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茶,是中國的傳統飲食文化。茶葉中含有多種抗氧化物質與抗氧化營養素,可以消除人體自由基,具有抗衰老的功效。茶葉中含有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可以清油解膩,增強神經興奮,消食利尿。每天喝三兩杯茶,可起到凝神靜氣、養生保健的作用。
但是,很多人雖然經常喝茶,但沒有注意喝茶的正確方法,不但影響到品嚐茶葉的美味,更難以起到養生的作用,甚至對身體造成傷害。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日常喝茶過程中常犯的十大錯誤,快來看看您有沒有!
一些常見的錯誤喝茶方式,介紹如下:
保溫杯泡茶沏茶宜用陶瓷、玻璃、紫砂壺杯,不宜用保溫杯。用保溫杯泡茶,茶葉在高溫、恆溫的條件下易發酵,營養物質會被大量破壞,茶味還會變得苦澀,有害物質增多。
喝隔夜茶泡好的茶水長時間放置,茶水中的茶多酚會進一步氧化,使茶水顏色加深。隔夜茶營養成分大大減少,滋味寡淡,常喝也不會起到養生保健的作用。茶宜隨泡隨飲,才能保證滋味和功效。
一杯茶從早泡到晚
茶水泡得時間太長,會有苦澀味,既失去了茶葉的醇香味,茶水也容易變質、變得太濃。一般紅茶、綠茶沖泡2~3次,烏龍茶、黑茶泡3~5次即可。
不清理茶垢茶垢含有亞硝酸鹽等對身體有害的物質,長期不清除,對健康有害無益。長時間沒有清洗茶垢的茶具,在溼潤環境中有可能滋生黴菌。茶垢沉積已久不好清洗,可以用加熱過的米醋或用小蘇打浸泡一晝夜,再用牙刷刷洗就可以輕鬆清洗乾淨。
空腹飲茶茶葉中含有一種叫咖啡鹼的成分,如果再空腹時期大量飲用的話,茶水會直接進入脘腹,導致腸道吸收過多的咖啡鹼。這樣的結果便是致使腸胃產生一時性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症狀,出現心慌、尿頻等不良反應。另外,空腹飲茶會沖淡胃酸,抑制胃液分泌,妨礙消化,甚至會引起胃部不適。
飯後大量飲茶飯後30分鐘內,最好不要大量飲茶。飯後馬上喝茶,大量的水進入正在消化食物的胃中,沖淡了胃分泌的消化液,從而影響了胃對食物的消化。另外,茶葉中含有大量的單寧酸,飯後喝茶,就會使胃中未來得及消化的蛋白質同單寧酸結合成一種不易消化的凝固物質,而影響蛋白質的消化和吸收。 更重要的是,茶葉妨礙了機體對鐵元素的吸收,飯後喝用15克幹茶葉沖泡的茶水,會使食物中鐵的吸收降低50%,長此以往,影響人的消化功能,甚至引起缺鐵性貧血。
睡前飲茶睡前1小時內不宜飲茶。茶葉中含有咖啡因,具有較強的提神作用,如臨睡前飲茶過多,勢必會引起興奮,以致造成失眠,同時增加夜間小便次數。
長期只喝同一種茶茶的種類豐富多樣,包括綠茶、紅茶、烏龍茶、花茶等。對於茶的種類,不同人有不同的偏好,有的人就鍾情某一種茶類,別的都不喝。養生是講時節的,不同季節,應喝不同的茶。如,秋季天寒,可多飲熟茶和紅茶;夏天天熱,適合飲普洱生茶和綠茶。
喝茶不醒茶
醒茶,是指讓沉睡或塵封的茶葉通過與空氣和水份的接觸甦醒過來,吸收天地人氣,重新煥發出茶葉的本質以便於沖泡飲用的過程。不同茶葉醒茶的方法不盡相同,沖泡普洱茶、紅茶等較為耐泡的茶品的時候,其方法是從儲存狀態取出,放入沖泡器皿如紫砂壺中,用100℃的沸水來醒茶;相對嫩度較高的綠茶、白茶、黃茶醒茶方法則不宜用溫度過高的水,85℃~90℃左右即可。醒茶後的第一泡茶水是不適合飲用的,應該倒掉。
長期喝生茶普洱茶的生茶,雖然味道鮮香、生津止渴,但茶性偏寒,多飲易傷胃、傷身,應該偶爾喝,或者和別的茶換著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