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清淡飲食”,這恐怕是最常聽見的一句醫囑了,但吃素就能健康長壽嗎?
對於身體健康的中老年人來說,過於“清淡”才是為自己的健康找麻煩。
別再給老人吃清淡了!
湖北一位老婆婆因為堅持吃素不沾葷腥,骨頭變得像泡沫了!
▲楊婆婆做了換關節的手術。圖據《長江日報》
首先明確觀點,我們建議大家飲食清淡,但是大多數人一不小心就會矯枉過正,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完全不沾葷腥了。
就連央視都忍不住呼籲:別再給老人吃清淡的了!
▲CCTV健康之路截圖
胃口好、嘴壯,基本上是所有長壽老人的共同特點,這也反映出吃飯對於健康的重要性,天天粗茶淡飯,小心沒病吃出病。
天天吃素,沒病吃出病
1、遇到小病就容易倒下
吃素意味著蛋白質、脂肪攝入不足,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如果食物過於清淡,長期下去體質會不好,遇到點小病很容易就倒下。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運動營養研究室主任醫師常翠青表示,老年人的合成代謝在下降,但分解代謝在增加。
所以如果飲食搭配不好,純粹過素,就會導致營養不良。
蛋白質供應不足時,會導致免疫系統的免疫球蛋白減少,從而使身體抵禦外來危害、尤其是病原微生物的能力下降,更容易患流行性感冒和各種疾病,甚至會增加腫瘤的發病風險。
2、快速老化
長期素食的人因為蛋白質攝入的減少,會加速面板的老化,導致女性卵巢的功能下降,卵巢提前衰老,可能會出現閉經和月經紊亂以及內分泌失調證問題,這些問題導致了女性更容易衰老。
3、依然可能有三高
魚肉蛋奶一口都吃不著,只能靠澱粉(糖),油、鹽、糖這些東西來“彌補”,再加上精白主食吃得多,久而久之,原本健康的飲食搖身一變成了“三高”的營養。
4、引起膽結石
研究發現長期吃素的人更容易患上膽結石,尤其是老人家,因為肉食的減少更容易患膽結石。
5、便祕
只吃水煮食物,或只吃水果,腸子裡沒一點“油水”,進食量不足的情況下,胃腸運動減慢,粗纖維食物的水分被腸道吸收,腸內容物乾結,更容易導致便祕。
當然,吃對方法還是能通便的,可以將蔬菜在沸水中焯幾分鐘(時間不宜太長),再用少許油,不但有潤腸的作用,還能減少水溶性維生素的流失,以及降低蔬菜中的草酸等成分促進蛋白質和鈣的吸收。
不要視肉食為猛虎,也不要迷信粗茶淡飯,營養全面,搭配合理才是好的飲食習慣。為您整理出一份最健康的食譜,照著吃準沒錯。
史上最健康食譜
一、食物以拳計
不要過量就好,具體標準如下:
1、肉類不超一拳
每天吃不超過一個拳頭大小的肉類,包括魚、禽、蛋、肉;關於吃肉,還有個口訣——吃畜不如吃禽,吃禽不如吃魚。
如果做不到每天都吃魚肉,可改成每週吃2~3次魚。
平時,應儘量多吃白肉(如禽肉及魚肉),少吃紅肉(如豬、牛、羊肉等),建議每週吃2~4個雞蛋。
吃紅肉到底多少合適?
將一隻手的食指和中指伸出來,其他手指握拳,每天吃肉的體積就是兩個手指的這麼大。
不吃肉的人也可選擇雞蛋、奶等替代肉類供應動物蛋白質,以滿足身體需要,保持營養平衡。
2、穀物兩拳
每天吃兩個拳頭大小的穀類,包括粗糧、雜豆和薯類。
3、豆、奶製品兩拳
每天保證兩個拳頭大小的豆製品和奶製品。
4、五拳蔬果
每天吃不少於五個拳頭大小的蔬菜和水果,最好的選擇就是應季水果蔬菜,價錢實惠,營養又豐富。
除了吃夠上述4類食物,最好保證食物的多樣性,做到穀類2到3種、肉類1到2種、蔬菜5到8種,最好再吃一些混合堅果,20克左右為宜。
二、多燉少炒,食物溫軟為佳
對中老年人來說,食物弄成暖軟潤更好。
中老年人不要吃冷的食材,即便是冷盤,也最好用熱水焯過。建議用“燉、煮、熬、蒸”的方法進行烹飪,做出軟食。
一則是營養流失少,二則是這樣更貼切中老年人牙齒的咀嚼能力以及消化吸收。
三、少吃高脂高鹽和醃製的食物
高脂食物不但會引起肥胖,長期食用還會堵塞動脈血管,損害大腦的功能。
飲食過鹹則容易引發骨質疏鬆、高血壓,長期飲食過鹹還可導致中風和心臟病。
而醃製食品不僅含鹽量高,還含有大量的亞硝酸鹽,它和黃麴黴素、苯丙芘是世界上公認的三大致癌物質。
參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每人每天食鹽不超過6克。
高血壓患者或有高血壓病家族史的人,每天食鹽的攝取量要在4克以內,不超過20克(兩瓷湯勺),烹調應該以植物油為主,儘量少吃或不吃動物油。
四、少吃多餐
有些中老年人長期食物攝入不足,機體不耐受食物的數量變化,所以增加食物品種和數量時最好循序漸進,不能操之過急,要給消化系統一個適應的過程。
一次進食較多不易消化,一天可吃4~5餐,每次只吃8成飽,這樣更有利於吸收。
真正的清淡飲食應是膳食平衡,營養合理,絕不是隻吃素,不沾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