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內的血管裡的血液在不停地流動,把氧氣和營養物質的運輸源源不斷地運送到各個組織、器官,保證了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很多專家認為,只有血管健康了,才能保證身體健康。
血管中的血栓堵塞身體某個地方的血管,就會造成區域性器官缺血。比如發生在冠狀動脈就是心梗,發生在腦部就是腦梗,發生在肺部就是肺栓塞。血栓在任何時間,任何年齡段都有可能發生。血栓一旦堵塞了血管,就會引起整個血液迴圈系統癱瘓,從而危及生命。
最近,一位患者,早晨起床沒有什麼異常,突然就摔倒了。到了醫院後檢查,結果發現是腦出血,人意識迷糊,不清醒。醫生說出血量不大,應該可以恢復,不會發生嚴重的後遺症。家人說患者年輕的時候當過兵,身體一直很好,除了血壓有點高,其他沒有什麼毛病,不知道為什麼突然病倒了。
心腦血管意外多因高血壓引起動脈硬化
醫生稱,大多數的心腦血管意外,不是突然發病,而是疾病發作前已經醞釀了很長時間。其實高血壓就是重要的危險因素,而有些人可能認為不算是一種“疾病”,只是“血壓有點高”。
高血壓起病隱匿,進展緩慢,早期幾乎沒有任何症狀,但沒有症狀並不意味著沒有損害。人的心臟、大腦、腎臟、眼睛、血管等器官是高血壓的主要損害目標。高血壓可導致血管硬化、血栓形成,高血壓會進一步造成心力衰竭、腦梗塞、腦出血、腎功能衰竭、視網膜病變、動脈粥樣硬化等許多病變。
心腦血管事件多數會突然發生,但實際上已經進行了很長時間的緩慢發展過程,突然發病是“量變”發生“質變”的結果。因為人體的器官有代償能力,在發生輕度損傷的時候,會透過代償作用維持器官的正常功能。但是,當損傷不斷積累,超過代償能力時,就會不堪重負,突然迸發。
如果高血壓不在早期控制,任其發展,大約10年後導致重要器官的嚴重病變。如果在這個演變過程的時間段內及時控制血壓,可以延緩或是終止器官損害,避免疾病的發生。
很多人在沒有症狀的時候,根本意識不到自己有“病”,直到出現明顯的疼痛、眩暈等症狀,想到去醫院看病,往往已經發展到較嚴重的程度,有的甚至發生猝死。所以早發現、早治療才能儘可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害。
血栓的形成的症狀表現
1、四肢麻木。人體的四肢處於血液迴圈的末端,當血液迴圈在深靜脈時,會造成四肢的血液迴圈不暢,引起胳膊,腿的供血不足,人就會感覺四肢有麻木感,腫脹感。如果長期保持一個姿勢或者因外力壓迫,也容易出現手腳麻木。在排除了外因引起的麻木後,如果仍然頻繁地出現手腳或四肢麻木的現象,可能有血栓已形成導致血液迴圈受阻。
2、嗜睡乏力。有些人平時就感覺沒有力氣,即便是剛剛睡醒也會哈欠不斷,很多人認為可能是沒休息好,或者貧血引起的,也可能是血栓造成的。因為血栓形成會造成體內器官的供血不足,當血栓引起腦供血不足時,就會讓人感覺嗜睡乏力,而嗜睡乏力也是很多中老年人血栓出現前的典型症狀。據資料統計,80%以上的患者在血栓出現前10天嗜睡乏力,哈欠不斷。
3、血壓異常改變。如果平時血壓比較平穩,忽然出現了血壓的異常升高或者異常減低,有可能是血栓引起的波動。一般血壓會異常升高到200/120mmHg以上或者異常減低至80/50mmHg以下。應及時就醫檢查原因。
4、頭痛眩暈。頭痛和眩暈是腦血栓常見的症狀。如果忽然出現不明原因的頭部劇烈疼痛,並伴隨抽搐,尤其是夜間發生,更要重視。如果近期經常出現眩暈,尤其是在晨起時容易出現,很可能是心腦血管疾病發作的先兆。
5、口齒不清。如果血栓形成後壓迫了人的語言神經中樞,就會影響到人的語言功能,出現口吃、語言不清的情況。患者嘴角還會不自覺地抽搐,也要警惕是血栓發生,應及時就醫治療。
6、睡覺流口水。睡覺流口水多發生在兒童期,成年人很少發生。如果最近忽然頻繁出現睡覺流口水,並從一側流出,要警惕腦血栓。因為當腦部出現血栓時,會因腦神經供血不良導致調節失常,引起區域性的肌肉功能失調,如果咽面部等肌肉群出現失調就會導致流口水。
三高人群如何預防疾病突然發作?
“三高”是指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病,雖然進展緩慢,但所導致的併發症基本上都不可逆轉。如心衰、腎衰、腦梗塞、冠心病等疾病,以現有的醫療水平,只能控制病情延緩進展,無法完全治癒。但是,只要規律用藥,把相應的指標控制好,就可以預防疾病的發生。
如果平時體檢發現血壓升高,就要把血壓控制在140/90mmHg以下,最好控制在130/80mmHg;當空腹血糖超過5.5mmol/L時,要改善生活方式,早期干預,不能等到超過正常值,或發展成糖尿病後再去控制。不僅治療的難度大,而且會容易發生併發症。
如果檢查發現甘油三酯超過了1.7mmol/L,就要在飲食上調整,少吃大魚大肉,多吃蔬菜。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要控制在2.6mmol/L以下,能達到1.8mmol/L更好。如果單靠生活方式的改善無法控制, 就要儘早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