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菀也可叫紫苑,為菊科植物紫菀的根及根莖。根是須根,色紫又比較柔軟,所以叫紫菀。其鬚根可編成辮狀,故又有“女辮”、“小辮”之稱。常生用或蜜炙。
一、功效應用
紫菀味苦、甘,微溫。歸肺經。
功效能化痰止咳。汪昂言其專治血痰,為血勞聖藥。
常用於風寒咳嗽氣喘,虛勞咳吐膿血,喉痺等證。
此外,紫菀潤則能通,辛則能行,苦可瀉火,故又有通利二便之效。可用於因肺氣不宣、升降失司而致的二便不利,尤其是小便不利之證。
名家名著摘要:
《本經》:“主咳逆上氣,胸中寒熱結氣,去蠱毒,痿蹷,安五臟。”
《別錄》:“療咳唾膿血,止喘悸,五勞體虛,補不足,小兒驚癇。”
《本草逢源》:“紫菀,肺金血分之藥。專通肺氣,使熱從溲便去耳。”
《本草備要》:“補虛調中,消痰止渴。治寒熱結氣,咳逆上氣,咳吐膿血。肺經虛熱,小兒驚癇。”
二、配伍應用
1.用於肺氣壅塞,咳喘痰多,肺虛久咳,勞嗽咯血等證。紫菀性質溫潤苦洩,有較好的化痰止咳作用,常與款冬花相須配伍。如治咳而上氣,喉中似有蛙鳴者,常配伍射干、麻黃、細辛、五味子、款冬花等,即射干麻黃湯。
紫菀與款冬花配伍,紫菀善入血分,宣肺化痰而治久病熱咳勞嗽;款冬花則偏入氣分,溫肺化痰而治久病寒咳氣喘。二藥配伍,潤肺止咳,多用蜜炙。
若治外感風寒,痰多咳嗽,常配伍荊芥、白前、陳皮等藥。
若治肺虛久咳咯血,常配伍知母、川貝、阿膠等,即紫菀湯。
《金匱要略》:“咳而上氣,喉中水雞聲,射干麻黃湯主之。”
《本經疏證》:“《千金》《外臺》,凡治咳逆久咳,並用紫菀、款冬花者十方而九。然其異亦可見。蓋凡唾膿血失音者,及風寒水氣盛者,多不甚用款冬,但用紫菀;款冬則每同溫劑、補劑用者為多。”
湯本求真:“二藥為溫性之鎮咳祛痰藥,紫菀尚有和血作用。”
《理虛元鑑》腸風便血篇:“行瘀,以紫菀為主,兼有調血歸經之妙。”
2.用於二便不利。紫苑有通利二便之功,諸家醫論可做參考。
《本草通玄》:“紫菀,辛而不燥,潤而不寒,補而不滯。然非獨用、多用不能速效,小便不通及溺血者服一兩立效。”
《千金要方》:“治婦人卒不得小便,紫菀末,井華水服三指撮。”
《太平聖惠方》:“以紫菀配黃連、甘草治小兒尿血,水道中澀痛。”
《安徽中草藥》:“治習慣性便秘,紫菀、苦杏仁、當歸、肉蓯蓉各9克,煎服。治小便不利,紫菀、車前子(包)各12克,煎服。”
三、用法用量
紫菀常入煎劑,少入丸散。入煎劑常用量十餘克。若取其通利之性,劑量可稍大些。
汪昂言:“根作節、紫色潤軟者良。款冬為使。”
四、應用注意
紫菀性溫,故有實熱者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