的上皮細胞。它的作用不光是吸收營養物質,還得保護腸壁不被消化液所侵蝕。因此小腸絨毛更換得很快,大概3-4天就要換一次,換下來的垃圾同食物渣滓一起排入大腸。

小腸絨毛解剖圖

空腸所以產生是因為在小腸里居住著一位能幹的管家。它被叫做MMC,也就是小腸特有的“移行性複合運動”。它能夠在小腸消化結束1小時後將胃腸裡的剩餘消化不掉的食糜全部象波浪一樣掃地出門。在這過程中胃腸會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這其實是肚子裡吞進的空氣在發聲。可不要以為是肚子餓了啊。如果這時就進食的話,有可能導致小腸裡不會被打掃乾淨,造成腸胃失調。所以兩次進食時間至少要相距5個小時。

小腸進入大腸的部位叫“闌門”,這裡是人體的一個薄弱環節。當人類從四足行走進化成二足行走之後,在腹股溝這裡留下了很多破綻。這充分說明了所謂“進化”不是“盡善盡美”,而是“夠用就行”。這裡是疝氣的高發地帶。所謂“疝氣”,指的是內臟不在其應該的位置。在這裡說恐怖一點就是小腸從腹腔掉出來了。有時我們會在大腿根部摸到一個柔軟的腫塊,那八成就是你自己的腸子。不過不用擔心。這可以透過外科手術解決,不至於達到演義中羅通盤腸大戰的程度。

評書中曾稱唐時羅成之子大將羅通隨薛丁山徵西,在界牌關與敵將王不超大戰,被對方劃開腹部,腸臟橫流,但羅通渾忘生死,先是把腸子包好,後來乾脆以口咬住,最後終於陣斬敵將。其間甚至還回陣向兒子傳授了羅家槍的最後絕技。但近代評書藝人感覺這段過於神話不現實,所以把內容改成“油皮包著”,也就是雖然受傷,腸子沒流出來,取勝後一笑笑破了油皮,方一命歸西。

羅通盤腸大戰

其實這純屬畫蛇添足。雖然“盤腸大戰”是幾近神話,但腸子這東西如果外露的確不一定構成致命傷。如清朝名將藍理,在收復澎湖的戰鬥中腹部被彈片擊穿,腸子流了出來,其弟將腸子塞回藍理肚子,於是繼續戰鬥,立下大功。後藍理又活了三十六年。

由是可見,只要腸子沒有被直接貫穿,又或者受到感染,“流腸”這景象看似可怕,但未必沒有痊癒的可能。只是唐朝的醫術可能還是無法與清朝比較。現代人很容易把古代的醫學科技水平想成一個級別,這當然是不對的。

四、大腸的故事與功能

腸道這裡是很多疾病的源頭,其中一項最要人命卻又最無關緊要的疾病就是闌尾炎。一聽這名字就知道它地處“七衝門”的第六道:闌門旁邊那是小腸進入大腸的位置,在大腸裡的那一段叫“盲腸”,所以取這個名字,是因為它的一端是封閉的。小腸更像是從它的次幹生長出來的一樣。這種結構其實是為了消化植物纖維而設計的。對草食動物有用,但對人類用場不大。而闌尾則是盲腸盡頭的一小節外吊的封閉管子。因為那裡是盲腸內部唯一會出問題的地方,所以闌尾炎又被稱為“盲腸炎”。

盲腸與闌尾

闌尾炎一般是因為病菌入侵所引起的,往往來得更快,一旦發病就會讓人感覺劇痛難忍,可能會有化膿或者穿孔的危險,甚至會引起死亡。但醫生對它的治療方法相當粗暴,一般就是一切了事。這與其他地方發炎完全不同。原來闌尾這地方本來就是體內細菌的試驗場。醫生們幾乎不能將致病菌和其他細菌區分開來,於是一切了事。

這裡就涉及到大腸的功能了。和小腸不同,大腸的作用在於處理食物渣滓,而這很大程度上卻是透過細菌來完成的。人的大腸里居住著數以萬計的細菌,種類高達500多種。而這些細菌平時老老實實的,只會對你食物的殘渣下手,還回饋出多種維生素有益你的健康。而這些細菌的源頭就是闌尾。不過切除闌尾也不會對我們的健康有太大的影響。因為畢竟這些細菌早已經開始了工作。每個人的腸道里都有細菌,但不同的人菌群是不一樣的。有時為了人的健康還會從其他人的腸道里移植一塊糞便以生成有益菌群。

可老有些人看不慣大腸,想想看,處理糞便的地方,得多髒啊。上世紀初,英美醫學界甚至有一個理論,那就是大腸是人體疾病的源頭,這裡面甚至包括衰老和精神疾病。要想治病就得將其切除。要命的是有這觀念的人不是普通的醫學盲而是著名的醫學專家。結果這種手術居然被推廣開來。其最後的結果是造成了受術者百分之三十的死亡率和百分之百的終生殘疾,最後才被發現這手術毫無用處。

大腸內的各種細菌

在健康的男人體內,食物從被吃下到被排洩出來要花上五十五個小時,女人要更長一些,花上七十二個小時。為什麼會這樣,現在還沒人知道。除開前面提到的十到十四個小時,其他時間幾乎都是在大腸裡,大腸有自己的活動規律。所以就算後面來的“貨物”再多。它也會按自己的步驟一步步來,這就是有些人會發生便秘的原因。這意味著有些有害物質要數日才能發揮作用。比如說有一種生於美洲的洪堡鼠李,要吃下一週後才會對人的視覺神經造成影響,可能會使人突然失明。而有害菌群也會發生相同的作用。如大腸桿菌和沙門菌,它們發揮作用的關鍵是要用時間來繁殖。但數日後發作的效果會是致命的。這也會給追查毒害源頭造成更多的困難。其實一些細菌如大腸桿菌本身是無害的,它早已在人體內和我們形成了共生的關係。所以會致命是在錯誤的時間出現在了錯誤的位置。一般情況下闌尾會將這些病菌包住,但如果它降服不了這些細菌,闌尾炎就發生了。

大腸的末端也就是肛門,我們的大便與我們吃下的東西相差很遠,其實是因為那裡面除了我們吃下的食物殘渣外,還有大量死亡的血細胞和腸道上皮細胞、腸道細菌。按照“生魂死魄”的說法,肛門的別名“魄門”可真名副其實。大便雖然臭穢,卻與人體健康與否直接相關。古今往來,不知多少英雄好漢折在這上面。例如劉備、李世民、丘處機這幾位人中之龍,他們都是因為痢疾不止而死。其實所謂“痢疾”,只是指他們的疾病表徵。可能他們的身體內部腸道有更嚴重的問題,比如大腸癌什麼的。不過對於他們的醫案,現代人也只能追溯到這裡,除非日後找到這幾位的遺體。

痢疾看似簡單,在古代卻難以醫冶

由是可見,腸道對人體健康的重要,因此《西遊記》裡要安排豬八戒拱開八百里稀柿峒。其實這就代表了取經團為天地疏通腸道。

所以這幾個英美專家切除大腸的作為真的是奇葩無比。但謬誤中未必沒有真理,因為從上個世紀初開始,一種新的人體器官猜想開始在世界上流行,這就是“腸腦”概念。

這一觀點的提出者是美國醫學博士拜倫羅賓遜。他指出,人的腸臟其實能起到部分大腦的功能。而這觀點在近九十年後被中美兩國的一些醫學專家加以發展。其具體證據是在於經研究證實,腸道配備了各種化學資訊素和神經絕緣物質以及多樣的神經傳導方式。這樣複雜的結構在人體內其他地方只有大腦能夠與之媲美。也就是說,根據用進退廢原則,我們所知道的腸子的功能之合也與它所擁有的神經系統相去甚遠,其中難道真的就沒有影響人思維的地方嗎?

腸子有可能就是人體內的第二大腦

愛爾蘭與德國的科學家用小白鼠做了一個試驗。他們選取了兩種不同型別的小白鼠。一種膽子較小也比較害羞,另一種膽大包天。他們將其腸道菌群透過注射的方式作了交換。奇蹟發生了,原來膽怯的小白鼠變得勇敢,而原來勇敢的小白鼠變得膽小起來。

另一批科學家用改善小白鼠腸道菌群的方式來治療抑鬱症,也取得了很好的療效。這些成功讓人不由深思,思維真的都源於大腦嗎?有人甚至更激進地認為,腸子處的神經組織能夠構成“腸腦”,它是人體的第二腦,控制人的直覺。

這一切是真的嗎?不過有關腸腦的研究,已經有二十多年沒有新的進展了,也許這不過只是常見的醫學神話中的一個,也許還有新的發現即將登場,讓我們拭目以待。

《太平廣記》中有個故事,說的是唐朝廣州市舶司有個管理者,也就是個太監,他無意中得到一個大桃核。將其剖開,中空的裡面可以裝水。神奇的是,一旦把水裝進去,普通的清水也會變成美酒。這位太監是個聰明人,就把這個桃核磨成粉混進酒喝掉了。從此後身輕體健,百病不生。但唐末天下大亂,這人被強盜們殺掉了,剖開他的肚腹,發現裡面的內臟都變成了黃金。

這其實是個神話,說的是中國人幾千年來的理想,即透過食物獲得長生不老的力量。而在這過程中,腸胃可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就算是在平日,為了我們的身體健康,也要注意保護腸胃啊。

10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如果女性尿頻尿急尿痛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