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吃下了5個橘子,不一會兒竟暈倒在地,隨時可能心跳驟停?其實蔣先生本身患有高血壓,但一直沒有規範治療,結果拖成尿毒症。而橘子正是此病發病的“導火索”:富含大量鉀。
相信大家會有疑惑高血壓對腎臟有什麼損傷?為什麼高血壓會引起尿毒症?又該怎麼用藥治療高血壓?
高血壓對腎臟有什麼損傷?為什麼高血壓會引起尿毒症?高血壓引起的對心臟和大腦的損害是每個人都熟悉的,例如心肌梗塞,腦出血和腦梗塞,並且它對腎臟的損害是隱蔽的,並且常常未被發現。
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諸如蛋白尿,血尿,水腫等臨床症狀的出現通常是不可逆的。在嚴重的情況下,它會發展為腎功能衰竭,只能依靠透析或腎臟移植來維持生命,這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
高血壓和腎病可謂“密不可分”,高血壓本身可引起腎臟損害。腎臟主要由腎小球組成。腎小球實際上是毛細血管網路。
如果血壓長時間升高,將導致毛細血管壁損傷和硬化,引起腎臟缺血,並導致腎功能下降,並逐漸發展。它將導致所有腎小球硬化,最終導致腎功能不全。當進入尿毒症階段時,患者需要透析或腎臟移植進行治療。
隱形殺手—高血壓新聞裡的陳先生主要是因為患有高血壓但沒有嚴格遵從醫囑服藥,導致病情越來越嚴重。
對許多人來說,高血壓一詞表示過度緊張,緊張或壓力。用醫學術語來說,高血壓是指持續的高血壓。
因為它通常不會引起症狀多年(直到重要器官受損),所以高血壓被稱為沉默殺手。不受控制的高血壓會增加患中風,動脈瘤,心力衰竭,心臟病發作和慢性腎臟病等問題的風險。
據估計,大約有7500萬美國人患有高血壓。黑人中高血壓的發生頻率更高-黑人成年人佔41%,而白人佔28%,墨西哥裔美國人佔28%。
它的祖先來自中國,日本和其他東亞或太平洋地區(例如韓國人,泰國人,波利尼西亞人,密克羅尼西亞人,菲律賓人和毛利人)的人也經常發生這種情況。高血壓給黑人和亞裔後裔帶來的後果更糟。
老年人中高血壓的發生頻率更高:大約三分之二的65歲或65歲以上的人,而只有大約四分之一的20至74歲的人。55歲時血壓正常的人有90%的患病風險他們生命中某些時候的高血壓。
在美國,估計只有81%的高血壓患者被診斷出。在診斷出患有高血壓的人群中,約73%接受了治療,在接受治療的人群中,約51%得到了適當控制的血壓。
怎麼用藥治療高血壓?高血壓降壓治療的目標是將大多數人的血壓降低到130/80 mm Hg以下。但是,如果將人的血壓降低到130/80毫米汞柱以下會導致諸如暈厥,頭暈,記憶力減退或頭昏眼花等問題。
醫生可能會建議將血壓目標設定為較高,但不應高於140/90。例如,對於某些人,患有心臟病的高風險人群,較低的收縮壓目標可能是合適的。
不同型別的降壓藥透過不同的機制降低血壓,因此可能有許多不同的治療策略。
腎上腺素能阻滯劑
腎上腺素能阻滯劑包括α-阻滯劑,β-阻滯劑,α-β-阻滯劑和外周作用的腎上腺素能阻滯劑。這些藥物阻斷了交感神經分裂的作用,交感神經分裂是植物神經系統的一部分,可以透過升高血壓迅速對壓力作出反應。
β阻滯劑是最常用的腎上腺素能阻滯劑。它們對白人,年輕人和心臟病發作的人特別有用。它們對於心跳加快,心絞痛(由於向心肌供血不足而引起的胸痛)或偏頭痛的人也很有用。老年人的副作用風險更高。
α阻滯劑不再用作主要療法,因為它們不會降低死亡風險。通常僅在需要第三或第四種藥物來控制血壓時才使用外圍作用的腎上腺素能阻滯劑。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ACE)抑制劑部分透過擴張小動脈來降低血壓。它們透過阻止血管緊張素II的形成來擴張小動脈,血管緊張素II是人體內產生的導致小動脈收縮的化學物質。
具體而言,這些抑制劑可阻斷血管緊張素轉化酶的作用,從而將血管緊張素I轉化為血管緊張素II(請參見調節血壓圖)。
這些藥物特別適用於患有冠狀動脈疾病或心力衰竭的人,白人,年輕人,因慢性腎臟病或糖尿病腎病而尿液中蛋白質含量高的人,以及因另一種降壓藥而出現性功能障礙的男人。
血管緊張素II受體阻滯劑
血管緊張素II受體阻滯劑(ARBs)透過類似於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所用的機制降低血壓:它們直接阻斷血管緊張素II的作用,從而引起小動脈收縮。因為機制更直接,所以血管緊張素II受體阻滯劑可能引起較少的副作用。
鈣通道阻滯劑
鈣通道阻滯劑透過完全不同的機制導致小動脈擴張。它們對黑人和老年人特別有用。鈣通道阻滯劑對於患有心絞痛,某些型別的快速心率或偏頭痛的人也很有用。鈣通道阻滯劑可能是短效的或長效的。短效鈣通道阻滯劑不用於治療高血壓。
中央作用α激動劑
中央作用的α-激動劑透過某種類似於腎上腺素能阻滯劑的機制降低血壓。這些激動劑透過刺激腦幹中的某些受體來抑制神經系統交感神經分裂的作用。這些藥物現在很少使用。
直接血管擴張藥
直接血管擴張藥透過另一種機制擴張血管。這種藥物幾乎永遠不會單獨使用。相反,當單獨使用另一種藥物不能充分降低血壓時,將其作為第二種藥物新增。
利尿劑
噻嗪類或噻嗪類利尿劑(如氯噻酮或吲達帕胺)可能是第一種用於治療高血壓的藥物。利尿劑可引起血管擴張(擴張)。利尿劑還有助於腎臟消除鈉和水,減少全身的體液量,從而降低血壓。
噻嗪類利尿劑會導致尿中鉀的排出,因此有時必須與噻嗪類利尿劑一起服用補鉀劑或不引起鉀丟失或引起鉀水平升高的利尿劑(保鉀利尿劑)。
通常,不單獨使用保鉀利尿劑,因為它們不能像噻嗪類利尿劑那樣控制血壓。但是,保鉀利尿螺內酯有時單獨使用。
利尿劑對黑人,老年人,肥胖者以及患有心力衰竭或慢性腎臟疾病的人特別有用。
#高血壓# #尿毒症# #腎損傷##健康202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