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周邊血液迴圈不佳,等於是邁向心血管疾病死亡!這樣的因果關係一直以來受醫學界深信不疑;以往普遍認為,縱使疏通了血管,仍有不計其數的患者因為預後不佳而死於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透析患者 當心末梢血液迴圈出狀況

飲食西化、缺乏適度運動、三高控制不良下,末梢血液迴圈不良的患者日益增加,若未及時治療、疏通血管,可能面臨截肢命運;糖尿病足就是常見的原因之一,另外像是抽菸、透析、感染、免疫疾病等因素,都可能造成末梢血液迴圈不良。

早期觀念認為,凡是危急性末肢迴圈不良病患,全身迴圈狀況同樣不好,因此接受治療後仍死亡的主要原因應以心血管疾病為主。營養狀態、免疫力、活動能力,才是決定肢體末端嚴重缺血的患者在治療後能否長期存活的主要原因。

接受通血管治療後,若營養狀態、免疫力與活動能力都不佳,患者恐因感染或敗血症死亡,兩年存活率只有20%;但三者都很好的病患,兩年存活率能高達80%。

疏通周邊血管 還要提升3大關鍵力

60歲黃先生為例患有心臟病、糖尿病,4年前左腳背的傷口大到體無完膚、深層肌肉筋膜皆無血色、肢體冰冷到疼痛,原本當地醫生建議他小腿以下截肢,後來為他疏通髂動脈與淺股動脈阻塞的血管,考慮患者營養指標白蛋白過低,免疫能力衰退,因此除了注射營養針劑外,也照會營養師調配高蛋白飲食與糖尿病飲食,以維持足夠的營養和免疫能力。

9個月後,黃先生髮炎指數下降,白蛋白上升,營養狀態與免疫能力趨於正常,最後僅截除因缺血而壞死的5根腳趾而已,免於小腿以下截肢命運。

提醒周邊血液迴圈不佳的患者,除了以內科藥物治療並接受通血管治療外,補充營養、改善免疫力也相當重要,還要貫徹運動;如此提升營養狀態、免疫力、活動能力3大關鍵,才能改善治療後的生活品質,提升整體存活率。

血管病變初期,許多病患會將間歇性跛行誤認為關節、肌肉問題而忽略,直到末端肢體疼痛發麻、潰瘍感染才就醫,卻往往因血管多處阻塞而面臨截肢。患有糖尿病、腎臟病等慢性病患者,建議維持適度運動,保持肢體血液迴圈,如有不適需儘早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疫情不停 囤菜不止,方法對了,一週都能吃上新鮮菜