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本文系張玉順 、何璐教授2020年5月28日釋出文章。原題目《PFO封堵預防卒中終獲美神經病學會認可》。文中呼籲“儘快制定中國的PFO相關指南”,已由張玉順教授等領銜在2021年1月完成。
卒中是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總體而言,70%卒中為缺血性,並且有很高的長期複發率。缺血性腦卒中有多種原因,找不到病因稱為隱源性缺血性腦卒中。半個世紀前,隱源性卒中佔缺血性卒中的40%,隨著診斷技術特別是影像學的發展和進步,隱源性卒中的比例已下降為15~30%。隱源性卒中多見於年輕人和中年人(小於60歲),其動脈硬化危險因素較少。
透過卵圓孔引起的反常栓塞是隱源性卒中的一個重要機制,在過去的十年內已獲得臨床充分的認識,有學者更是提出“病在腦,洞在心”的理論,卵圓孔未閉(PFO)被稱為“腦的後門”,但四分之一的成人都有PFO, PFO與腦卒中因果關係的判斷成為人們爭論的焦點。
自2017年9月,《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同期連續發表了三個隨機對照研究(CLOSE、REDUCE和RESPECT)結果及2018年《JACC》發表了韓國的DEFENSE研究以後,PFO與隱源性腦卒中的關係以及封堵PFO的獲益等問題終於有了定論。2018年加拿大首先更新了指南,將封堵卵圓孔未閉(PFO)作為隱源性腦卒中患者的二級預防策略(證據級別A)。隨後,德國指南亦將封堵PFO預防卒中列為Ia類適應徵。同年,歐洲10餘個組織、8個不同領域神經的專家,發表了歐洲的觀點,來自於英國《BNJ》雜誌的專家臨床指南意見指出,對於年齡<60歲,伴有隱源性卒中的PFO人群,尤其是詳細和廣泛排查仍找不出卒中病因時,封堵PFO是常規治療方案,且優於藥物治療。2019年法國、義大利以及希臘等國神經學會和/或心臟病學會都發表了封堵PFO預防隱源性腦卒中的觀點。但人們更期待美國指南的更新。
雖然美國FDA在2016年就批准了Amplatzer PFO封堵器的臨床應用,但美國封堵PFO指南卻遲遲未見更新。2016年美國神經病學會(ANN)指南認為PFO封堵能否降低腦卒中復發風險尚不能確定,建議封堵PFO僅限於有深靜脈血栓的患者。2019年美國心血管造影與介入學會(SCAI)釋出了封堵PFO預防腦卒中復發專家共識,建議PFO封堵用於腦卒中二級預防時,應建立多學科團隊,建立由神經內科和心內科共同決策、以患者為中心的管理理念。共識獲得美國ANN的認可,並用於神經內科醫生的培訓。這被認為是ANN指南更新的前奏。果不其然,在2020年4月29日,ANN終於更新了PFO和繼發性卒中的預防建議指南,並發表在《Neurology》雜誌上。
指南系統性的回顧了最新的四個隨機對照實驗(包括CLOSE、REDUCE、RESPECT遠期隨訪和DEFENSE研究)的結果,指出:
①對於考慮關閉PFO的患者,臨床醫生應對其進行徹底的檢查和評估,以排除其它原因導致的腦卒中(證據級別B)。
②對於其它原因/機制導致腦卒中風險較高的患者,臨床醫生不應常規建議其關閉PFO(證據級別B)。
⑤對於不接受PFO封堵而選擇藥物治療的患者,臨床醫生可建議其進行抗栓治療如抗血小板或抗凝藥物治療(證據級別C)。
相比2016年ANN指南建議的,PFO封堵能否降低腦卒中復發風險尚不能確定的說法,本次指南的更新,確定了PFO封堵在隱源性卒中二級預防中的作用,認為封堵PFO可將腦卒中5年的復發風險降至3.4%。與封堵PFO相比較,更為重要的是臨床評估以排除其它原因導致的腦卒中。
隨著美國指南的更新,我國心血管和神經內科醫生肩負的任務更大,應更好的結合隨機對照研究研究結果、各國的共識及指南,以及我國防治PFO相關腦卒中的經驗,儘快制定中國的PFO相關指南,以規範PFO封堵,使該技術更加規範化,且持續健康地發展,最終造福廣大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