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美味就是良藥
胃是一個直接透過食物與外界接觸的器官,尤其是因為外邪侵襲,從而患上各種胃病。但是,祖先已經將一些治療疾病的藥物滲透到我們食物當中,讓我們不用去找大夫,也不用聞難聞的消毒水氣味,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透過食物治療疾病。
在我國古代,詩歌與當時的生活聯絡密切。經過上千年,許多醫學常識都與我們的生活聯絡在一起,例如風寒感冒的時候喝生薑水、夏天解暑氣喝綠豆湯等。
每次去廣東辦事情,那裡的朋友都是非常熱情,又是早餐又是下午茶,還有夜宵之類的,每頓菜餚都與養生有關,每種食物都蘊藏藥理。但是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在正餐之前的湯品,這些湯或者飲品都會加入一些藥材,比如黃芪、人參、枸杞子等,都與暖胃、養胃有關。
胃處於身體的中焦,喜歡溫潤,厭惡燥熱。在吃飯以前喝一些湯,不但可以讓胃溫潤起來,還有開胃的效果。而湯的營養在空腹時最易吸收,所以南方所講的“飯前湯”,是很有養生道理的。
廣東有一道非常有名的老鴨湯,具體做法是:老鴨一隻,加上丁香、黃酒、蔥、姜等,在一個非常大瓦罐中蒸。經過老鴨湯店的時候,很遠的地方就會聞到很香的氣味。這道湯可以說是養胃佳品,老鴨湯不僅可以理氣補虛、散寒養胃,還能通暢氣血,經常喝老鴨湯的人很少得胃病。
在中醫食療當中,老鴨湯可以說是治療慢性胃病的一種美味佳品。
在臟器之中,胃是唯一個透過食物與外界接觸的器官,所以容易受到侵害,比如風中的寒氣、很涼的食物水果、食滯、氣鬱、痰瘀等,都會引起胃氣的淤阻,導致胃功能失調,引發胃病。
在中醫醫學中,治療胃病由一個非常龐大的體系構成:有的人是因為上腹胃脘部位感到非常不適、有的人因為下部胃部的不適,有人飯前不適、有人是飯後的疼痛,甚至噁心、嘔吐等。
除了老鴨湯,羊肉大麥湯也對胃病有治療效果。
羊肉大麥湯的做法非常簡單,將羊肉和大麥按3∶1的比例放入鍋中煮熟,然後放入一些鹽,美味可口的羊肉大麥湯就做好了。
羊肉有和胃健脾的作用,而大麥益脾溫胃,這兩種食物都可以起到養胃的作用。將兩種食材放在一起,能夠很好地治療胃病。
假若是因為得了胃病去看大夫,不同的大夫可能會開出不同的方子。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不同的方藥,針對病症的側重點是不一樣的。比如因為胃部的鬱熱導致的胃脘疼痛,一般就會採用丹梔逍遙散治療,並根據病情配合連翹、黃連、延胡索等;而別的大夫可能會開薄荷、煨姜;還有的醫生會開胃舒片、三九胃泰等。即使是一個大夫對一個病人,每次的藥方也不一定是一樣的,這就是“辨證施治”。而同一種因,也會採取不同的藥物。
同樣,治療胃病的食療方法也有很多,除了上面介紹的湯品,白胡椒燴羊肚、豆蔻饅頭、蘿蔔餅、健胃粥等也對胃脘性疼痛的胃炎有治療作用。甚至餐館當中免費提供的大麥茶,也是溫胃健脾的不錯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