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秋天的主氣,為燥氣。

秋有燥,本來這是正常的氣候變化,但是,如果太過,就會變成傷害我們的邪氣,燥邪,為六淫之一,是重要的外感致病因素。

關於燥邪的發病季節,歷代醫家眾說紛紜,歸納起來有兩種,一種認為是秋天的主氣,主要出現在秋天;另一種認為,各個季節都會出現燥邪。從臨床實際情況來看,燥邪可能在各個季節都會出現,這符合客觀情況,因為氣候隨時在變化,不能刻舟求劍。但是需要說明的是燥邪,是以秋天為主,因為秋天燥邪太突出了。

“什麼是燥邪”

燥是秋季的主氣。秋天氣候收斂清肅,空氣中水分減少,故燥邪襲人,多從口鼻而入。多發於秋季。燥邪指的是致病具有乾燥、收斂、清肅特性的外邪。凡是使人體出現口乾、口渴、小便少等乾燥、氣血收斂或氣機下行特點的邪氣,都屬於燥邪。

“《內經》中“秋傷於溼”之謎”

1、“秋傷於溼”是《內經》所留疑問

“秋傷於溼”,語出《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有這樣一段描述,“春傷於風,邪氣留連,乃為洞洩;夏傷於暑,秋為痎瘧;秋傷於溼,上逆而咳,發為痿厥;冬傷於寒,春必病溫。”《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也說:“重陰必陽,重陽必陰,故曰:冬傷於寒,春必溫病;春傷於風,夏生飧洩;夏傷於暑,秋必痎瘧;秋傷於溼,冬生咳嗽。”這兩段經文均言“秋傷於溼”,且病機十九條中又缺少燥氣致病的條文,與經文中多處記載的燥淫致病的條文。如《素問•五執行大論》曰:“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其性為涼,其德為清,其用為固,其色為白,其化為斂,其政為勁,其令霧露,其變肅殺,其眚蒼落……”之語大不協調,留下千古之疑問。

2、“秋傷於燥”喻氏嘉言解疑惑

春、夏、冬三季都是本季主氣旺盛,惟獨秋季非本季之旺氣(燥氣)傷人,而反傷長夏之旺氣——“秋傷於溼”,這實在令人費解,歷代醫家對此雖心存疑問,然尊賢的傳統習慣,神聖的經文令人不敢越雷池一步。直至金元時代劉元素著《素問玄機原病式》時才補充“諸澀枯涸,幹勁皸揭,皆屬於燥”一條,提出了外感燥淫為病的理論,充實了病機十九條。然而劉元素的這一重大發揮並沒有引起醫家的廣泛重視和響應。以後的醫家如朱丹溪、虞天民、李搏等雖然也有專文論及燥病,但多偏重內傷津液所致,對外感燥淫在理論上發揮很少。

清代名醫喻昌,字嘉言。號稱西昌老人。強調辨證論治,用其大量的臨床實踐經驗作為依據,不為前人理論所拘泥,敢於闡發未明,大膽懷疑經文有誤,提出“秋傷於燥”而釋千古之疑。喻昌曰:“燥之與溼,有霄壤之殊。燥者,天之氣也;溼者,地之氣也……,春日地氣動而溼勝,斯草木暢茂。秋月天氣肅而燥勝,斯草木黃落。故春分以後之溼,秋分以後之燥,各司其政。今指秋月之燥為溼,是必指夏日之熱為寒然後可,奈何《內經》病機十九條,獨遺燥氣。對凡秋傷於燥,皆謂秋傷於溼。歷代諸賢,撰文作解,抒發其論。昌特正之,大意謂春傷於風,夏傷於暑,長夏傷於溼,秋傷於燥,冬傷於寒。覺六氣配四時之旨,與五運不相背戾,而千古之疑始一決也。”喻嘉言這種“慧眼獨具”的創新精神,好似明月開天,使千年來一直為人們“心存驚疑”的文字謎團,找到了答案,使中醫在認識燥淫為病的認識得到創新與發展。

“溫燥和涼燥”

燥邪為病又有溫燥、涼燥之分。初秋有夏熱之餘氣,燥與溫熱結合侵犯人體,則多見溫燥;深秋又有近冬之寒氣,燥與寒邪結合侵犯人體則發為涼燥。

秋分之前,往往是“溫燥”,秋分之後,以“涼燥”為主。由於秋燥有溫涼之分,所以要有針對性地調理。

“溫燥”是因感受秋季亢旱燥氣而發病,臨床上表現為頭痛身熱、痰多稀而黏、氣逆而喘、咽喉幹痛、鼻幹脣燥、胸悶脅痛、心煩口渴、舌苔白薄而燥、舌邊舌尖紅等。這時可服用桑杏湯調理,或在日常飲食或茶飲中加入沙蔘、麥冬、玉竹、冬桑葉、生扁豆等養陰清肺、益肺生津的中藥。

“涼燥”臨床表現為身熱、惡寒無汗、鼻鳴鼻塞等,症狀類似感受風寒,但本病有津氣乾燥的現象,如干咳連聲、胸悶氣逆、舌苔薄白而乾等症狀。這時要溫散與潤肺並用,可服用杏蘇散,或在醫生指導下以蘇葉、前胡、荊芥及紫苑等煎成湯劑喝。

防秋燥,日常生活中還要做到“潤”。一是“潤”環境。室內保持一定的溼度,避免環境乾燥,有利於肺部的潤養。在家中放置一臺加溼器,或夜間在床頭放一小盆水,都有助於室內溼度的增加。“形寒飲冷則傷肺”,秋分後室內還需保持一定溫度,避免寒涼傷肺。二是“潤”身體。可藉助飲食養肺,多食滋陰潤肺、補液生津的食物,由內向外潤養肺部。水果推薦梨、甘蔗、葡萄、石榴、柿子、大棗、柑橘等;蔬菜五穀推薦白蘿蔔、蓮藕、百合、各種青菜葉、芝麻、蜂蜜、銀耳等;口味上應少辛多酸。

“燥邪的性質和致病特點”

1、燥性乾澀,易傷津液

所謂的“幹”,就是乾燥,“澀”就是澀滯。《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燥勝則幹。”燥邪具有乾燥澀滯的特性,故其致病最易耗傷人體之津液,從而導致陰津虧虛,體液缺乏,出現各種乾燥、澀滯的症狀,如口鼻乾燥,咽乾口渴,小便短少,大便乾結等“幹”的症狀,及面板乾澀,甚則皸裂,毛髮不榮等“澀”的症狀。劉完素《素問玄機原病式》說:“諸澀枯涸,幹勁皸揭,皆屬於燥。”

2、燥易傷肺

肺為嬌髒,喜清肅濡潤,不耐寒熱,也不耐燥邪。從五行上來看,燥是秋季主氣,秋季屬金,金氣通肺,燥氣當令,是肺金主事,燥氣最易傷肺。燥邪傷人,多從口鼻而入,最易傷損肺之陰津,影響肺宣發與肅降功能,出現乾咳少痰,或痰黏難咯,或痰中帶血,甚則喘息胸痛等症。肺和大腸相表裡,故肺燥亦能影響及大腸的傳導功能,引起大便乾燥不邐。

有問題可留言或者私信我,覺得對您有所幫助,記得看後點擊關注,後續內容更好看,也可以轉發給身邊朋友看一看!

記得關注。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喝茶會失眠?注意這幾點,安心入睡喝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