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立春在2月4日如期而至,標誌著春天的到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文:“立春,正月節。立,建始也……於此而春木之氣始至,故謂之立也”,所以“立春”即是春天開始的意思。隨著立春氣溫的逐漸上升,各種病原微生物的活力也逐漸增強,而今年的立春對於全中國人民來說,非比尋常。全國人民在黨中央的領導下,正在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進行一場世界範圍內少有的群眾鬥爭。下面我們就傳統中醫對立春養生的要求,同時結合今年特殊病情的防治要求,跟大家聊一聊這個春天的養生要點。
1、春風多變,疫病多發,居家少出。
一般說來春季通常是各種流行病高發的時期,發病多由內因和外因兩方面。外因多由於病原體的活躍、氣溫劇烈的變化,內因多由於人患痼疾,正氣虧虛。
《黃帝內經》指出:“春三月,此謂發陳”,立春時期生物界各種動植物,包括病原微生物,其活力逐漸增強,容易造成呼吸系統疾病的流行。本次全國範圍內的新冠狀病毒肺炎,也是在大寒後及立春前後逐漸開始流行的。立春的另一個特點是氣溫變化快,冷暖空氣交替出現,空氣對流形成“風”,其強度和持續時間均較前冬明顯增強。《黃帝內經》雲:“風為百病之長”,《溫病條辨﹒風論》指出:“春初之風,則夾寒水之母氣;春末之風,則帶火熱之子氣”,《壽親養老新書﹒春時攝養第九》言:“春時陽氣初升,萬物萌發。正二月間,乍寒乍熱。” 這些論述突出了春風的性質多樣性與易變性,而這種風對自然界生物的影響也是複雜的。正如宋代王安石詩曰:“春日春風有時好,春日春風有時惡,不得春風花不開,花開又被風吹落。”在一個氣象研究專案中,研究人員利用全國804個氣象站點的逐日氣溫資料,計算隔日平均溫差大於1°C的天數以及隔日溫差的變化幅度,發現1990年之後中國大部分地區(約70%)春季短期溫度波動呈上升趨勢。
在本次新冠肺炎的發生過程中,武漢地區自12月上中旬氣候溫熱,為少見暖冬,後氣溫下降,尤其是12月下旬以後,降雨增多,1月份氣溫高而溼度大,溼大於寒,氣候凸顯陰冷溼寒特點。以上都符合歷代文獻中寒疫的發生條件。而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臨床基礎醫學研究所作為中醫藥抗新冠肺炎的專家組及科研組支援單位,根據臨床一線獲取的症狀資訊,結合武漢的氣候特點及相關疫病文獻,認為新冠肺炎屬於中醫學 “寒疫”範疇,即如《說疫全書》亦云:“寒疫,……當天氣方溫熱之時,而悽風苦雨驟至,毛竅正開,為寒氣所束,眾人同病,乃天實為之,故亦得以疫名也。”
春季多發流行病的內因與人之宿疾密切相關。在“虛邪賊風”等不正之氣作用下,人是否發病,還與自身健康程度密切相關。如《溫病條辨》雲:“風非害人者也,人之腠理密而精氣足者,豈以是而病哉!而不然者,則病斯起矣。”《黃帝內經》雲:“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這些論述均說明,在同等條件下,那些既往有慢性病病史、體質較差的人容易在春季罹患各種流行病。以本次新冠肺炎為例,中國國家衛健委指出:本次肺炎絕大多數為輕症,而死亡病例八成以上超過60歲。說明既往有基礎疾病,尤其是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擴張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更應注意預防。正如《壽親養老新書》所言:“高年之人,多有宿疾。春氣所攻,則精神倦怠,宿患發動。”
綜上所述,在2020年的春季養生要點,首先應儘量減少外出,防止疫毒不正之氣乘虛而入,危害健康。
2、調暢情志,安神養肝
依據中醫“藏象學說”, 肝在五行中屬木, 與春相應, 主升發, 喜條達, 惡抑鬱。春季養生應追隨春氣“升發、調達”的特點,保持心情舒暢。《內經》則以“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作為具體的行為規則。《養老恆言》指出:“凡人心有所欲,往往形諸夢寐,此妄想惑亂之確證......故妄想不可有,並不必有,心逸則日休也” 。
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由於資訊傳播迅速,大量疫情資訊在短時間內如潮水一般衝擊著普通民眾的認知,這就引發了類似於SARS和禽流感等公共衛生事件蔓延期間的負面公眾心理反應。 通常包括以下幾種型別:①焦慮、恐懼。輕者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疫情產生緊張不安的內心體驗, 有迴避行為, 重者的還出現無明確物件的廣泛性緊張不安、焦慮、煩躁, 經常提心吊膽, 有不安的預感, 呈高度的警覺狀態。②疑病的表現。對自身健康狀況或身體某一部分功能過分關注, 身體功能稍有波動,便懷疑自己患上了某種傳染病, 內心充斥著懷疑和不安。③抑鬱表現。自疫情出現以來持續情緒低落, 無意與周圍的人進行溝通, 做事提不起興趣, 不能集中注意力等。④軀體化反應。胸悶, 頭痛或肌肉痛, 睡眠不好, 易激動, 入睡困難, 易驚醒等。⑤強迫表現。反覆洗手、擦拭物品, 頻繁的進行消毒, 總擔心從外界帶回病毒, 與人或物品接觸後, 總擔心會感染病毒, 從而引起反覆的清洗和消毒等潔癖行為。中醫學認為,肝主情志,這種負面情緒的刺激,會影響肝臟的氣機疏洩,導致肝氣鬱結等證候的出現。
針對此次疫情,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于于1月27日釋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干預指導原則》,根據四類人群的特點,提出了詳細的干預方法。對於一般公眾,首先要相信在我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們一定能夠戰勝此次疫情,要避免無端的恐慌。其次,可遮蔽繁冗疫情資訊的刺激,減少來自自媒體關於疫情失實的、誇大的報道,堅決抵制沒有事實根據的陰謀論,不信謠,不傳謠,並將注意力轉移到自己感興趣的有益的興趣愛好上,比如閱讀、聽音樂等等。第三,要用科學知識武裝自己,正確運用官方媒體宣傳的防治疾病方法,例如正確佩戴口罩、勤洗手、居室通風換氣,並減少走親串友、朋友聚會等社交活動。必要時可以到專業的心理疏導機構尋求幫助。
3、飲食清淡,強身健體
由於當前處於對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特殊時期,為了避免疫情擴散,很多人都在室內活動,這就產生了另一個現實問題:我們該如何保持身體機能的強健與正氣的旺盛呢?首先,在居家過程中仍要保持規律的作息。《素問·生氣通天論》:“故陽氣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已虛,氣門乃閉。”以此說明,人體中陽氣與自然的陽氣節律同步。由於人與天地陰陽保持協調統一的關係,白天陽氣主事之時,人要勞作;夜間陰氣用事之時,人要休息。一般早上8點後要起床,晚上11點要入睡。其次,要保持飲食清淡,勿過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蔥、姜、蒜、辣椒等等,如《抱朴子》雲:辛多傷肝。飲食上可適量增加酸味瓜果,以達到五味補養五臟氣的同氣相求之效果。如《記·內則》曰:“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鹹,調以滑甘”。尤其應當注意少食鹹味,如《老老恆言》雲:“凡食物不能廢鹹,但少加使淡,淡則物之真味真性具得。”第三,堅持體育鍛煉。結合目前實際情況,以活動所需空間小、不需要太多專業器材的自身體重鍛鍊方法為首選。大家可以在家中採用傳統健身方式,如八段錦、華佗五禽戲、太極拳等等,以起到“宣暢氣血、舒展筋骸”的作用。
4、辨體防護,顧護脾胃
如前所述,春季是多種傳染病容易流傳、爆發的季節,如果調養得當,身體強健,則少有疾病。而一旦出現咳嗽、發熱、咽痛等症狀時,一定要及時就醫,早排查,早診斷,早治療。此次新冠肺炎來說,中醫、中西醫結合治療已受到國家的重視和提倡。2020年2月3日,在湖北召開的中央指導組醫療救治專場新聞釋出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介紹,目前在新冠肺炎臨床治療中,中醫藥一些優勢已顯現。那普通健康人群是否須服中藥預防呢?張伯禮院士指出“我們不主張沒有病的人吃藥,或者用點什麼藥來預防,因為現在沒有合適的藥來預防。”張伯禮院士強調:“中藥治療是對症治療,中藥治療針對的不是病毒,而是調節肌體的免疫狀態。我們得病,是病毒和人體免疫力博弈、鬥爭的結果,往往病毒勝了就得病了。所以,抵抗力提高,往往不容易感染,(即使)感染也是輕的。不主張人人都去吃中藥來預防。”
因此,提示大家,對於無疑似病例接觸史,無明顯不適的健康人群,不建議口服預防中藥湯劑。建議大家辨識自身體質特點,再結合立春後養生宜忌,少食寒涼食品,顧護脾胃,以防傷及脾胃損害正氣。
以上,就是我們為您準備的2020年立春養生要點。我們堅信,在黨中央領導下,這次疫情一定能夠順利渡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